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2-10-17
- 來源:天水科學技術局
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下,市科技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鄉村人才振興的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市委《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實施方案》(市委辦發〔2021〕35 號))精神,優化科技創新良好環境,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引領和支撐作用,為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有力科技支撐。
一、深化農業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優化科技人才創新環境。加快農業科技體制改革步伐,促進農業科技人才創新創業。一是加快農業科技人才改革步伐。年初市委市政府印發了《天水市強科技行動實施方案(2022—2025年)》,提出了實施科技人才創新能力提升行動,對引進高層次農業科技人才、積極培養本土農業科技人才、提升農業科技園區成果轉化帶動力等做出了明確舉措。二是加快農業科技項目管理改革。在今年出臺的《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政策文件中,對新建的市級農業科技園區等創新載體,優先給予市級科技計劃項目支持,對因科研人員工作需要,在野外作業中難以取得報銷憑證的住宿費、伙食補助費和交通費實行“包干制”等改革措施。三是貫徹落實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收入分配制度。允許科研單位自助分配科技成果轉化收入分配政策,可自行制定管理辦法。市農科所制定的《天水市農業科學研究科技成果轉化管理辦法》,鼓勵科技人員從事成果轉化工作,將科技人員參與科技成果轉化的實際貢獻作為職稱評聘和獎勵的重要指標,成果轉化凈收益的 50%用于獎勵研發團隊成員,15%用于獎勵所在中心轉化管理團隊人員,15%用于獎勵所機關服務保障團隊人員,20%用于單位科研事業發展基金。
二、強化科研項目帶動,培育農業科技人才。充分發揮農業科研項目對科技人才培養的引領和帶動作用。一是加大市級農業科技計劃項目支持。今年計劃安排市級農業科技計劃項目66項。二是努力爭取省級以上科技項目。依托農業科技“100+N”開放協同創新體系,緊盯鄉村振興主導特色產業發展,組織相關單位和企業針對農作物種植、小麥抗條銹病、果品、蔬菜、畜牧、中藥材等產業發展中的瓶頸問題,爭取省列科技項目27項、資金765萬元。三是努力爭取各類人才項目。組織申報了2022年成紀之星人才項目,其中,有1個鄉土人才項目獲得支持,安排資金4萬元。爭取到“三區”科技人才85名,經費170萬元。
三、抓基層科技人才隊伍,促進農業產業創新發展。充分發揮農業科技人才在鞏固脫貧攻堅、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引領作用。一是積極培育本土農村科技人才。今年以來,將科技特派團、“三區”科技人才、省級科技特派員、津甘“雙地”科技特派員等各類人才統籌考慮,根據各縣區產業發展需求,開展技術指導服務,核心關鍵技術破解,本土人才培養。選派“三區”科技人才85名,下派科技特派員1187名,建立專家大院、科技志愿者服務隊,形成以“專家大院+合作社+農戶”運行模式。科技特派員服務113個鄉鎮1034個村,建成科技特派員培訓基地13個、創業基地17個,全市科技特派員和“三區”科技人才,舉辦種植養殖、返鄉創業、職業技能、農村電商等實用技術培訓,帶動培育一批實用型人才,為鄉村振興和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二是充分發揮國家科技特派團作用。國家科技特派團從重點幫扶的麥積、秦安、張家川3個縣區實際出發,通過“產業帶動、專業人才服務、電商平臺消費”等模式,精準開展科技服務和人才培養幫帶,重點解決麥積在種植蘋果、葡萄,秦安在種植蘋果、桃子,張家川在養殖牛羊等產業發展方面的問題。三是主動抓好鄉土人才培育。完成了2022年度市雙創類鄉土人才的增補評選推薦工作,從37人中推薦選拔24人。目前,共培養雙創類鄉土人才49名。今年重點對2021年度25名鄉土人才工作開展情況完成了考核評價,推薦為先進個人2名,獎勵資金各1萬元。
四、加大人才交流合作,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一是構建區域化創新合作機制。積極推進廳市會商機制,積極與省科技廳有關處室就會商內容進行了銜接溝通,擬定了《廳市工作會商制度議定書》《廳市工作會商議題》。二是完善工作機制。制定《天水市2022年東西部科技協作工作實施方案》,圍繞優勢產業提質增效,東部成果轉化應用,2022年實施東西部協作財政援助資金科技專項37項、資金672.2萬元,爭取天津東西部科技協作專項1項、資金40萬元,引進東部新技術、新品種20項以上。三是加大科技人才互動交流,已選派10名科技人才前往天津地區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