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1-09-26
- 來源:秦安縣鄉村振興局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更是科技服務縣域經濟發展的關鍵年,秦安縣通過“五抓一提升”,即抓項目,突出省市縣三個層次;抓平臺建設,著力縣鎮村三個技術轉移重點;抓科技服務,用足縣村科技特派員和鄉土人才;抓技術市場,聯結高等院校和科技型企業;抓科技培訓,針對需求縣域四季全覆蓋。全面提升服務能力,經過不斷探索具有秦安特色的區域創新驅動發展機制和模式,持續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突出為群眾辦實事,著力在提升中求創新,為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接續抓好項目,解決民生難題
按照“抓項目、謀成果、促創新”的工作思路,不斷加強科技投入力度,建立健全科技投入和項目評審機制,積極篩選、申報省、市列項目,科學安排縣列項目。針對疫情的影響,及時出臺對疫情防控一線醫護人員申報縣級科技計劃項目的,在同等條件下優先予以立項支持,項目申報時間延期1月,對受疫情影響的在研項目,驗收時間可延期6個月等3項優惠政策。結合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積極引導各類創新主體申報實施科技項目,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支撐引領作用。征集到省列《長期設施栽培條件對桃果實品質形成因素探析及提質增效關鍵技術研究》《現代絲路寒旱農業藜麥全產業鏈提升關鍵技術集成示范》等項目13項,現已申報完畢,全部推薦。爭取到《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技術示范》等2021年度市級科技計劃項目9項,專項經費47萬元。征集2021年縣級科技計劃項目43項,經過論證、評審、公示,研究確定縣列科技項目39項,投入縣財政專項經費150萬元。目前,除了省列項目在等待批復,其它市縣項目實施進展順利。
注重平臺建設,著力技術擴散
一是搭建平臺助升級。堅持以培植龍頭骨干企業和發展優勢集群產業為重點,引導企業先后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天津市農科院、省農科院、甘農大等26家大專院校、科研院所進行技術協作,創建職教中心、柴家山桃、楊寺花椒等4個科技專家大院,2個省級科技特派員示范基地。通過實施國家、省、市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科技支撐計劃等一批重點科技項目,大幅度提升產品科技含量。全縣80%以上重點骨干企業建立了新技術、新產品開發機構,高新技術企業占規上工業企業8.3%,高新技術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占規上工業企業29.1%。二是圍繞產業建聯盟。2021年,為推動桃產業種植關鍵及重大難點技術的研發,加快成果轉化,推廣新技術,提高桃產業技術創新能力,延長產業鏈,支撐和引領產業技術進步,做大做強桃產業,提高桃產品市場競爭能力,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結合的新型技術創新體系,引導和支撐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在市科技局的指導下,成立由龍頭企業牽手,科研單位提供技術支撐的“甘肅省桃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為桃產業發展搭建了又一個良好的創新平臺。
加強東西協作,促進成果轉化
加強東西部科技扶貧協作,與天津市林業果樹研究所合作,認真實施《蜜桃新品種及配套栽培新技術示范》項目,先后深入劉坪鎮萬畝桃基地、中山鎮簸箕村高寒山區蜜桃栽植示范園、五營鎮一畫農業桃品種示范園等地,開展了桃新品種引進示范園的建設等工作。同時,根據《關于下達天津市2021年東西部協作財政援助資金計劃的通知》和《關于做好2021年縣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項目庫建設工作的通知》精神,秦安縣科技局通過邀請相關專家,對征集到的項目從申報單位基礎條件、研究內容、示范作用、經費預算、實施計劃等方面進行了現場考察和會議評審,對項目的立項意義及發展前景,項目實施后產生的預期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等方面進行量化打分,經研究決定,16個項目列入東西部科技協作專項計劃,投入專項經費100萬元。其中秦安縣科技類勞動技能培訓安排經費10萬元,東西部協作財政援助科技專項項目順利下達實施。
培養創新人才,助力鄉村振興
堅持人才下沉、科技下鄉、服務“三農”,努力打通科技服務的“最后一公里”。將科技特派員基層創新創業行動、“三區”科技人才計劃與鄉村振興緊密結合,全縣17鎮193個貧困村下派三區人才36人、科技特派員202名,培養本土科技人員10名。聚集這些科技人才,針對我縣科技需求,特別在雹災發生后,及時組織市級領軍人才、鄉土人才、優秀科技特派員組成不同專業的志愿服務團隊,開展科技下鄉服務。服務團隊在田間地頭、工業加工生產一線,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技下鄉服務活動,解決技術難題,普及科技知識,培訓技術骨干,組織5人科技團隊,累計團隊人員80人,深入田間地頭舉辦技術培訓班15期,參訓人員達500人(次)。同時,配合縣上積極開展農業種質資源調查和節水灌溉的技術普及工作,組建秦安縣果品協會,積極開展林果技術服務。
強化技術聯姻,盤活技術交易
為進一步營造技術市場發展的良好氛圍,加大技術交易步伐,規范技術交易活動,秦安縣科技局及時召開黨組會專題研究,周密部署,確定專人,協同配合,早安排、早動手,全面鋪開了全縣技術市場及交易活動的宣傳、排摸、培訓、培植與技術合同登記工作。通過各種渠道,已聯系省農科院、西北農林科技大等多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引進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著力發揮好技術聯姻的服務職能,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組織人員及時深入全縣近百家企業,上門進行調研排摸、宣傳咨詢,發放四大類技術交易規范合同文本500份(冊)。目前,已簽訂技術交易合同75份,交易額達2.43億元。較去年增加近2億元,完成今年任務3.18億元的76.42%。
積極宣傳培訓,營造創新氛圍
為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秦安縣科技局多次邀請甘肅農業大學園藝學院王延秀教授,省農科院林果花卉研究所王晨冰、陳建軍研究員、隴南市經濟林研究院花椒研究所正高級工程師楊建雷等省內外知名專家,在秦安縣舉辦產業扶貧暨科技特派員能力提升培訓班,雹災后抗災減災等各類培訓班。培訓采用“課堂+果園”,“理論+實踐”的雙向模式,立足實際,重點突出季節性關鍵技術。專家們結合秦安縣果業發展現狀,主要講解了蘋果、桃等果樹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病蟲害識別及綠色防控、春季清園、果園災后管理技術等果園綜合管理技術,當場解答群眾生產中遇到的一些技術難題。培訓期間專家和果農積極互動,專家通俗的講解、簡便實用的操作技術,使學員們易學易懂,培訓效果明顯。通過培訓,推廣了一批果樹生產管理實用技術,有效提高農民科技意識和科技致富能力,從而實現“亮特色、強產業、惠民生”的目的。目前,共組織舉辦各類技術培訓班24期,參訓人員達1500人(次),培訓期間累計為學員發放《花牛蘋果栽培技術》等技術資料6000余份,《秦安蜜桃栽培管理技術》等光盤500多張,受到了廣大果農的一致好評。廣大科技工作者,勇立潮頭,在比學趕超的競爭中找準了為群眾辦實事的時代坐標,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學史增信,學史力行,奏響了縣域科技創新的最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