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17-01-24
- 來源:
記者 沈麗莉
近年來,無論是屬于普惠金融的雙聯惠農貸款,還是精準扶貧專項貸款這種特惠金融,都讓貧困農民增添了脫貧動力。
在強有力的金融支撐下,甘肅農村金融服務能力得到極大提升,為真正破解農村發(fā)展的瓶頸制約找到有效途徑,為解決全國農村發(fā)展面臨金融服務不足這一普遍性難題提供寶貴的經驗。
那么,如何確保讓貧困群眾“貸得上”“用得起”?如何把發(fā)放的惠農貸款“放得準”“用得好”,還能夠按時足額“收得回”?各級政府部門、金融機構在實踐中摸索,交出了一份令人驚喜的答卷。
銀行的挑戰(zhàn)與機遇
為窮人提供金融服務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長期以來,為打破“嫌窮愛富”、排斥窮人的“金融市場陷阱”尷尬僵局,許多機構和個人曾嘗試過多種辦法,但收效不明顯。
而我省此次在全國首推的精準扶貧專項貸款工程,也遭到不少質疑。
首當其沖的是負責放貸的金融機構。
“為什么金融機構很難為一般農戶和貧困農戶提供貸款?一是成本高、二是風險大?!币晃汇y行負責人表示,成本高是因為農戶居住分散、單筆貸款額度小;農戶沒有擔保品、沒有抵押物,所以風險就大?!巴瑫r,兩年時間要給全省最貧困對象放400多億元的貸款,在全國也是絕無僅有的,一般銀行也不敢輕易嘗試?!?/p>
蘭州銀行作為精準扶貧專項貸款首家承貸銀行,房向陽董事長坦陳,協(xié)商伊始,面對特殊政策,“我們也曾經有過畏難情緒,但是甘肅省財政廳積極通過設立風險補償金、縣政府為實施貸款的責任主體、財政廳同縣政府簽訂責任書等制度性安排,防范風險,解除了銀行關于靠實責任、確保還款的最大顧慮,最終雙方達成一致?!?/p>
讓蘭州銀行吃上“定心丸”的,就是政府的責任聯動機制。
項目跟著需求走、資金跟著項目走、責任跟著資金走。我省建立貸款責任清收機制,明確了縣鄉(xiāng)政府主體責任,將扶貧貸款清收責任與地方政府績效掛鉤,分散化解信貸風險。
同時,省財政廳已建立了涉農貸款風險補償機制,以此調動各類金融機構進入農村市場的積極性。另外,還加大了信貸擔保體系建設,支持發(fā)展農業(yè)保險,以有效降低農村信貸風險。各地為了降低還貸風險設置了風險補償基金,由省財政承擔35%,縣級財政承擔35%,承貸銀行承擔30%。風險補償基金總額達到10億元。并且將專項貸款縣級不良率控制紅線控制在3%,紅線內不良貸款,由風險補償基金代償,超過紅線部分,由縣政府負責償還,并暫停貸款發(fā)放。
省財政廳還鼓勵縣級政府結合自身實際探索建立反擔保機制。引導貸款農戶用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農機具、農業(yè)設施等向鄉(xiāng)、村兩級提供抵押擔保,鼓勵村社干部擔保、多戶聯保、公職人員擔保、雙聯干部擔保等多種方式向鄉(xiāng)、村兩級提供信用擔保。致富能人、合作組織、龍頭企業(yè)集中使用貧困戶貸款的,要向縣級政府提供必要的擔保。
在房向陽看來,基于“普惠金融”理念,以問題為導向設計產品,提出的以“特惠金融”為核心的精準扶貧專項貸款,既與“普惠金融”的出發(fā)點相吻合,又是向“特惠金融”的深入突破;既不是完全的政府救助,又不是完全以盈利為目的的商業(yè)貸款;既實現了政府削減貧困的目標,又實現了商業(yè)銀行可持續(xù)發(fā)展;既體現了政府的公平正義和關懷,又充分遵循商業(yè)原則,開創(chuàng)了政府目標與金融服務完美結合的新典范。
解除了后顧之憂,金融機構看到了蘊含在我省廣闊農村的巨大投資潛力,在踐行企業(yè)社會責任的同時,精準扶貧專項貸款使貧困地區(qū)、貧困人口成為銀行新客戶,免抵押免擔保的小額貸款成為新的業(yè)務增長點,促使銀行調整經營理念,再造業(yè)務流程,把產品和服務拓展到廣大貧困農村,改善了金融資源貧乏狀況,推動銀行資產向“三農”戰(zhàn)略轉型。
繼蘭州銀行之后,農行甘肅省分行、甘肅銀行、省農信社也積極參與其中。
貧困≠沒誠信
打消了承貸方的擔憂,還有一個疑問經常縈繞在許多人心頭。
建檔立卡貧困戶還款能力弱,加之無抵押、無擔保,放出去的貸款能收回來嗎?
面對疑問,省財政廳廳長張勤和充滿信心:“我們有多年的扶貧貸款經驗,實踐證明中國農民守信用。精準扶貧專項貸款不同于其他商業(yè)貸款,發(fā)放、管理、使用、回收都由政府主導,我們的政治優(yōu)勢和組織優(yōu)勢,是農民增收、風險防范的核心。”
據介紹,精準扶貧專項貸款中,縣級政府由以往金融扶貧工作中的被動協(xié)助角色,扭轉為第一“決策人”“責任人”“管理人”,并有專人幫助貧困戶解決貸款難問題、制訂科學脫貧計劃、因人施策尋找脫貧門路,確保農民增收,極大減小返貧幾率。
“窮并不代表沒誠信。”張勤和向記者介紹,以2012年實施的雙聯惠農貸款為例,截至2016年1月,農行共發(fā)放貸款217億元,銀行賬面不良率為0;擔保公司代償3.03億元,代償后收回1.40億元,不良率也只有0.75%?!巴ㄟ^信用獲得資金以改善經濟處境或進行農業(yè)生產的投入,同樣是貧困群眾應當享有的權利。經驗告訴我們,只要授信的額度適當,用途明確,農民的還款風險并不高?!?/p>
“金融扶貧,除了讓貧困人口的收入有實質提升,還要在他們有資產性收入的同時,實現精神和智慧的涅槃。通過金融扶貧讓貧困的人懂得信貸規(guī)則,懂得‘好信用是正資產’,懂得‘唯有承擔責任才可能有更多收益’,懂得‘自己就是一個法律主體’,而這種精神意識的進步,才是金融扶貧的一大收獲?!鞭r行甘肅省分行行長韓國強這樣說。
解渴,一眼清泉足矣,無需長江巨流。金融扶貧亦然。
幾年來,政府充分發(fā)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杠桿作用,銀行提高了發(fā)放貸款的積極性,激發(fā)了貧困農戶內在活力和發(fā)展動力,而且增強了群眾對政府的信任和擁護。
借金融發(fā)力促進扶貧開發(fā)。甘肅,鄭重地向全國扶貧攻堅大考堂,交上了一份解決貧困戶貸款難題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