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2-08-30
- 來源:視聽甘肅
主戰場之一。十年前,全省86個縣市區中,有58個被列為國家集中連片特困縣,還有17個插花型貧困縣。十年間,甘肅舉全省之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如期同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廣大農村地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14年,通渭縣馬營鎮華川村馬金川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在精準扶貧政策的幫扶下,家庭不僅享受到了危房改造、基礎母畜到戶養殖等政策扶持,馬金川本人還在鎮、村干部的幫助下,學到了養殖技術,在2016年底就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以前的華川村基礎條件差,村民主要靠種植小麥、豌豆等農作物為主,一年辛苦下來人均收入才不到兩千元。近年來,華川村結合當地實際,在各級力量的幫扶下,帶動群眾發展壯大草畜等特色產業。
經過10年的頑強奮戰,全省現行標準下552萬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7262個貧困村全部出列,58個國家片區貧困縣和17個省定插花型貧困縣全部摘帽。2013年—2021年,全省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由2415元增加到10079元,年均增長19.6%。
我省積極構建起投入保障、生產組織、產銷對接和風險防范四大體系,有針對性地出臺人均5000元、每戶最多不超過3萬元的到戶產業扶持政策,籌措155.6億元扶持110萬貧困戶發展“牛羊菜果薯藥”為主的扶貧產業。
初秋時節,臨夏市折橋鎮河州紅樹莓陸續成熟。村民何萬芬正忙著采摘樹莓,她告訴記者,一個月下來工資加績效提成她能拿到3000左右的工資。
東西部協作幫扶中,濟南市中區的企業和齊魯工業大學還為當地樹莓產業提供全過程的技術指導。
2012年—2021年,天津、山東、福州、廈門等東部協作省市累計投入資金123.16億元,實施協作項目6600余個。2016年—2021年,36家中央定點幫扶單位直接投入資金31.6億元,幫助引進項目1403個。從脫貧攻堅邁向鄉村振興的路上,與甘肅攜手并肩走得越來越堅定扎實 。
打贏脫貧攻堅戰后,我省按照黨中央部署要求,逐步將“三農”工作重心轉到全面促進鄉村振興上,在壯大鄉村產業、開展鄉村建設、加強鄉村治理上繼續下功夫,既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也進ー步增強了農村地區的內生發展動力。
如今,張掖市甘州區前進村400多戶農戶都搬進了新的前進小區,村民從“有的住”變成了“住得好”。
依托城郊優勢,前進村整合一、二、三產資源,同時將黨建文化、產業優勢轉變為加快發展的動力引擎,做強奶牛主導產業,增加群眾就業及收入。截至2021年,村經濟總收入達4.8億元,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5.2萬元以上。
甘肅臺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