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2-12-26
- 來源:甘谷縣鄉村振興局
今年以來,甘谷縣紀委監委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和省、市紀委監委部署要求,緊扣鄉村振興目標任務,立足職能職責,統籌聯動監督,嚴肅執紀問責,全力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任務落實落細。
健全完善機制,高效協調聯動
甘谷縣紀委監委堅決扛起縣委第十二專責組工作職責,嚴格對照省紀委監委“1+1+5”專項監督體系要求和市紀委監委過渡期十項監督任務部署,建立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專人抓、黨風政風監督室牽頭抓的專抓機制,確保專項監督機制不變、勁頭不松、力度不減。建立監督任務和監督責任“兩張清單”,加強與審計、財政、人社等部門的協調銜接,形成工作合力;統籌發揮縣鄉村三級監督力量,深化運用“室組鄉鎮”“室組組”聯動,織密監督網絡,形成橫向協作、縱向聯動、多方協同的監督工作格局。堅持縣紀委監委班子成員聯系鄉鎮、部門制度,通過聽、看、談、查等形式,綜合運用督導調研、個別約談、重點督查等方式,壓實鄉鎮主體責任、部門監管和幫扶責任。今年以來,問責黨員干部46人,倒逼責任落實。
聚集工作重點,做實專項監督
“項目資金撥付及時嗎?主管部門有沒有協調解決遇到的困難……”縣紀委監委監督檢查組深入鄉村振興重點項目工程施工現場開展專項監督檢查。
縣紀委監委圍繞項目建設、惠民惠農資金管理運行、“小微權力”行使等方面,跟進監督、精準監督,確保過渡期各項任務落實落地見效。緊盯鄉村振興項目建設和資金使用管理,堅持日常監督和專項監督相結合,在督促推進149個縣列重點項目建設的基礎上,對24個鄉村振興重點項目和69戶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工程項目重點監督,督促整改政策落實不精準、項目推進緩慢、資金撥付不及時等方面問題25個。緊盯涉農資金使用管理,采取“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式,聯合農業農村和鄉村振興部門,從銜接補助資金、行業資金、涉農整合資金和東西部協作幫扶資金的分配撥付、管理使用等環節入手,線下對37個鄉村建設示范村和2個鄉村建設示范鄉鎮開展“嵌入式”監督。充分運用鄉村振興監督信息平臺“曬、篩、挖”三大功能開展線上監督,前移監督關口,接受群眾監督,發現問題線索72件。緊盯村級公益性崗位選聘程序、考勤考核、補助發放、職責履行等環節,集中對15個鄉鎮56個行政村開展專項抽查,著力糾治選聘和管理中的責任、作風和腐敗問題,發現五個方面8個共性問題,下發督查專報,督促主管部門和鄉鎮限期整改到位,追責問責黨員干部6人,確保村級公益性崗位管理嚴格規范。緊盯問題整改,把2021年度國家和省級考核評估反饋17個方面39個具體問題作為監督重點,建立監督臺賬,緊扣時間節點,督促逐項對照整改,已全部整改到位。
堅持靶向糾治,嚴查突出問題
“要抓住重點崗位人員、重要事項關鍵環節,持續在發現問題、查辦案件上發力,確保專項監督取得實效。”縣紀委監委負責人在過渡期專項監督工作推進會上強調。
全縣紀檢監察組織立足職責職能,突出“小微權力”運行、農村“三資”領域治理和提級監督等重點,精準監督執紀,不斷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和水平。持續清理規范村級小微權力運行,建立“三單一圖兩機制”,實現全要素規范、全流程管理、全方位監督。加大推廣應用小微權力“監督一點通”平臺,按照“一權一清單、一單一流程”,錄入監督事項清單和流程圖127項,解決群眾投訴56件。深化村(社區)集體“三資”提級監督試點,選取11個具有代表性的村(社區),提出18項監督措施,著力推動規范“三資”運營,盤活農村集體資產,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實力。整治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不力,不尊重客觀實際和群眾需求,裝樣子、搞花架子、盲目鋪攤子以及推諉扯皮、玩忽職守、不思進取的亂作為不作為問題和文山會海、工作過度留痕、督檢考過多過頻等加重基層負擔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查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52件,處理94人,給予黨紀政務處分25人。開展“一排二清三查四治”行動,對信訪、巡察和部門移交以及監督發現問題線索分類管理,專人負責;強化“室組鄉鎮”聯合辦案,對鄉村振興領域問題線索集體合議、科學授權、精準分辦、快查快辦,查處案件34件,處理52人,給予黨紀政務處分21人。堅持一體推進“三不腐”,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開展村級警示教育38場次,通報典型案例3批次16件,教育引導全縣黨員干部筑牢拒腐防變思想防線。
“我們將進一步強化責任擔當,緊盯目標不放松,緊扣任務再對標,凝心聚力抓落實,持續推動過渡期專項監督工作取得更大成效,為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紀律保障。”縣紀委監委主要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