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3-01-06
- 來源:張家川縣鄉村振興局
張家川縣堅持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作為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精準施策,全面發力,堅決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全面發展“4+2”現代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嚴格落實教育資助、醫療救助等政策,防止脫貧群眾因學、因病返貧致貧。持續抓好農村住房安全動態監測,投入1083萬元,實施農房抗震改造379戶,高度重視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投入731萬元,實施集中安置點堤防、護坡、橋梁等基礎設施項目6項,配套建設養殖場1處、蔬菜加工廠1處,完善集中安置點基礎設施,帶動搬遷群眾就地就近就業,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加強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對部分管網進行管護維修,農村集中供水工程運行良好、供水穩定。
精準謀劃項目,用足用好銜接資金。著力完善基礎設施,鄉村面貌變化明顯,公共服務保障能力顯著增強,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有效提升。精心編制《張家川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施方案》,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大產業幫扶力度等10個方面共計謀劃項目115個,估算總投資32.15億元。
精心謀劃銜接資金計劃。嚴格按照省上文件中明確的資金使用要求,立足2022年縣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項目庫,積極爭取中央和省市縣級財政銜接資金4.65億元,東西協作援助幫扶資金6795萬元,中央單位定點幫扶資金400萬元。
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全縣147個發展類村莊已完成規劃編制112個。統籌推進農村水、電、路、網、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今年投資1.13億元,實施自然村組道路、產業路、窄路加寬改造等159公里,全縣自然村通硬化路率提高到99%。投資3450萬元,新建高標準農田3.5萬畝,累計建成17.6萬畝,高標準農田占耕地面積的31%。
推進示范鄉村建設。“十四五”期間,全縣計劃創建縣級及以上鄉村建設示范村130個,使各類示范村占比達到50%以上。今年投資1.06億元,創建各類示范村35個,其中,省級3個、市級10個、縣級20個、東西部協作示范村2個,示范村占比提高到25%。
營造良好人居環境。緊扣生態宜居目標,深入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采取先建后補、以獎代補等形式,投入資金3050萬元,完成國土綠化7.39萬畝、道路綠化449.2公里。加快完善農村污水處理設施,深入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新建農村污水處理站13座,改造戶用衛生廁所7000座,全縣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提高到30%以上、衛生廁所覆蓋率提高到63%。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百日攻堅”行動,嚴格落實“街長制”“巷長制”“門前三包”等長效機制,大力推行“清潔戶”評選、“紅黑榜”公示、“積分制”等獎懲機制,全面加強網格化、精細化管理,農村人居環境由干凈整潔向生態宜居加快轉變。
穩崗拓崗,多措并舉促進脫貧人口穩定就業。緊盯脫貧勞動力、就業不穩人員、返鄉回流人員等,采取推薦崗位就業一批、培訓助力就業一批、就地吸納就業一批、政策保障就業一批等,多渠道促進群眾穩定就業。共舉辦線上線下招聘會27場次,提供就業崗位1.45萬個;開展職業技能培訓4466人;開發縣內就業崗位6720多個,其中,縣內重大項目及龍頭企業帶動3430人、以工代賑項目帶動脫貧人口就業163人、72家就業幫扶車間吸納脫貧人口就業665人、農村公益性崗位帶動就業2379人;發放交通補貼3370人202.2萬元、創業擔保貸款660戶1.32億元,將因受疫情影響收入驟減的25戶106人納入低保范圍,對因受疫情影響短期內無法獲得務工收入的實施臨時救助539人66.2萬元,有效促進了有輸轉意愿的群眾應轉盡轉、穩定就業。全縣共輸轉勞動力7.04萬人、創勞務收入15.83億元,其中,脫貧勞動力4.6萬人,創勞務輸入9.24億元,就業規模、勞務收入均超過去年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