- 時間:2016-08-30
- 來源:
“精準扶貧”近年來一直是響徹隴原大地的熱詞,甘肅作為我國打響精準扶貧攻堅戰的前沿陣地所探索出的系列政策和取得的脫貧成就也受到多方矚目,這其中就包括即將成為國之棟梁的大學生群體。7月15日至18日,來自浙江大學的大學生們借助暑期社會公益實踐服務活動的機會,走進蘭州市榆中縣和定西市臨洮縣的部分曾經的貧困村,對當地經濟發展以扶貧攻堅進展情況進行了實地走訪。那么,在“零距離”觀察和探訪之后,這些從千里之外奔赴而來的莘莘學子們是否感受到了精準扶貧為農村經濟文化生活帶來的新面貌,每個村子是否都找到了脫貧的新路子?讓我們跟隨他們的視角一起去感受。
印象:基建完善雙聯“給力”
說起對西部貧困地區的農村印象,這些大多來自祖國中東部的青年們腦海中并沒有很清晰的圖像,帶隊老師張小晟說,正因為要引領大學生去往祖國西部,深入基層,深入生活,踐行‘感恩·服務·擔當’的公益理念,浙江大學開展了2016年“青春公益·美麗中國”暑期大學生公益實踐服務活動。
作為此次團隊中唯一的土生土長的蘭州人,副隊長舒義然說,“雖然我在西部長大,但是我從沒有真正深入到農村中去,此前我對他們的印象如果概括成幾個關鍵詞,可能就是荒山黃土、低矮的房屋、崎嶇的小路……”然而,此次開展實踐的第一站——蘭州市榆中縣新營鄉新營村卻讓他吃了一驚,“村內并不是我之前想象的樣子。”
舒義然把自己在村內看到的“亮點”在自己的調研日志中羅列了出來,如,新營村的幾條主干道都是經過硬化的水泥地;即將投入使用的村衛生所干凈整潔;村里配備了“文化舞臺”和文化室,保證了村民的文娛生活;屋頂上光伏太陽能電池板,拓展了村民們的能源來源等等。
而讓舒義然感受最深的還是近年來甘肅實施的雙聯幫扶為新營村帶來的改變,“我們和在村里駐點幫扶的蘭州市軌道交通有限公司負責人進行了交流,也對當地村民進行了問卷調查,我們發現幫扶單位在村內近幾年為村民了修了不少路,做了很多道路硬化的工作,而這也恰恰是村民們最需要的。”舒義然說,“從這一點我就深刻理解了什么叫‘精準’扶貧,就是直達痛點的扶貧,難怪村民們一提起雙聯扶貧的政策就很激動,一直跟我說有多么好,現在確實親身體會到了。”
點贊:科技示范走出脫貧新路
在定西市臨洮縣新添鎮梁家村,調研團隊實地察看了平長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平長人家,團隊成員陳方圓感慨地說,“我在參觀時都不敢相信這么偏遠的西北地區還能有這樣一個科技示范園。”她介紹說,這是一個集產學研教為一體的綜合性現代農業示范園,“用當地人的話來說,這個示范園是要通過科學養殖種植、打造休閑旅游圣地及創造系列就業崗位等模式帶領梁家村走上一條精準扶貧的新路子。”
讓陳方圓比較震撼的則是,該園區所在地是從當地村民那兒流轉來的pH值偏高的鹽堿地,很難生長莊稼,但臨洮縣新添鎮利用基質隔離鹽堿的科學手段解決了這個難題,在原先無產的鹽堿地上種出了新鮮的蔬菜水果,也為當地種植業增加種植作物的種類提供了新的參考。園區內的平長新能源沼氣站,以羊糞作為發酵物發酵,不僅滿足了周邊74戶家庭的用氣,而且將沼液、沼渣作為移動森林區、蔬菜種植區的有機肥實現了能源的多級利用,節約了能源的同時減少了廢棄物的產生,保護了環境。
“我們都知道,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被提到了一個很高的位置,所以這樣的脫貧舉措才是真正有利于子孫后代的正確行為。”陳方圓說,通過參觀平長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讓她感受到在精準扶貧這條路上,除了政策和資金的支持,把科技轉化為生產力是多么重要,她也真心希望能有更多的技術手段運用于帶領西北地區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
感動:農村學齡兒童受到更多關愛
在實踐過程中,關愛留守兒童也是團隊一項重要的實踐內容,“我們接觸到這些鄉村的孩子真的是太可愛了,既純真又善良。”隊員葛婧斕頗有感觸地說,在活動中,他們給村里的孩子們送上了寫著滿滿祝福的明信片,陪同孩子們做游戲,為浙大手繪圖片上色。“走的時候我們也互留了地址和明信片,準備回去把照片寄給他們。”主要負責攝影工作的隊員計鈞濤說。
在調研中,農村教育能否跟上脫貧的步伐也是團員們普遍關心的一個問題,然而,在走訪了臨洮縣新添鎮孫家村的孫家小學,團員們不僅感到很安慰,甚至內心有種暖意和感動油然而生。
孫家小學是一所始建于1927年的老校,如今,學生人數過百,學校有教職工13人,其中本科學歷教師為11人。“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隊長占雨說,學校里實驗室、圖書室、多媒體室、衛生、心理咨詢室都有,滿足了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需求。而讓她頗為意外的是,學校的老師居然基本都是“高學歷”,“他們中有些人本就是這里的人,但在外求學后,并沒有逃離相對貧困的家鄉,而是義無反顧的回到家鄉擔起教育下一代的重任,這讓我非常感動”占雨說。
此外,實踐團隊也了解到,孫家小學也是“全國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國家試點學校,這兒的學生每天可獲得4元的早餐費。由學校請廚師對他們進行營養配餐。由老師在教室分發以及陪餐,此外,營養早餐的原料、輔料都有老師專門負責檢查,確保安全。“村民們對于營養早餐的反饋都很不錯。這項教育扶貧重要舉措在孫家村得到了良好的落實。”占雨說,“雖然在師資力量、基礎設施方面,農村教育相比城市依然存在較大差距,但是國家的教育扶貧政策和實施情況讓我們看到了希望,相信以后貧困地區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優質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