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16-09-18
- 來源:
初夏時節,走進文縣臨江、碧口、鐵樓等鄉鎮的一個個村莊,白墻青瓦的農家院落掩映在樹木之中,寬敞平整的道路通到家家戶戶門口,三三兩兩的村民在文化廣場上鍛煉身體,不時傳來陣陣笑聲,一幅美麗的新農村畫卷在白水江畔徐徐展開。
眼前的一切,源于文縣精準扶貧開發帶來的新變化。去年以來,文縣因地制宜,積極探索扶貧開發新路子,通過精準扶貧,全縣2.2萬名農民實現脫貧。同時,農村基礎設施得到極大改善,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顯著增強。
精準識別:確定對象有的放矢
文縣是國扶貧困縣,是全省58個扶貧重點縣之一,截至2014年底,全縣還有貧困村128個,占全縣行政村總數的42%。
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扶貧攻堅任務重是擺在全縣干部群眾面前的嚴峻現實。
在多年的扶貧開發實踐中,全縣干部群眾深刻認識到:過去,眉毛胡子一把抓,項目、資金平均分配,對那些真正的貧困村、貧困戶,并沒有起到多大的作用,要想摘掉窮帽、拔掉窮根,扶貧攻堅不能走“大水漫灌”的老路,而應在精準扶貧上下工夫。首先要挑出“真貧”,搞清楚到底誰是扶貧對象,他家具備怎樣的發展條件,有哪些發展需求,由哪個單位來扶,重點扶持什么。只有找準“靶心”,才能讓幫貧扶困之“箭”射中要害。
基于這樣的認識,文縣把貧困戶建檔立卡作為最重要、最具體、最基礎的工作,精心組織實施。縣鄉村各級干部進村入戶調查摸底,摸清貧困戶的真實數量和貧困度,通過農戶申請、村民評議,村里和鄉里審核,并進行公示等程序,確定貧困戶,確保扶貧對象的精準。
“精準識別、精準管理,讓扶貧開發工作運行得更陽光、更透明。”文縣對貧困對象進行識別后,通過入戶登記,獲取貧困對象的各項信息資料,而后將貧困對象的信息錄入電腦,建立電子檔案,做到了戶有卡、村有冊、鄉鎮有檔案、縣里有數據庫,為精準扶貧打下了堅實基礎。
“對癥下藥”:合力幫扶拔掉窮根
“扶貧對象精準識別出來之后,鄉鎮的駐村干部、雙聯單位的幫扶干部深入貧困戶家中,分析致貧原因,逐村逐戶制訂脫貧計劃。為了把任務落到實處,縣鄉村黨委政府全都‘掛圖作戰’。”文縣扶貧辦主任尚奇文告訴記者。
通過精確遴選最偏遠、最貧困、最落后的區域,準確確定了貧困戶和群眾最需要、發揮作用最大的扶貧項目,文縣精心制定了非常具體的扶貧措施。
去年以來,文縣將128個貧困村作為重點扶持區域,細分出臨江片、碧口片、鐵樓鄉少數民族聚居區3個特困片帶,提出了“抓兩翼帶中間”的扶貧開發戰略,以點帶面,全面推動精準扶貧工作。
在具體工作中,文縣以貧困戶、貧困人口為主要扶持對象,采取“一村一策、一戶一法”等綜合扶貧措施,整合縣扶貧、財政、發改、交通、水務、農牧、林業、教育、衛生等部門項目資金,集中解決貧困村飲水難、行路難、就醫難、上學難問題,大力實施“一池三改”和危房改造,努力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話、通有線電視,不斷改善貧困鄉村生產生活條件。
在實施精準扶貧的過程中,文縣把精準扶貧和雙聯行動結合起來,著力健全“雙聯”扶貧瞄準機制,促進兩項行動深度融合。根據扶貧對象的實際狀況,調整優化雙聯幫扶工作力量,下派3205名雙聯干部,對點幫扶13430戶5.5萬貧困人口,并抽調20名縣級領導和100名科級干部,成立20個駐鄉幫扶工作組和100個駐村幫扶工作隊,促進精準扶貧扎實深入開展。
同時建立“不走”的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由聯村單位選派副科級以上干部擔任,半年到一年輪流一次,真正形成長流水、不斷線機制。制定落實“一對一”“一對多”幫扶措施,做到“一戶一策一干部”,建立非常詳細的脫貧“施工圖”,實行扶貧任務的圖表化管理,促進精準扶貧扎實深入開展。
對居住在自然條件惡劣的村莊,文縣還把扶貧開發與易地搬遷結合起來,按照“挪窮窩、換窮貌、改窮業、拔窮根”的要求,將86個村的6728戶群眾納入易地扶貧搬遷實施規劃。目前,已新建易地扶貧搬遷點7個,完成搬遷1159戶4209人。
魚漁并授: “造血”激活內生動力
在大力促進貧困村戶擺脫貧困的過程中,文縣變“輸血”為“造血”,從扶貧開發人才建設、貧困村勞動力培訓、農民實用技術培訓著手,提升群眾自身致富能力。
扶貧攻堅關鍵是提升貧困村的內生動力,提高貧困戶的自我發展能力。對大部分貧困村都在山上的文縣來說,發展特色產業是必然的選擇。文縣按照不同鄉鎮的氣候條件和資源優勢,提出了“整縣核桃、南茶北椒、兩江橄欖、庫區水產”的發展思路,把核桃作為覆蓋全縣的長效主導產業,油橄欖作為近期主導產業,茶葉、紋黨、蔬菜、花椒、水產作為近期見效的重點區域產業,加快培育農業特色產業,幫助群眾增收。目前,全縣特色產業面積達到99.4萬畝,總產值達到3.56億元,對農民人均純收入的貢獻率達到35%。
去年以來,隴南電子商務風生水起,文縣抓住這一機遇,在貧困村開辦網店,將茶葉、中藥材、核桃、土蜂蜜等特色農產品賣到了全國各地,有效破解了農產品賣難問題,截至目前,全縣累計開辦網店607家,實現銷售收入6500多萬元。
授人以魚,更要授之以漁。在實施精準扶貧的過程中,文縣把貧困群眾素質提升工程作為精準扶貧重要任務來抓,以縣就業培訓中心、農廣校、職業中專為依托,積極開展農業適用技術培訓,去年以來,全縣共完成農民適用技術培訓4.83萬人、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1.8萬人。2014年全縣勞務輸轉6.8萬人,實現勞務收入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