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16-08-30
- 來源:
玉門市精準扶貧讓移民走上致富路?
?
“今年光靠種暖棚蔬菜就能收入5000多塊,年底就脫貧了。”這是玉門市柳湖鄉岷州村農民張百義的一句大實話。
張百義是典型的扶貧移民,他所在的岷州村,從1999年起開發建設,已累計安置甘肅省定西市的岷縣、武威市的古浪縣等貧困縣移民6300余人。不止在柳湖鄉,依托當地業已發展起來的暖棚種植業、設施畜牧業等精準扶貧措施,整個玉門市移民也在與貧困漸行漸遠。
張百義原籍古浪縣橫梁鄉朱家墩村,山大溝深的家鄉根本不適宜農耕,貧窮的烏云長期籠罩在當地人頭上。2002年,張百義帶領家人搬到了玉門。“過去在老家,全家種2畝多的麥子、豆子,連口糧都不夠吃。”他說,今年種植的10畝葵花已收入7000多元,全年總收入可達13000余元。
和張百義一樣,越來越多的柳湖鄉移民走上了致富路。柳湖鄉黨委書記高明介紹,柳湖鄉是疏勒河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建設的移民鄉,2006年7月成立,目前已累計安置岷縣等地移民1390戶、6301人。截至2014年,全鄉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460元,“比建鄉初期的629元增長了近10倍。”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玉門市已累計安置甘肅中南部貧困縣移民7933戶、3.68萬人。為安置這些貧困移民,當地已陸續建成了柳湖、獨山子等4個移民鄉,移民人口占到全市農業人口的三分之一。通過發展投資少、見效快的鋼架暖棚蔬菜種植和設施養殖,移民村農民可實現當年收獲、當年見效。
35歲的梁宏軍2000年帶領家人從岷縣茶埠鎮溝門村移民到了岷州村,他說,鋼架暖棚政府補貼5000元,個人自籌1000元,今年已賣出各類蔬菜6000多元。“余下的蔬菜還能再賣5000元,這些就都是純收入了。”
目前,移民鄉鋪裝了水泥路面、新房鱗次櫛比、自來水入戶,鄉村面貌煥然一新。2014年,玉門市移民鄉人均純收入達到5655元,連續兩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長速度,2015年預計突破6000元大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