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18-12-27
- 來源:
近年來,蘭州市深入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行機制改革,全面廢除“收支兩條線”、實行財務和預算管理制度,績效考核和激勵機制逐步健全,村醫養老政策全面落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有序開展,基層醫療衛生整體實力逐步增強,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廣大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狀得到了有效解決,貧困人口健康水平不斷提高。與2016年相比,全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門診量提高了4.91個百分點,住院人次提高了1.7個百分點,業務收入提高了4.8個百分點,醫務人員年收入平均增長了2898元。
在推進健康扶貧工作中,蘭州市屬7家醫院213名副高級職稱以上專家,與縣、鄉、村1513名醫務人員共同組建555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分片包干、“一對一”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因病致貧返貧戶提供個性化的、全方位的“一人一策、一病一方”服務,集中開展免費體檢,主動為符合條件的慢特病患者辦理長期門診,按照簽約內容為群眾提供精準服務,切實減輕了貧困人口的就醫負擔。
全面發力多點開花
財政補助力度不斷加大。各縣區先后出臺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財務和預算管理實施細則(辦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廢除“收支兩條線”,實行財務和預算管理制度,業務收支結余10%用于職工福利、40%用于事業發展、50%用于職工獎勵,基層醫護人員工資待遇穩步提高,工作積極性得到了有效調動。2018年,全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資金總計18065.02萬元,人均達到50.71元,超出全省49.9元的標準。市、縣兩級財政按照人均各配套1元要求,認真做好了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資金撥付。城關區人均配套3元、西固區2元,資金落實力度較大。
人員績效考核有序推進。按照事業單位工資管理相關規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充分發揚民主,廣泛征求職工意見,制定了具體的績效工資分配辦法,鄉鎮衛生院院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分配自主權有效落實,職工收入差距合理拉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活力有效激發。榆中縣個別衛生院職工月績效(獎勵)工資達到了1080元,皋蘭縣達到了650元,永登縣達到了360元。
人事制度改革不斷深化。一是明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法人主體地位,落實用人自主權,截止目前,大部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完成獨立法人管理。二是區縣衛計局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負責人簽訂目標責任書,年底進行考核,考核結果與其收入和任免直接掛鉤。三是全面推行聘用和崗位管理制度,變固定用人為合同用人,變身份管理為崗位管理,建立了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競爭性用人機制。全市目前公開競聘鄉鎮衛生院院長36名,社區主任9名。西固區、皋蘭縣、七里河區完成較好。
村醫養老政策全面落實。2017年,市衛計委、市人社局聯合制定了《關于進一步明確村醫養老相關問題的通知》,對村醫養老政策中的具體問題、資金發放流程等做出了詳細規定;市縣兩級主動作為,積極為在崗村醫購買養老保險,及時核撥離崗村醫工齡補助資金。2018年,我市在崗村醫841人,符合條件的572人已全部參加在職職工養老保險,8人參加企業職工養老保險,222人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符合離崗村醫條件的1698人全部發放養老補助。離崗鄉村醫生養老金按照每人每月105元標準發放,高于省上要求的85元標準。基本藥物補助標準由原來的200元/月/人增加到300元/月/人,貧困村達到400元/月/人。全市在崗村醫收入從2016年41672元/人提高到2017年43346元/人,增加了1674元,切實提高了村醫待遇,進一步穩定了村醫隊伍。
基層醫療服務價格政策不斷完善。一是嚴格按照《蘭州市市級醫療服務項目價格(2017版)》要求,重新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嚴格執行一般診療費收費標準。二是公立醫療機構全部實行了除中藥飲片外的藥品零差率銷售。基層醫療機構使用的所有藥品,除“毒、麻、精、放”類和中藥飲片類、院內制劑外,全部實現網上采購;基層醫療機構基本藥物使用品種達200多種,其中西藥占比38%,中成藥占比62%。三是及時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非基本藥物使用“品種、金額”雙控標準,調整非基本藥物使用范圍,允許基層醫療機構在規定比例范圍內選擇使用非基本藥物,并要求各機構優先使用常用低價藥品和納入《甘肅省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診療項目目錄(2017版)》中的非基本藥物品種。
基層服務能力建設持續加強。積極組織基層醫技人員參加各類培訓,鼓勵符合條件的人員進入中、高等醫學(衛生)院校(含中醫藥院校)學習;通過“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醫生多點執業、縣鄉一體化管理、遠程會診等多種方式,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培養人才,配備全科醫生,提升社區衛生服務能力。2017至2018年市級財政投入1500萬元,對部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基礎設施和醫療設備進行改造升級,對79個村衛生室進行標準化建設,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達到100%,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94.6%。17家鄉鎮衛生院被國家衛計委評為“群眾滿意的鄉鎮衛生院”,5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被評為“優質服務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被中國社區衛生協會授予全國百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鄉村一體化管理穩步推進。各縣區成立了鄉村一體化管理領導小組,對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的規劃、行政、人員、業務、藥械、財務和績效考核實行“七統一”管理。鄉鎮衛生院為每個村配備了包村醫務人員,部分村醫由鄉鎮衛生院聘用人員擔任,享受衛生院統一的績效工資;對村衛生室規章制度和業務流程進行統一,采取工作例會、病例討論、業務培訓等多種方式,加強對村衛生室的技術指導和業務指導。
落實醫療救助3000元兜底政策
一是健康扶貧專責工作機制不斷健全。衛計、財政、人社、發改、民政、扶貧、食藥、殘聯等部門先后多次聯合下發文件,對健康扶貧“三個一批”行動、大病專項救治、“一人一策”健康幫扶、醫療救助、“先診療、后付費”、“一站式”即時結報、家庭醫生簽約以及健康扶貧五大先鋒行動等工作及時進行安排部署,部門間主動溝通、積極協調,政策互通、信息共享工作機制全面建立。
二是“組團式”整體幫扶工作有序實施。市一院、市二院分別對口支援隴南市宕昌縣人民醫院、定西市岷縣人民醫院;市屬醫院重點對貧困人口集中的“三縣一區”(永登縣、榆中縣、皋蘭縣、七里河區)縣級醫院進行對口支援,“三縣一區”縣級醫療機構對所轄鄉鎮衛生院進行分片幫扶。岷縣人民醫院檢驗、病理兩個醫學中心建設初步完成;宕昌縣醫院心電、檢驗、消毒、消化內鏡、胸痛、遠程會診、病理“七大中心”建設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
三是“一人一策”健康幫扶扎實推進。市屬7家醫院213名副高級職稱以上專家,與縣、鄉、村1513名醫務人員共同組建555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分片包干、“一對一”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因病致貧返貧戶提供個性化的、全方位的“一人一策、一病一方”服務,集中開展免費體檢,主動為符合條件的慢特病患者辦理長期門診,按照簽約內容為群眾提供精準服務,切實減輕了貧困人口的就醫負擔。
四是基層用藥安全檢查成效顯著。緊盯小診所、小藥店藥品效期管理、中藥飲片養護、購進渠道等重點問題,對8個區縣醫療機構藥品使用管理情況進行執法大檢查,不斷加強基層用藥安全監管。截至目前,共檢查基層涉藥單位5405家,規范督導4915家,責令改正344家,通報衛生部門1家,立案144起,罰沒款數6.3368萬元。
五是貧困人口醫療保障政策全面落實。健康扶貧五大先鋒行動深入推進,“一人一策”“一病一方”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有效落實,“送醫上門”“送人就醫”機制全面建立,貧困人口先看病后付費、“一站式”結報、“10元85%報銷”、大病保險起付線降至2000元、醫療救助3000元兜底政策全面落實,群眾的獲得感不斷增強。
六是健康扶貧監督檢查持續深化。針對省衛生健康委扶貧領域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列出的13個問題,積極開展專項治理。組織市縣兩級衛生計生綜合監督執法隊伍,完成了2輪監督檢查“五督”行動,對工作落實不力、問題較多的29家單位下達了整改通知書;市衛計、人社、民政抽調30名干部,分別負責對全市42個貧困鄉鎮進行包抓,完成了兩輪現場督導。抽調572名鄉鎮工作人員作為健康專干開展“五幫兩核”工作,全力幫助貧困人口落實各項醫療保障政策。
全面推行鄉村一體化管理
當前,我市基層衛生改革已進入全面攻堅時期,各級各單位將以“做活鄉級、以鄉帶村,做實村級、以村促鄉,鄉村一體、整體發展”為目標,建立統籌協調機制,形成齊抓共管合力,扎實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改革,切實提高基層醫療健康服務水平。
持續深化基層運行機制改革,建立完善績效工資考核機制。各區縣衛計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以激發基層活力、提升服務能力為重點,正確認識基層運行機制改革的重要意義,積極主動與財政、人社等部門進行溝通,全面落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負責人公開競聘上崗和任期目標管理制度,取消“收支兩條線”、實行財務預算管理制度,及時為在崗村醫辦理養老保險,為離崗村醫發放退養補助。今年年底,市縣兩級要按照“兩個允許”要求,加大部門溝通協作力度,健全完善能夠激發基層衛生機構運行活力的收入分配機制和考核評價機制;鄉鎮衛生院院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要全面落實自主分配權,組織實施好本單位內部工作人員的績效考核,以績效激發基層活力,引進專業骨干人才,形成多勞多得、優勞優酬的氛圍,更好地為群眾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省級考核前,市上將對各區縣落實情況進行督導,凡發現有不執行制度及執行制度緩慢、落后的區縣,將嚴肅追究相關單位和責任人責任,并在全市范圍內進行通報及約談。
全面推行鄉村一體化管理,切實滿足群眾基本醫療衛生需求。2019年3月底前,全市所有村衛生室作為鄉鎮衛生院的派出機構,按照“六統一(行政、業務、人員、藥械、財務和績效考核的統一性管理)”要求,實行鄉村一體化管理。對工作能力強、群眾反映好、取得相應資質并且考核合格的村醫,要逐步納入編制管理或者選聘到鄉鎮衛生院,同時對于業務水平低、工作不積極、群眾反映差的村醫也要建立退出機制,由鄉鎮衛生院直接調換人員,空缺的村衛生室,由鄉鎮衛生院直接派人承擔村級醫療服務的責任。2018年12月底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集中的城市四區,要盡快制定中心一體化管理具體方案,由公立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人員資質優、業務能力強、機構運行好的私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其下設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實行統一管理,對其所轄的社區衛生服務站進行業務指導,通過一體化來提高基層的管理水平和服務效率。
深入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努力提高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能力。近年來,我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不斷加強,群眾就醫環境有了明顯改善。但服務能力不足的問題始終是基層分級診療的短板。為此,國家衛健委決定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各區縣要動員和引導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積極參與,對照標準開展自評自建。要把工作重點放在提升服務能力和改善服務質量上,開展與機構人員資質、技術準入、設施設備相適應的疾病診療、手術,做好預約就診、簽約服務、雙向轉診、遠程醫療等服務,促進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能力的全面提升。力爭通過3至5年,使絕大多數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達到國家建設標準。同時,要鼓勵符合條件的基層醫療機構向二級醫院、社區醫院發展,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的發展空間,更好地方便群眾在家門口就近就醫,提高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全力推進健康扶貧先鋒行動,有效減輕貧困人口就醫負擔。按照省市健康扶貧五大先鋒行動要求,永登縣、榆中縣、皋蘭縣、七里河區要繼續推進組團式分片幫扶工作,幫助對口支援鄉鎮衛生院改善管理,加強人才培養,提升服務能力;家庭醫生簽約團隊和簽約醫生要認真履行簽約職責,對簽約群眾的患病情況、報銷情況、康復情況心中有數,確保簽約一人,履約一人,確保貧困人口家庭醫生簽約率和“一人一策”幫扶措施落實率均達到95%以上。要落實好簽約服務績效考核和服務費支付的有關政策,將簽約團隊和簽約醫生的工作實績與服務收入相掛鉤,提高簽約服務的積極性,建立簽約服務的長效機制。要將慢病簽約作為健康扶貧工作的重點和難點,主動提供“送醫上門”“送人就醫”服務,有效落實健康專干“五幫兩核”任務,確保慢病管理的延續性和實效性,確保患病群眾能夠及時得到救治,醫療保障政策能夠全面落實,切實提高脫貧攻堅的精準性和有效性,確保貧困縣區健康扶貧工作能夠順利通過省級、國家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