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2-09-23
- 來源:農民日報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魯明
從河北保定到北京、再到甘肅武威,作為中國農業大學博士畢業生,當初手上明明有更多待遇優渥的工作機會,卻偏偏選擇扎根西部、扎根基層,在黃土高原的田間地頭搞科研。日前,在甘肅蘭州,共青團甘肅省第十四次代表大會代表于海利的故事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今年,是于海利在武威工作的第7個年頭。7年來,從事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研發的他,和同事們先后引進以日光溫室為主的適宜出口、抗逆性強、市場前景好、高效節水的新品種蔬菜7大類、74個品種;引進改進日光溫室潮汐育苗技術、高壟膜下水肥耦合暗灌高產栽培技術;自主研發了在當地被廣泛應用的日光溫室表面水霧法降溫技術、智能化軟件精準施肥等技術;堅持下鄉開展農技示范推廣和技術服務工作,培訓了一批又一批種植戶和鄉村技術員……
“農業現代化,關鍵是農業科技現代化。作為一名青年、一名基層農業科技工作者,我想通過自己的努力,不斷強化科技對武威農業產業現代化的支撐,為武威的鄉村振興貢獻力量。”今年剛入選甘肅省“隴原青年英才”,擔任武威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瓜菜育種與栽培研究所副研究員、市青年人才團工委委員的于海利說。
鄉村要振興,人才是關鍵,尤其要重視并發揮好青年人才的“生力軍”作用。共青團甘肅省委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甘肅省各級共青團組織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深入推進“青春扶貧”六大行動和“鄉村振興·青年建功”行動,組建8100余支大學生志愿服務團隊開展志愿扶貧活動2萬場次;積極引導青年人才當先鋒,鼓勵他們在鄉村振興等領域展現青春風采、貢獻青春力量。這些年,越來越多像于海利一樣的優秀青年人才選擇扎根農村,加入到助力鄉村振興的隊伍中。
今年28歲的崔東輝,是一名“90后”返鄉創業者。崔東輝的家鄉西和縣,曾是甘肅的深度貧困縣之一?!皫余l親們一起致富一直是我的理想。看到家鄉推進電商扶貧帶來的變化后,2015年,我決定回鄉創業?!贝迻|輝說,回到家鄉后,他注冊成立了隴上東輝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投身到了家鄉的電商事業中。
參加共青團甘肅省委舉辦的“青春扶貧·能量助農”直播帶貨活動;創立自有品牌“小崔蜂蜜”;吸納未就業大學生和農村婦女就業;與農業銀行甘肅省分行、蘭州銀行及多家企業簽訂幫扶協議;與西和縣16家合作社、54家蜂農建立穩定合作關系……過去幾年來,返鄉創業的崔東輝一步一個腳印,在助脫貧、促振興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西和是甘肅最后脫貧的8個貧困縣之一,現在正處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階段。“接下來,我將一如既往堅持扎根農村,繼續擴大養蜂基地規模,建設標準化生產車間,更好帶動鄉親們增收致富,全力助推家鄉的鄉村走向振興?!贝迻|輝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