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2-12-30
- 來源:清水縣鄉村振興局
自村莊規劃編制工作啟動以來,清水縣按照中央和省市縣委農村工作會議部署要求,把村莊規劃編制工作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抓手,圍繞創建“省級鄉村建設示范縣”目標,學習借鑒先進縣區的經驗做法和先進模式,以抓好“鄉村振興示范村”為重點,按照示范村先行,精品村突出,達標村提升原則,扎實推進村莊規劃編制工作,為全縣鄉村振興戰略有效實施謀好局,開好頭。
優化村莊規劃機制,全民參與集思廣益。成立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任主任的清水縣村莊規劃編制委員會,邀請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專家對各鄉鎮分管領導及業務人員進行培訓,指導各鄉鎮明確村莊分類,按照“先示范、抓精品、強達標”的工作步驟全面開展鄉村規劃編制工作。選聘具有乙級以上城鄉規劃資質的設計單位開展村莊規劃工作,從村情、組情實際出發,從產業發展、用地布局、村莊建設、基礎設施、風貌管控、項目安排等六個重點方面開展鄉村規劃編制。由各鄉鎮組織設計單位開展地形測繪,邀請村組干部、鄉土賢人、熟悉村情的村民代表進行座談交流,充分吸納群眾意愿,通過專業手段實現到規劃編制中。全縣先后召開現場會1次,村莊規劃編制推進會5次,業務培訓會議3次,多方位全面指導開展鄉村規劃編制工作。
突出村莊規劃重點,應編盡編爭優創先。2022年全縣共確定鄉村振興示范村40個,其中省級示范村10個,精品村20個,達標村10個,已全部完成規劃文本編制,其中18個村已完成市級專家組技術審查,永清鎮蘇屲村、白沙鎮桑園村等10個省級示范村全部完成評審,正在按照專家組意見修改完善。截至目前,按照應編盡編原則,全縣除納入縣城總體規劃的9個村莊外,已完成120個發展類村莊(集聚提升類82個,城郊融合類34個,特色保護類4個)規劃初稿編制任務,其中,已評審完成村莊規劃初稿46個,紅堡鎮西城村等13村已通過縣政府批復,紅堡鎮小泉村榮獲2021年甘肅省優秀村莊規劃案例,村莊規劃工作取得了較好成績。
強化分門別類指導,彰顯鄉土文化特色。從村莊分類進一步明晰編制重點,34個城郊融合類村莊著重國土管制,明確城鎮開發邊界,對城鎮外溢功能結合村莊發展共同編制,對重點區域建設及公共服務設施要有豎向設計。4個特色保護村莊,重點挖掘軒轅文化、道教文化、民居文化、非子牧馬文化,突出文化傳承保護和地域風貌特色,挖掘特色產業,打造精品鄉村。82個集聚提升類村莊,進一步明確發展方向,統籌考慮產業區域化,風貌區域化協同發展,在原有規模基礎上有序推進改造提升,促進農村居民點集中連片建設。合理預測村莊人口和建設用地規模,結合宅基地整理,未利用地整治改造,留足發展空間,推進村莊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短板。
嚴控規劃編制質量,層層把關繪就藍圖。嚴格按照省、市要求,扎實推進發展類村莊規劃編制工作。督促各鄉鎮依據《甘肅省村莊規劃編制導則》對規劃文本修改完善,在初稿完成的基礎上重新調研,重新編制,力爭規劃文本符合《導則》要求。同時,依據“開門搞規劃”工作要求,嚴格規范編制程序,形成了村鎮初審,部門預審,市級專家組評審層層把關機制,對評審通過村莊規劃在村內公示不少于30天。并邀請村組干部、鄉土賢人、熟悉村情的村民代表進行座談交流,對規劃成果進行審議,切實將群眾意愿及村莊發展愿望吸納上來,確保村莊規劃符合民情民意,符合發展實際。
科學規劃同頻共促,協同發展落細落實。結合村情實際,按照已形成的“三線”管控格局,合理安排“三生”空間,科學規劃用地指標,明晰主導產業,找準發展方向,具體風貌管控,確定治理措施。在產業發展和用地布局方面,指導各鄉鎮依據各村實際,鞏固糧食功能區,優化特色林果區,突出康養項目試點區,確保產業發展科學,用地途徑合規。在村莊建設和風貌管控方面,指導各鄉鎮嚴格按照“美麗鄉村”建設要求,突出風貌管控,增強村莊特色塑造,以綠化美化為抓手,以改善村莊基礎設施為著力點,不斷提升村莊品質,優化管線布局,突出村莊風貌特色。在基礎設施和項目謀劃方面,要求各鄉鎮依據各村發展需求,將項目建設細化量化,明確建設時限,確保規劃指導落到細處,項目建設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