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16-09-18
- 來源:
榆中甘草店鎮馬鈴薯基地工人們正在機械化分揀洋芋。

產業培育篇
冬日的南部二陰山區永遠是單調的“顏色”——茫茫白雪蓋住黃土蓋不住青松。1月11日,記者再次來到去年全市91個脫貧村中“變化”最大的榆中縣馬坡鄉太平溝村。“近兩年靠著蔬菜種植,家里房子翻新了,舊的農用車也換成了新的,還用上了太陽能的衛生間,我還是蔬菜種植科技示范戶,明年還要擴大規模呢。”說起2015年收成時,太平溝村趙希雄笑得合不攏嘴的告訴記者,去年擴大種植的5畝蔬菜賣了4.8萬元!他說,每年這個時間是他們最開心的,因為菜都賣了好價錢,口袋都變鼓了。
永登縣通遠鄉臨坪村的馬文玉在春節來臨之際更是高興異常:“羊年,我沾羊氣發了‘羊財’。希望新的一年里收入更多些,早日過上小康生活。”記者在采訪時了解到,有著養羊傳統的臨平村村民正發著“羊財”奔小康,馬文玉就是他們中的一個。該村位于永登縣西部,共有733戶人家,平均海拔2600米,常年干旱少雨,種植業基礎條件薄弱。和馬文玉一樣,羊產業成為大伙告別貧困走向富裕的法寶。
自“雙聯幫扶”行動開展以來,市委、市政府始終把“發展產業助農增收”做為脫貧致富的突破口,全力以赴深化
拓展“1236”扶貧攻堅行動,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和農產品加工業。
“通過幫扶,目前,我市300個貧困村都有了不同程度、因地制宜發展了自己的支柱致富產業,榆中北山中藥材、南山冷涼型蔬菜,永登西北片特色養殖等產業基地初步形成。圍繞特色農產品,一批深加工企業正在落地,貧困山區出現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好勢頭,農民通過就地打工,收入大幅增加,觀念也在日益更新。”市委農工辦主任朱宗誠坦言,富民產業的快速發展,帶動了更多的群眾增收致富。
富民產業“特別”給力
自精準扶貧行動開展以來,榆中縣根據南、北山區的地理和環境條件,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培育壯大特色產業。大力發展以全膜玉米、脫毒馬鈴薯為主的旱作農業;以牛、羊為主的舍飼養殖業;以北部干旱山區種植中藥材、百合,南部二陰山區種植冷涼型蔬菜為主的特色產業,逐步形成了“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農業產業新格局,初步實現了產業化、規模化、精細化、標準化。
同時,記者從皋蘭縣政府了解到,在富民產業培育方面,皋蘭以項目為抓手,重點通過培育蘭州白蘭瓜首位產業,高原夏菜、旱砂西瓜、紅砂洋芋等三大主導產業和草食畜優勢產業,加快實現露地向設施、一茬向多茬、分散經營向集約經營、散養向舍飼養殖或養殖小區的“五個轉變”,促農業轉型升級,全力打造農業富民增長極。
據了解,2015年是實現全市穩定脫貧的攻堅之年,按照精準到村到戶的要求,市農委在實現穩定脫貧的91個貧困村,組織完成種植冷涼型高原夏菜2.47萬畝、百合0.7萬畝、中藥材1.9萬畝、玫瑰0.54萬畝、馬鈴薯8萬畝、地膜玉米6.58萬畝,養殖肉羊21.3萬只、生豬3.45萬頭。其中:蔬菜產業,主要在武勝驛三莊村、向陽村,民樂卜洞村,馬坡上莊村、馬灘村,新營八門寺、紅土坡、劉家灣等脫貧村,推廣高原夏菜全膜雙壟三溝栽培技術,建立蔬菜品種試驗、示范點,開展綠色防控等作物植保統防統治工程,完成種植冷涼型蔬菜2.47萬畝,貧困農戶人均從種植蔬菜產業中獲得收入940元。玫瑰產業,主要在紅城野泉村、上川苗聯村等脫貧村,建設高效、高產、高標準的種植示范基地,對相對集中連片的標準化示范基地進行扶持,種植玫瑰5350畝,貧困農戶人均從種植玫瑰產業中獲得收入190元。百合產業,重點在園子岔鄉萬羊、金營,銀山鄉斜路屲、旋馬灘,馬坡鄉太平溝,新營鄉劉家灣村等脫貧村,建立1至2個百畝繁育母籽基地,創建百合種植標準園,并對規模標準園進行扶持,完成種植百合7018畝,貧困農戶人均從種植百合產業中獲得收入228元。中藥材產業,重點在園子岔萬羊、金營,中連川韃靼窯、陡泉灣,韋營黃家岔,武勝驛石家灘等脫貧村,建立1至2個相對集中連片的標準化種植基地,建立1至2個中藥材新品種、新技術引進試驗示范基地,完成種植中藥材種植1.9萬畝,貧困農戶人均從種植中藥材產業中獲得收入218元。馬鈴薯產業,重點在中連川鄉、武勝驛鎮、民樂鄉等脫貧鄉鎮馬鈴薯重要種植村,建立馬鈴薯標準化種植示范點,完成種植馬鈴薯8萬畝,貧困農戶人均從馬鈴薯產業中獲得收入487元。地膜玉米產業,重點整合省、市雙壟溝播技術補助地膜向91個脫貧村傾斜,完成種植地膜玉米6.6萬畝,貧困農戶人均從地膜玉米產業中獲得收入267元。肉羊產業,重點在榆中龍泉、韋營、中連川、貢井、哈峴、上花岔、園子岔、清水驛、甘草店、高崖;永登民樂、武勝驛、坪城、上川、七山、通遠等鄉鎮新改擴建30個肉羊養殖場,完成肉羊飼養量21.3萬只,貧困農戶人均從肉羊產業中獲得收入350元。生豬產業,重點在永登河橋、大同,榆中青城、三角城等鄉鎮,新改擴建5個年出欄5000頭以上的標準化生豬養殖場,完成生豬養殖3.45萬頭,貧困戶人均從生豬產業中獲得收入155元。
組織引領“富了”農民
一年多來,榆中縣聯扶辦引導、支持各鄉鎮貧困村,鼓勵貧困村和貧困戶組建各類行業協會、專業合作社等組織。使各種社團組織切實發揮了引領示范帶動作用,極大提高了貧困農戶的組織化程度,增強農民抵御生產風險、市場風險的能力。去年11月2日,記者在金崖鎮大耳朵村高沿坪農村社區看到,由市公安局第一聯扶小組——市公安局辦公室、金灣治安分局和金崖鎮政府在2014至2015年“雙聯”行動和扶貧攻堅行動中共同出資捐物建設的、以肉羊養殖與銷售為主業的生態養殖場已是圈暖羊歡。
永登縣龍泉寺鎮瑞芝村,農民曹延富依托靠近蘭州中川飛機場和蘭新鐵路、312國道等優勢,流轉土地300多畝,帶動村上的貧困戶種植豆苗、荷蘭豆、甜脆豆、香菜等精細蔬菜,成立了永登富源特菜專業合作社,經過滾動發展合作社成員達560多人。向北京、廣州等蔬菜市場輸送安全放心的新鮮蔬菜數百噸,村上的貧困戶成為合作社的主要成員和受益者,他們依靠合作社種植精細蔬菜增加收入,蓋起了新房,買上了農用車,日子過得蠻幸福的。永登富源特菜專業合作社是永登縣眾多“龍頭”企業帶動脫貧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永登縣共引進和培育龍頭企業52家,建成高原夏菜冷藏儲存庫43座,年冷藏儲運蔬菜11萬噸。新建永登回鄉妹農業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建設項目,帶動了全縣高原夏菜的規模發展,引進甘肅昊業九香農牧生態科技有限公司中藥材種植生產加工項目,帶動了中藥材產業的深度發展。
據悉,為了充分發揮組織在雙聯幫扶中的引領作用,今后市委、市政府將按照扶優、扶大、扶強的原則,選擇一批產業鏈條長、產品附加值高、市場競爭力強、品牌影響力大的龍頭企業、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予以重點培育,支持有條件的龍頭企業上市融資。到2020年,扶持創建200個龍頭企業,加工量突破360萬噸,加工產值突破100億元,帶動本市70%以上的農戶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同時,在一些龍頭企業中擇優培育3家以上在主板、中小板或新三板證券交易市場上市;從打造蘭州強勢農產品品牌的角度出發,圍繞當地主導產業和特色產品,整合物流資源,扶持創建500家示范性農民合作社,為農民開展各種規模的種養業和加工業,提供生產、營銷、資金、信息、技術、培訓等服務;全市按三步走的發展思路,對目前已經具備家庭農場的申報條件的,鼓勵引導盡快進行工商登記注冊,實行法人或生產經營管理,爭取到2020年全市家庭農場發展到300家,重點培育市級以上規范家庭農場100家,創建省級示范家庭農場20家以上。同時,再輔導一批,再儲備一排,引導新型農村經營主體走向規模化、集約化和商品化生產發展之路。
園區培育新型“主體”
“在農業產業發展中,我們因地制宜,確定了北部山區、川東鄉鎮、川西鄉鎮、南部山區四個區域共同發展的戰略。”采訪中,榆中縣農業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榆中,通過產業發展增收致富的農民、農村很多。榆中縣按照南部二陰山區、北部干旱山區、中部川塬河谷區三大地域的不同特點,因地制宜,積極培育地方優勢主導產業。在南部二陰山區推廣種植冷涼型蔬菜,北部干旱山區推廣種植雙壟溝地膜玉米、洋芋、中草藥和百合,中部川塬河谷區推廣種植高原夏菜,切實把農業優勢產業打造成精準扶貧的支柱產業。去年以來,共投資1554萬元,扶持貧困戶發展蔬菜、雙壟溝玉米、洋芋、中藥材、百合、養豬、養牛、養羊、養雞等12個產業,貧困村脫貧致富奔小康步伐進一步加快。
思路決定出路。近年來,永登縣立足實際,把雙聯行動和精準扶貧深度融合,按照“突出特色、一村一品”的發展思路,形成了苦水玫瑰、紅提葡萄、高原夏菜、馬鈴薯、中藥材、雙壟溝播玉米以及鮭鱒魚、肉羊養殖等種養殖特色富民產業,推動“互聯網+”與特色產業融合發展,著力打造“玫瑰川”、“葡萄溝”、“高原夏菜綠色長廊”、“七山肉羊天然牧場”等農牧業基地,做大做強區域性優勢產業和地方性特色產業,提升了農產品生產基地的檔次。“苦水玫瑰”,“一月紅提”、“金嘴娃娃菜”等農產品走俏國內外市場,成為永登縣獨有的優勢產業和促農增收的優質品牌。2015年底,永登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的5.5%來自玫瑰產業,1.6%來自紅提葡萄產業,9.6%來自高原夏菜產業。
“近兩年我市依托現有的農業示范區和發展基礎較好的農業科技園區、循環經濟園區、生態農業園區、農業機械化示范基地和農產品加工園區等,通過集聚產業要素,完善基礎設施,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創建不同產業類型、不同區域特色的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市農委主任韋青祥告訴記者,目前全市新型農業園區已達21個。依托高原夏菜、玫瑰、百合、中藥材及畜禽養殖等優勢特色產業,在榆中川區、永登莊浪河和蘭州新區創建3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示范園區。依托現有蔬菜、特色作物種植示范區和基礎較好的農業科技園區、循環經濟園區、生態農業園區、農業機械化示范基地和農產品加工園區等,創建榆中縣川水地區國家級綠色蔬菜現代農業綜合示范區,打造綠色蔬菜品牌,提升蘭州高原夏菜品牌知名度。同時,在全市有條件的縣區建成7個覆蓋不同產業類型、不同區域特色的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園,逐步形成以區域性示范區為引領,以特色示范園為支撐的現代農業發展新格局。依托現有養殖基礎較好、飼草料充足、發展潛力較大的養殖優勢區域,通過集聚產業要素,完善基礎設施,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打造優勢特色品牌,建成永登通遠盛源、城關和悅、龍泉寺紫鑫,榆中三角城稼鴻,紅古平安鑫源等年出欄萬只以上肉羊,具備“甘草羊”、“七山羊”、“杜湖羊”等名優市場品牌的5個肉羊產業園區;建成榆中三角城莊園乳業、皋蘭黑石川華清牧業、紅古花莊荷斯坦奶牛中心等存欄3000頭以上高產奶牛,集良種奶牛繁育養殖、大型乳品加工、優質牧草種植、養殖場廢物綜合利用和現代高新生態農業觀光為一體的3個奶牛產業示范園區;建成永登龍泉寺萬榮、榆中三角城牧鑫等2個年出欄萬頭以上的生豬產業園區。
首席記者 楊貴智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