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16-12-21
- 來源:
孫海峰
今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80年間,長征精神在時代變遷中淬火升華、歷久彌新。80年過去了,長征精神依然是保證我們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特別是在當前,全國上下正處于奮力沖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時期,更需要我們將長征精神發揚光大,以此來引領精準扶貧工作。
80年前,紅軍在長征途中從我省走過,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這是彌足珍貴的寶藏。今天,在推動全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征程中,我們更要充分繼承、發揚這彌足珍貴的寶藏。
對我省來說,還有很多地區,特別是革命老區仍很貧困,遇到了發展難題。要解決這些難題,就要緊盯精準扶貧,緊緊圍繞中央和省里的安排部署,下苦功,用狠勁,動真格,扎實做好精準扶貧各項工作,如期實現精準脫貧的目標;要發揮個性優勢,把獨特的資源優勢開發利用好,把難得的政策機遇轉化利用好,著力打造脫貧發展的升級版、培育省域經濟的增長極、轉型發展的發動機。
在實際工作中,要以開發為核心,緊緊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制定扶貧政策、出臺配套方案、改善基礎設施建設、謀劃產業布局,通過謀劃產業項目、提供公共服務、培養新型農民、建強基層組織,全力助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在從嚴治黨的高度自覺中強化問題導向,加大整改力度,努力解決群眾的急事難事,提高群眾的滿意度。
要摸清家底,通過嚴謹細致的調查研究,掌握當地的資源稟賦、發展優勢、傳統產業,由此出發,考慮好依托什么的問題,在此基礎上,通過切實的舉措,聚焦規模,提高組織化程度,抓好第一產業,做大做強,打造品牌,增加效益,形成特色優勢富民產業,從而實現將資源優勢轉化為核心競爭力的戰略目標。同時,充分挖掘利用各地特別是紅軍長征途經地區的風景旅游資源、紅色文化旅游資源,依托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大力發展旅游業,著力搞好景區建設、宣傳推介、經營管理,使之成為重要的支柱產業。
我省相當一部分地區處于極度干旱區、林緣區,生態環境脆弱。要牢牢守住生態紅線,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關系,落實好主體功能區的規劃,走出一條遵循自然規律可持續發展的路子。
改革開放是加快開發建設步伐的根本動力。因此,不斷拓寬老區招商引資渠道,要推動我省貧困地區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努力打造區域合作和產業承接發展平臺,吸引發達地區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同時,積極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加大改革力度,加強市場體系建設,牢固樹立開放的理念,用好國際國內兩種資源,不斷拓展市場空間,努力做大做強優勢產業,使產業成為推動精準扶貧的支柱,開放成為推動精準扶貧的抓手。
以長征精神引領精準扶貧,就是要開動腦筋、破解困局、實事求是、無私奉獻;就是要克服困難、吃苦耐勞,充分發揚勇往直前、堅韌不拔的長征精神;深入群眾、同心協力,充分發揚眾志成城、團結互助的長征精神;細心謀劃、精準發力,充分發揚百折不撓、克服困難的長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