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16-08-30
- 來源:
記者 沈麗莉
深秋時節,寒意陣陣。10月23日,在古浪縣召開的全省“財政+金融+貧困戶+企業或合作社”發展模式經驗交流現場推進會,卻讓來自精準扶貧一線的領導干部們群情振奮,信心滿滿。
大家熱情暢談的是今年省委省政府推出的精準扶貧專項貸款工程。在省委省政府“1+17”精準扶貧重大戰略指引下,我省發揮財政資金杠桿作用,撬動金融資金多方參與,大膽突破,積極嘗試,在全國率先闖出了一條具有甘肅特色的金融扶貧新路子。
與會代表們說,精準扶貧貸款工程既是精準扶貧的一大亮點,也是農村金融的一大創舉,這項工程的順利實施,結束了貧困戶貸不到款、貸不起款的歷史,讓群眾“貸得上”“用得起”,將貸款“放得準”“用得好”,真正讓貧困農民得實惠。
金融扶貧再發力,好鋼用在刀刃上
長期以來,貧困群眾貸款難、貸款貴是制約老百姓脫貧致富的重要障礙。由于農戶還款能力弱,貸款風險大等諸多因素,商業銀行面對困難群眾的渴求也是望而卻步。
今年4月,省委財經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明確提出,要瞄準最貧困的地區、最迫切的問題、最緊要的事項,大膽改革,創新突破。為此,省財政廳學習會議精神實質,從財政、金融的角度對精準扶貧問題進行了認真研究,形成了實施“精準扶貧專項貸款”工程的初步思路,隨后又與部分市縣的財政局長,以及金融部門溝通,對方案進行了探討和論證。大家一致認為,實施“精準扶貧專項貸款”方案是急貧困縣區所急、想貧困百姓所想。
針對省財政廳提出的關于實施“精準扶貧專項貸款”工程建議報告,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三運,省委副書記、省長劉偉平和省委副書記歐陽堅高度重視,分別作出批示,要求相關部門做好測算及方案完善,算好賬、算準賬,使之成為精準扶貧的有益探索。
此后,省財政廳集中力量進一步研究制定并細化精準扶貧專項貸款工程實施方案,起草合作協議和責任書,并再次邀請12個縣的“一把手”和市縣財政局長深入討論,形成了共識。隨之,緊張而有序地開展了比選銀行等一系列前期準備工作。
7月16日,甘肅省精準扶貧專項貸款工程正式啟動,這是我省在總結雙聯惠農、婦女小額擔保等涉農貸款貼息政策實施經驗的基礎上,積極謀劃對接,專門為建檔立卡的全省97萬戶、417萬貧困人口量身定做的專屬金融產品。財政和銀行按照7:3的比例設立10億元風險補償基金,撬動400億元的銀行貸款,放大效果達到58倍。
啟動儀式上,省財政廳與蘭州銀行簽訂了合作協議、與縣市區政府簽訂了責任書,蘭州銀行與縣市區政府簽訂了委托貸款協議。縣市區政府代表領取了精準扶貧貸款支票。蘭州銀行董事長房向陽深有感觸地說,精準扶貧專項貸款是名副其實的“窮人貸款”,真正解決了銀行不敢貸、農戶貸不到的難題。
全力推進,扶真貧、真扶貧
省委、省政府推行的精準扶貧專項貸款,按照政府引導,財政撬動,金融支持,以帶動貧困戶增收為目的,以發展新型經營主體為著力點,旨在為完成全省脫貧任務提供有效資金保障。每戶可貸款1萬至5萬元,期限1至3年。今年投放200億元,2016年底要達到400億元,確保三年任務兩年完成。
渭源縣是全省第一批精準扶貧專項貸款實施縣,該縣田家河鄉元古堆村村民龔貞龍在工程啟動短短一周后便拿到了專項貸款5萬元。當天,像他一樣,元古堆村和田家河村的90戶貧困戶共貸款450萬元。龔貞龍高興地說:“我要用這5萬元的扶貧貸款,擴大百合種植面積,和其他貧困戶一起發展致富產業,過上好日子。”
7月16日,精準扶貧專項貸款工程啟動后,首批50億元貸款已于8月6日前發放到38個縣的資金承接平臺,涉及16萬戶、71萬人,占今年脫貧人口的72%。
8月11日,在全省精準扶貧專項貸款工作推進會議上,再次啟動第二批50億元專項貸款工作,涉及6萬戶、29萬人,占今年脫貧人口的28%。這樣,今年精準扶貧專項貸款可實現75個縣區22萬戶、100萬減貧人口全覆蓋。
為了加快實施專項貸款工程,8月18日,省財政廳會同省扶貧辦、人民銀行蘭州中心支行、甘肅銀監局印發了《關于扎實推進精準扶貧專項貸款工程的通知》,下達400億元專項貸款指導性計劃,為全省扎實推進、規范操作精準扶貧專項貸款工程提供了政策依據。
10月12日,全省精準扶貧專項貸款第二次簽約儀式舉行,省財政廳又與農行甘肅省分行、甘肅銀行、省農信社簽訂了合作協議。
精準扶貧專項貸款由省財政全額貼息,銀行不要求貧困戶抵押和擔保,資金使用由貸款農戶自主選擇。一經推出立即受到了廣大貧困群眾的歡迎。短短4個月,已在全省遍地開花,截至10月22日,全省累計發放貸款110億元,23.5萬貧困戶從中受益。
探索多種運作模式,顯現多重扶貧效應
實踐證明,精準扶貧專項貸款不僅解決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資金問題,而且帶動了特色產業和區域發展;不僅激發了貧困農戶內在活力和發展動力,而且增強了群眾對政府的信任,成為貧困農戶發展致富的有效舉措,成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有力抓手。
9月23日,省委書記王三運在會寧縣調研時指出,精準扶貧專項貸款不僅是“1+17”系列政策中的核心,而且是最大的亮點。
面對新的機遇,各地各部門和金融機構紛紛從實際出發,大膽探索,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成功探索出了多種有益的運作模式:
——“一站式”服務模式。對有經營能力、有貸款需求的貧困戶,直接發放到戶。武威市設立了由財政、金融和扶貧等部門組成的“一站式”服務平臺,快捷高效地把貸款發放到了貧困群眾手中。
——龍頭企業帶動模式。針對無力經營但又有貸款意愿的貧困戶,采取“農戶貸款、帶資入股、就業分紅”的形式,通過簽訂協議等形式,把優惠貸款投放到龍頭企業,按比例分紅,包盈不包虧,并在企業務工,從而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
——合作社或能人帶動模式。對有貸款意愿,但經營能力較弱、需要幫助發展的貧困戶,采取“農戶貸款、帶資入社、按股分紅”方式,把優惠貸款發放到專業合作社,帶動貧困戶發展生產、參與分配。
——村內擔保模式。貸款戶以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宅基地使用權和農機具、農業設施,或以多戶聯保、雙聯干部擔保等方式,向鄉、村兩級提供抵押擔保,建立反擔保機制,有效防范了信貸風險。
各地各部門在精準扶貧專項貸款工程的實施過程中,成功探索總結出的多種模式,各有側重,互為補充,有效解決了貧困戶、扶貧企業和合作社怎么貸到款、怎么用好款、怎么安全運行的問題。
共同的使命,神圣的責任。面對重大挑戰,甘肅正在扭住發力重點,在深化改革進程中提升精準扶貧,全力唱好扶貧攻堅的大合唱,奮力創造著精準扶貧征程的新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