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3-02-21
- 來源: 甘谷縣鄉村振興局
甘谷縣不斷健全完善防止因病返貧致貧動態監測和精準幫扶機制,織密織牢行業部門橫向協同監測、縱向精準幫扶的醫療保障防護網。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緊盯返貧“紅線”、兜住返貧“底線”,筑牢返貧“防線”、不斷鞏固拓展醫保脫貧攻堅成果。
建立動態監測機制。醫保、鄉村振興、民政等部門形成工作合力,建立動態數據比對監測機制,監測動態納入醫保覆蓋范圍的特困人員、孤兒、低保對象、返貧致貧人口、脫貧人口以及符合條件的監測對象的參保情況,精準動員尚未參保的群眾及時參保,對因服刑服役等特殊原因未參加城鄉居民醫保的人員建立臺賬,收集佐證資料,確保動態調整的低收入人員全部參保。年內全縣20.7萬農村低收入人口100%參保。同時,按照就高資助原則,及時兌現落實農村低收入人口等特殊群體參保資助政策,2022年1—12月,共資助特困供養人員、孤兒、低保對象、脫貧人口及易返貧致貧人口203346人,落實參保資助2577.84萬元(其中資助脫貧人口136981人、資助資金1369.81萬元,特困人口1314人、資助資金42.05萬元,孤兒391人、資助資金12.51萬元,低保對象59181人、資助資金1098.68萬元,易返貧致貧人口5479人、資助資金54.79萬元)。
建立防范預警機制。醫保、民政、鄉村振興等部門建立健全數據動態監測預警機制和信息推送反饋機制。設立“因病返貧”預警線,對在定點醫療機構就醫經基本醫保、大病保險保障后單次住院個人自付費用超過10000元的一般人群和經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制度保障后單次住院個人自付費用超過6000元的低收入人口信息進行預警并推送給縣民政、鄉村振興部門和相關鄉鎮,使其準確掌握相關信息,做到及時預警、提前介入,跟進落實相應幫扶措施,防范因病致貧返貧風險。
建立協同救助機制。統籌醫療救助、臨時救助、依申請救助等保障措施的協同作用。民政部門對醫保部門每月推送的年度內個人負擔醫療費用超過預警線的參保人員進行甄別,對初步符合相關救助條件的對象提供轉介服務,推送鄉鎮、社區進一步調查核實,符合條件的予以臨時救助,做到主動發現,主動救助;醫保部門對鄉村振興部門反饋的防返貧監測預警對象做好醫保待遇落實的排查,做到預警風險全清零、監測問題全見底,實現動態預警、動態監測、動態幫扶、動態銷號。
建立待遇保障機制。建立了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三重保障”制度,充分發揮基本醫保主體保障功能、大病保險“二次報銷”減負功能和醫療救助托底保障功能。2022年1—12月,全縣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累計補償58288人次,住院總費用41820.6萬元,政策范圍內費用32336.64萬元,落實基本醫保報銷21320.5萬元,大病保險報銷人7843次2791.04萬元,醫療救助報銷25108人次2957.28萬元,政策范圍內補償比達到83.71%,有效降低了患病群眾經濟負擔,切實筑牢了醫療保障防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