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16-08-30
- 來源:
就在關小剛幾乎絕望的時候,新農合、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先后為他補助救助49.65萬元;今年9月,縣里對他剩余的7萬多元住院費進行了二次補償,補償比例高達96%。醫療衛生各項惠農政策的精準救助,讓這個因病致貧、瀕臨絕境的家庭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關小剛只是正寧縣醫療衛生助力精準扶貧工作的一個縮影。
黨員和干部入農戶,把因病致貧的群眾“找”出來
為了幫助因病致貧群眾摘掉貧困“帽子”,正寧縣衛生局充分發揮行業和部門優勢,抽調了36名懂技術、素質硬的黨員干部,組成10個“大病救助醫療調查小分隊”,由骨干黨員帶頭,分赴全縣10個鄉鎮94個村逐戶上門了解情況、采集信息,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513戶、2204個貧困人口按戶分類建立了縣衛計局、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和貧困戶“四級對應”共享的扶貧電子信息檔案,將家庭狀況、新農合參保、病因病情、日常用藥及醫療費用報銷等12項內容全部錄入扶貧電子信息檔案,并實行了“三級”(微貧“一級”、較貧“兩級”、貧困“三級”)網格化動態管理,初步建立起了因病致貧人員“數據庫”,為對癥下藥施救、精準施策脫貧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專家和設備下基層,各類幫扶措施“干”出來
“縣里的醫療服務隊每月都定期來村里送醫、送藥、送健康,現在農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國家的醫療政策。”山河鎮李家川村農民路寬林高興地說。
為了讓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群眾盡快脫貧,正寧縣制定出臺了“4+X”精準醫療幫扶方案,抽調縣級骨干醫師、學科帶頭人,組建了一支“巡回醫療服務隊”,每月確定5天時間,深入偏遠貧困鄉村開展免費義診活動;選派52名縣級醫院醫師輪流到鄉鎮衛生院開展多點執業活動,確保每個鄉鎮衛生院每天都有縣級醫院醫師坐診、帶教和業務指導;組建了由各鄉鎮衛生院院長“掛帥”,醫療、公衛人員參與的公共衛生服務小分隊,每月集中10天時間,攜帶B超、心電圖、血糖儀等醫療器械,深入轄區村、組,對65歲以上老人、高血壓、糖尿病、0-6歲兒童和孕產婦等重點管理人群進行免費體檢和回訪,指導用藥和食療保健;選派5名縣直醫療業務骨干到貧困鄉鎮衛生院掛職任副院長,重點為群眾解疑答惑,開展政策咨詢、醫療援助服務工作,每人掛職不少于1年時間,上門服務不少于200天。真正實現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醫療保健在家庭”的服務目標。
政策和措施保到人,把醫療費用“拿”回來
“我去年只交了80元的新農合,結果國家給我報銷了26萬元藥費。”永正鄉東龍頭村農民魏忠峰感激地說。魏忠峰2014年先后住院6次,總共花了29萬元,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國家第一次給他報了6萬元,第二次報了20萬元。
為了讓群眾最大限度享受醫療政策“紅利”,正寧縣探索推行“住院+門診報銷+大病醫療救助”制度,對個人發生的住院醫療費用,通過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報銷、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賠付和醫療費用補助外,剩余費用在5000元以上,符合規定的給予民政大病救助,確保患者自付費用比例不超過10%。對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因病住院的患者,在享受政策報銷的基礎上,醫療費用報銷比例再次提高5%,實現了群眾從一般常見病到重大疾病報銷的全覆蓋。至目前,已為因病致貧的513戶精準扶貧對象二次報銷53.37萬元。對患有高血壓、糖尿病、椎間盤突出、類風濕等50種慢性病的3153名精準扶貧對象,費用按照70%的比例予以報銷。對五保戶、孤兒、殘疾人、優撫對象等特殊群體的個人免繳參合費,并實行重大疾病零起付線報銷政策,讓不同病情、病種的貧困患者都得到及時有效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