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2-05-13
- 來源:今日金昌
春暉萬象,華章日新。五年來,永昌砥礪奮進、蓄勢發展,綜合實力穩步提升,改革發展成就斐然,民生工程大力推進,城鄉環境日新月異。
回首過去一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突破百億元大關,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016年的1.43倍、1.5倍;國內旅游綜合收入達到12.4億元,累計脫貧2792戶9112人……昂首闊步走在新征程上的永昌,正在書寫一份無愧于時代和人民的答卷。
經濟發展更有“高度”
永昌縣牢牢把握“三新一高”導向,立足“全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十強縣、省級鄉村振興樣板縣、全國文明縣城”目標,突出工業主導型、生態功能型“兩個定位”,著力推動轉型發展,綜合實力穩步提升。截至2021年年底,全縣完成生產總值101.01億元,是2016年的1.56倍。
扎根一產、壯大二產、培育三產。產業融合聯動,經濟總量不斷做大,鄉村振興和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更加牢固。全縣以工業理念謀劃現代農業,菜草畜等優勢產業主導地位更加凸顯、發展潛能逐步顯現,高原夏菜、優質牧草面積均穩定在23萬畝以上。以園區引領壯大工業經濟,提升承載能力,推動產業轉型、壯大新興產業,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49戶,規上工業增加值達到19.59億元。以融合創新推動三產提質,國內旅游綜合收入達到12.4億元,依托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試點縣“金字招牌”,著力打造吸引力強、競爭力強、帶動力強的現代服務業,被認定為全國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整縣推進試點縣、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
同時,圍繞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深度對接金昌“2+4”產業鏈,堅持擴規與延鏈并重,全鏈式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延伸、價值鏈中高端攀升,全面培育壯大高品質菜草畜、精細化大化工、集群式新能源、全降解新材料“四個百億級產業鏈”,加快實現產業培育創新突破。
堅持做精做特優勢農業,著力打造高品質菜草畜百億級產業鏈,形成以朱王堡、焦家莊兩鎮蔬菜冷鏈集散為核心,帶動各鄉鎮建設綠色標準化蔬菜種植基地為輔的區域高原夏菜產業集群;推動形成以東河地區紫花苜蓿種植為中心,輻射帶動西河燕麥草種植、清河青貯玉米種植為兩翼的優質飼草產業集群;進一步助推形成以元生奶綿羊、新希望奶牛、居佳肉羊為主的乳肉雙產業集群及天康、綠康生豬養殖產業集群,優勢農業呈現高質量發展勢頭。
堅持工業強縣戰略不動搖,以“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精細化、錯位化”為發展方向,大力實施強工業行動。縣規模以上化工企業達到18戶,化工產品產量達到209.85萬噸,化工循環經濟產業集群基本形成;風光電裝機規模達到50.3萬千瓦,年產值達4億元,新能源產業初具規模;大力支持發展生物降解材料,已投資建成2萬噸改性母粒及片材、2萬噸生物降解聚酯新材料項目,全降解新材料產業加快集聚,將逐步形成從原料加工、關鍵單體合成到生物材料及其終端制品的全產業鏈。
永昌堅持把園區作為產業轉型升級的主戰場,高標準規劃推進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完善物流、科技、生活服務配套條件,圍繞“高、特、融、聚”四個轉向,大力實施河西堡工業園提質擴容、永昌工業園提升進位、清河農業園區提量增效“三大行動”,園區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承載能力不斷提升,產業集聚力持續增強。
城鄉融合更有“厚度”
五年來,永昌縣順應城鄉融合新形勢、改革發展新要求、人民群眾新期待,努力繪就城鄉融合發展“同心圓”。
為確保脫貧攻堅圓滿收官,永昌縣突出精準施策,把脫貧攻堅作為首要政治任務、一號民生工程,集中力量打硬仗、全力以赴補短板,投入扶貧資金3.34億元,扎實開展脫貧攻堅沖刺清零行動、“3+1”沖刺清零后續行動和“5+1”專項提升行動,實施扶貧項目300多項,15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全部退出,累計脫貧2792戶9112人,“兩不愁三保障”全面實現,“插花型”貧困縣脫貧摘帽。同時,扎實做好鞏固、拓展、銜接“三篇文章”,完善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統籌推進興業帶富、培根鑄魂、強基固本等重點任務,在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上邁出了堅實步伐。
堅持強基礎、抓整治,城鄉面貌顯著改善。突出城鄉融合,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全面完成,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6.9%。縣城從拓寬瓶頸路、治理臟亂差、改造棚戶區、破解停車難等群眾關切的問題入手,實施路網管網、供水排水、綠化亮化、熱電聯供等一批民生工程,“智慧城市”啟動實施,城鄉公交開通運行,環衛保潔市場化運營,北海子公園修葺一新,城鄉人居環境持續優化,城鄉面貌日益改善。
全縣上下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打好全域生態文明建設主動仗,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整治大見成效,國土綠化行動深入推進,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全面落實各項污染防治措施,全力推行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排查整改“六步式”閉環管理工作機制,空氣質量6項指標全部達到國家Ⅱ級標準,地表水和地下水優良率均達到100%,耕地土壤環境質量不斷提升,群眾綠色獲得感、生態幸福感顯著增強。
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首場硬仗”,也是加快打造全縣城鄉發展典范區的“基礎工程”,更是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向往的“民心工程”。今年以來,永昌縣在全面完成發展類行政村“多規合一”實用型村莊規劃編制,全力推進15個試點示范村建設和基礎設施配套的基礎上,正按照“2+3+6+N”的推進思路,深入實施鄉村建設突破年行動,拆改建并行、潔凈美齊抓,集中打造示范村27個,改造提升沿路沿線村42個,高水平打造“點上精致、線上出彩、全域美麗”的鄉村風貌,真正實現美麗鄉村建設與全面轉型高質量發展相得益彰、相映成輝,讓農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留得住鄉愁”。
民生福祉更有“溫度”
勞有所保、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學有所教……翻閱永昌縣的民生“答卷”,一件件實事看得見摸得著,一項項舉措接連出臺,讓廣大群眾切實感受到暖心舒心的民生溫度。
永昌縣堅持抓民生、辦實事,突出富民惠民,完成省市為民辦實事67項,民生支出占公共預算支出始終保持在80%以上。
面對省內外多地出現的新冠肺炎疫情,永昌縣落實“四早”要求,壓實“四方責任”,細化全流程工作方案,加強精準化管控措施,全員行動、全民參與,快速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實現了零輸入、零發生、零感染,彰顯了守望相助、眾志成城、敢于勝利的硬核擔當。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中醫院完成整體遷建,縣醫院救治能力提升項目投入使用,標準化村衛生室實現全覆蓋,衛生體制改革“六項機制”全面推進,成功創建國家衛生縣城、省級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健康永昌建設水平不斷提升。
永昌縣堅持以培訓促創業、以創業帶就業,城鎮年均新增就業4500人以上。堅持教育優先,縣四小、三幼、四幼建成招生,“縣管校聘”管理全面推行,教育“五好工程”啟動實施,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建立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低保提標、關愛服務、社會救助等政策有效落實,被確定為第四批中央財政支持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縣。
全縣社會治理體系不斷健全完善,治理能力加快邁向現代化。“七五”普法圓滿收官,第八次蟬聯全省雙擁模范縣,成功創建省級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鄉村舞臺和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實現全覆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全省試點通過評估驗收。安全生產“五雙機制”深入推進,道路交通綜合治理“五大行動”持續開展,平安永昌、法治永昌建設扎實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取得明顯成效,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國防建設、退役軍人、外事僑務、史志檔案、氣象人防、老齡慈善以及工青婦、殘疾人、工商聯等事業都在創新中取得了明顯成績。
回望過去,是一份份賡續初心、溫暖人心的“成績單”。面向未來,是一個個接續奮斗、鼓舞士氣“動員令”。
東風吹來滿眼春,潮起正是揚帆時。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永昌縣將繼續凝聚合力、久久為功,奮楫篤行、聚力攻堅,為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不斷積蓄澎湃動力,在鎳都大地上譜寫下新的時代華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