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18-06-21
- 來源:
今年以來,民勤縣緊盯鞏固提升已脫貧人口和剩余貧困人口,補短板、強弱項,各項工作扎實開展。
(一)制定脫貧計劃,提升整體脫貧質量。按照“脫貧不脫政策、脫貧不脫幫扶、脫貧不脫項目”的要求,制定《民勤縣穩固脫貧實施方案》,謀劃項目11項,估算總投資51163.39萬元。重點從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住房安全、生態扶貧、兜底保障、貧困村整體提升等八個方面提升整體脫貧質量,已完成投資20794.6萬元。結合開展百村萬戶“大走訪、大調研”活動,完善落實“一戶一策”精準脫貧計劃182份,鞏固提升計劃193份。擬定到2019年,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182戶、615人全部脫貧,并制定分年度分措施脫貧計劃,安排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精準培訓勞務技能113人,扶持建檔立卡戶60戶,修建日光溫室60座,為有意愿發展養羊產業的建檔立卡戶254戶,調引良種羊508只,每戶配套扶持1臺鍘草機,助推農戶培育增收產業,增強貧困戶自我“造血”功能。為進一步加強幫扶力量,探索推行“1+2”模式,從縣直部門選派一名優秀年輕干部到村擔任第一書記,并由各鎮同步配備2名干部分別擔任黨建指導員和產業指導員,實現了貧困村和產業發展中心村全覆蓋。積極開展“二幫一”結對幫扶,每個貧困戶由一名機關黨員干部和一名鎮干部共同聯系幫扶,全面落實不脫貧不脫鉤的幫扶責任。
(二)緊盯脫貧標準,全面夯實脫貧基礎。為了確保縣級7項指標、村級20項指標和戶級11項指標全面達標,根據剩余建檔立卡貧困戶大多為老弱病殘戶的特點,狠抓健康扶貧、控輟保學和飲水安全、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持續推進“三個一批”行動計劃,嚴格標準開展大病集中救治、落實慢病管理和重病兜底保障,縣醫院、中醫院和18個鎮衛生院全部取消住院押金,開通就醫綠色通道,全面落實“先看病后付費”,實現了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一站式”結報制度。對未脫貧的155名大病患者和56名慢病患者實行“一人一策”清單式管理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簽約率達到100%。嚴格按規定落實學前教育在園幼兒、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中等職業學校學生、雨露計劃“兩后生”等特殊群體的補助減免政策,全縣貧困家庭孩子沒有一人因貧困輟學。實施民勤縣集中供水湖區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目前已完成全部工程建設任務,正在調試,預計6月20日通水。結合貧困戶“三化”工程,安排專項資金修繕貧困戶住房30戶,做到了應修盡修;投資2400多萬元,硬化居民巷道、莊門前人行通道24.34萬平方米,受益農戶3000多戶。
(三)培育特色產業,拓寬群眾增收渠道。出臺了《民勤縣培育壯大特色產業助推脫貧攻堅實施方案》,按照“戶有增收項目、村有致富產業”的目標,不斷調整優化種植業結構,抓好新品種的引進、新產業的試驗示范和典型培育,發展有機蔬菜656畝、供港蔬菜2000畝、有機林果3120畝,帶動建檔立卡戶79戶,培訓村社干部、種養大戶、貧困戶2000多人(次)。委托中國農業科學院等3家國家科研機構編制《民勤全域生態文明建設及節水高效優質農業發展規劃》,著力解決產業培育滯后的問題。
(四)開展精準識別,做好貧困人口動態管理。結合全省建檔立卡問題核查整改工作,嚴格按照“12345”進出識別程序和“4342”責任體系,組織各鎮扎實開展貧困人口動態管理。突出對人均收入低于2952元的貧困人口、整戶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農村一二類低保家庭、農村特困人員、殘疾貧困家庭等特殊困難群體進行核查。全縣擬識別納入建檔立卡范圍之外貧困人口5戶、14人,核查出建檔立卡戶新增人口315人。
(五)靠實工作責任,推動各項脫貧任務落實。成立綜合協調、資金保障、基礎設施和易地搬遷、產業扶貧、轉移就業、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生態扶貧、兜底保障、駐村幫扶、組織保障11個專責工作組,制定《民勤縣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專責工作組成員單位責任清單及問責辦法》,進一步強化細化脫貧攻堅責任。制定《民勤縣脫貧攻堅幫扶工作責任清單》,進一步明確了包鎮縣級領導、縣直牽頭單位、鄉鎮黨委政府、幫扶單位、駐村工作隊及隊長工作責任。組織各鎮對全縣貧困村任職的第一書記、工作隊長、工作隊員選派情況和日常管理、制度落實、人員結構、發揮作用等情況進行全面評估,對不符合任職條件的、作用發揮不好的駐村干部提出調整建議,確保各項脫貧攻堅任務落地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