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2-09-19
- 來源:今日金昌
一處處整潔美麗的民居錯落有致,一個個現代化農業設施完備齊全,一幅幅生機勃勃的農田豐收在望……走進永昌縣東寨鎮,一副生態宜居、產業興旺、百姓幸福的美好畫卷徐徐鋪就開來。
黨的十八大以來,東寨鎮各市級幫扶單位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牢牢抓在手上,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標準,聚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大力開展“繡花式”扶貧,多措并舉扎實開展聯系鎮村幫扶工作,助力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
新征程、新起點、新使命。12個行政村、241戶脫貧戶、789名脫貧人口,脫貧成果如何鞏固?如何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怎樣才能讓農民群眾收入更可持續、脫貧群眾生活更有保障?是時代之責,也是人民之盼。
13個市級幫扶單位,183名結對幫扶干部,正在奮筆疾書,努力答好這份最大的民生考卷。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開展以來,東寨鎮各市級幫扶單位聚焦“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工作主線,精準幫扶、真幫實扶,以鄉村建設示范村為引領,持續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全力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重點工作邁上新臺階。
更有溫度,做細民生保障文章
對于市委機要和保密局的干部職工來說,逢年過節,是他們與東寨鎮新二壩村的困難群眾“團聚”的時刻。每逢元旦、春節等節日,大家就會為村民們送去大米、面粉、清油等生活物資,并對留守兒童、空巢老人和特困人員開展走訪慰問、關愛服務,協調解決生產生活方面的問題,確保他們能夠度過一個祥和溫暖的節日。
進百家門、問百家事、暖百家心。在開展入戶慰問的同時,各單位聯合駐村幫扶工作隊,一戶一戶走訪,一家一家摸底,嚴格落實防返貧致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建立“發現一戶、監測一戶、幫扶一戶、動態清零一戶”工作流程,深入了解幫扶戶基本情況、主要困難和發展意向,及時根據需求變化和政策調整等因素,調整幫扶措施,化解致貧風險,防止返貧問題。
就醫就業重點民生工作也是幫扶單位的工作重點。
今年春節,市中醫院的醫護人員來到新二壩村,為居民量血壓、測血糖,仔細詢問老百姓的日常身體狀況、用藥情況等,為他們提供用藥建議和診療服務,并為村民免費贈送價值3000元的高血壓、糖尿病、腰腿疼痛等常見病藥品。
變“輸血”為“造血”,才能讓百姓們把飯碗不僅端得住,更能端得穩、端得牢。在市發改委等部門的協調下,今年以來,紅光新村周邊企業或開工項目等帶動就業人數達到170人次。市發改委還不斷向幫扶村群眾提供市縣區及周邊就業務工信息,推薦引介招工企業招錄紅光新村閑置勞動力,年內幫助3名高校畢業生進入金昌開發區重點企業工作,為29位待就業人員提供務工信息并上崗工作。
市人社局在積極開展就業幫扶工作,幫助東寨鎮有就業意愿的453名脫貧勞動力全部實現就業的同時,與市郵政管理局聯合開展快遞員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外輸勞務人員的素質和技能,幫助農民務工者增加收入。市工商聯則抽調企業技術人才到聯系村向群眾教授實用技術、開展知識講座和技能培訓班,幫助他們提升自我發展意識,提高發展技能,激發他們的內在發展動力。
更有厚度,夯實基礎建設底盤
讓越來越多農村居民享受到和城市一樣的基礎設施服務,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題中應有之義。在聯系幫扶工作中,為東寨鎮的百姓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是各部門單位以己之長、幫其所需的一項重點工作。
一項項工作鋪展開來,一件件任務開始落實。
在市體育局的努力下,二壩村文化健身廣場被列為2022年省體育局體育惠民工程實施項目,目前已爭取到省上資金4萬元,配發籃球架1副、乒乓球臺2副、健身路徑11件,極大滿足了二壩村村民對于體育設施的需求。
中國郵政金昌分公司大力發揮“最后一公里”優勢,在重點做好幫扶村末端普遍服務工作的同時,通過加快構建全市郵政三級物流體系建設,助力鄉村振興,全面建設農村郵政綜合便民服務站點,在東寨鎮累計投入建設資金約10萬元,建設郵政農村綜合便民服務站點5處,為開展農村電商幫扶工作建立端點。同時,積極助銷幫扶村農特產品,使幫扶村通過電子商務平臺擴大銷售渠道,加快推動“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進程。
人居環境的全面提升,不僅在于“硬件”配備,也要看“軟件”提升。自幫扶工作開展以來,市建投公司累計投入資金2萬元,購買垃圾車1輛、大垃圾桶20個、垃圾箱5個、鐵鍬掃把100把,并組織幫扶干部和黨員200余人次進村入戶開展衛生清掃活動,助力村莊環境實現“潔、齊、綠、美、景、韻”的六美標準,全力營造“山清水秀、天藍氣清”的宜居環境。
村莊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人居環境全面提升,村莊一天天的變化,老百姓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更有廣度,繪就產業振興藍圖
紅光新村是我市唯一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2017年9月,永昌縣新城子鎮馬營溝村、毛家莊村建檔立卡貧困戶94戶331人搬遷至此。搬出來、穩住了,“富起來”就是下一步的急事要事。
總投資約1億元,占地面積逾1600畝,44棟標準化羊舍,1座擠奶大廳……目前,紅光奶綿羊養殖基地項目建設如火如荼。這是市發改委積極探索“政府支持+金融助力+集體經濟+企業投入+共同受益”的地企融合發展新模式,為紅光新村帶去堅實產業支撐的一次嘗試。羊產業的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為紅光新村帶去經濟增長的新動能。
舞起“龍頭”,群眾致富也更加有奔頭。市發改委積極利用安置區政策紅利,通過“科技下鄉”“技術宣講”等方式,鼓勵更多農戶投身發展養殖業,目前紅光新村養殖小區共入駐養殖戶10戶,養羊700余只、養牛20余頭、養雞2000余只,已爭取部分餐飲企業成為供貨直銷店。
在上三壩村,市工商聯發揮界別優勢,組織動員商(協)會和會員企業為養殖戶捐贈新西蘭東佛里生種羊70只,以養羊、養牛為主,大力發展家庭養殖業。并先后聯系金昌市新漠北農民專業合作社、永昌康田農牧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合作社組織,投入資金400多萬元,流轉土地1.1萬畝種植首蓿,幫助村民就業38戶,推動村民持續穩定增收。
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靠的正是產業發展這個“定盤星”。借助于多方合力,一條圍繞東寨鎮鄉村振興加速上行的“幸福路線”越發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