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2-01-17
- 來源:甘肅省教育廳網站
鄉村教師留不留得住?農村學校有沒有好食堂?流入城區的孩子有無學上?
以上問題,是我省廣大師生的“急難愁盼”事,也是鞏固義務教育辦學條件成果需要關注的重要問題。
2021年以來,省教育廳堅持以滿足百姓需求為出發點,圍繞義務教育發展的短板弱項,扎實推進實施中小學“建宿舍擴食堂增學位”為民辦實事項目,多措并舉鞏固教育脫貧攻堅成果,有力夯實了義務教育保障基礎。
建好農村教師暖心房
“一室一廚一衛,35平方米的宿舍里,排水、暖氣、電氣等配套設施完備。”鎮原縣新集初中教師賀浩博、胡娜娜夫婦說,鎮原縣新集初中的教師周轉宿舍項目去年10月底完工,他們在11月20日就已順利入住。
在慶陽市,除了鎮原縣新集初中,環縣毛井初中的教師周轉宿舍也即將迎來新住客。
近年來,通過“全面改薄”、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項目的實施,農村學校辦學條件得到顯著改善,農村教育面貌發生根本性變化,為鞏固教育脫貧攻堅成果、促進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基礎。
為繼續改善和夯實農村地區義務教育階段辦學基礎,穩定鄉村教師隊伍,提高鄉村教育質量,去年,省教育廳多方籌措省級專項資金1億元,在23個重點幫扶縣農村中小學建設教師周轉宿舍972套,比原計劃多建設72套,完成率108%。目前,972套教師周轉宿舍已全部完成主體建設任務,已有451套投入使用。
“通過項目實施,極大改善了農村中小學教師工作生活條件,為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創造了‘拴心留人’的硬件基礎。”省教育廳發展規劃處副處長崔興云說。
讓農村師生“吃飽”“吃好”
“我們的食堂新換了燈和桌子。”
“飯菜不僅干凈衛生,還更可口了,我常常能吃下兩碗飯。”
“學校新添了飲水機,我們喝水方便了許多。”
……
上述,是酒泉市肅州區西洞中心學校幾位學生的感嘆。西洞中心學校校長石春梅說,辦實事項目實施后,學校食堂的供餐條件和就餐條件改善不少,食堂的供餐水平和供餐能力大有提升,讓學生吃到了更加可口放心的飯菜,喝到了更加安全的飲用水,切實為家長解決了學生住校后顧之憂。
農村學校食堂條件,是師生普遍關注的問題。我省始終堅持把全面改善農村地區義務教育學校基本辦學條件,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舉措。
2021年,我省在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項目省級資金中切塊3億元,用于改擴建全省農村中小學食堂1171個,比原計劃多建設171個,完成率117.1%。
目前,1171個農村中小學食堂建設項目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滿足了35.73萬名農村師生“整潔、干凈、安全、舒適”就餐需求,是我省推進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成為民服務的生動實踐。
讓學生“能上學”“上好學”
“隨著城鎮化步伐加快,慶陽市區范圍不斷擴大,城區學校布局不均衡與人民群眾就近入學的需求矛盾日益凸顯,尤其是新城區學校相對較少,學齡兒童上學路途遠,就學困難。” 慶陽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石環周介紹,結合省列為民辦實事學位增補項目,市教育局實施了慶陽市實驗小學遷建和慶陽四中擴建兩個優質學位增補項目——
省定任務為2021年內完成1450個學位增補,目前慶陽2所市區學校新增優質學位3960個,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完成年度任務的273%。
去年一年,省教育廳以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立足教育工作職責,全力推進城區學位增補項目,集中力量擴大城區學位供給,全面保障適齡兒童就近入學。
2021年,省教育廳專門在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項目省級資金中切塊2.5億元,在全省14個市州主城區增補25520個義務教育學位。“增學位項目通過集團化辦學、強校帶弱校、名校辦分校的思路靶向施策,有效促進了優質教育資源開放共享、交流互鑒,提高了學校辦學質量,有效解決了‘入學難、擇校熱、大班額’等社會高度關注的難題,為解決進城人員子女就學問題下好了教育的‘先手棋’。”崔興云認為。
目前,新增學位已全部完成,年度任務完成率170.1%。
信息來源:甘肅日報?蘇家英 張燕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