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3-05-10
- 來源: 甘谷縣鄉村振興局
??近年來,甘谷縣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作為首要任務,以“四個堅持”為抓手,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重點在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等方面發力,為全面提升脫貧質量、持續推進鄉村五大振興、接續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堅持產業為基,推動群眾穩定增收。圍繞“農業優先型”發展定位,錨定三年倍增目標,全力加快鄉村特色產業高質高效發展,蘋果、花椒、蔬菜、中藥材、畜牧養殖等產業總產值達83.7億元。累計培育發展農民合作社1581家、家庭農場222家、龍頭企業65家,為12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投入入股分紅資金12126.5萬元,落實到戶分紅資金606.325萬元。建立“以工代賑拓展就業、幫扶車間吸納就業、發展產業帶動就業”三種模式,落實各類就業補貼6380萬元,發放創業貸款12420萬元、脫貧人口小額信貸15693萬元;年均開展職業技能培訓5900余人次、輸轉勞務11萬人次以上。開發鄉村公益性崗位3342個,83家就業幫扶車間和26家鄉村就業工廠吸納就業4600余人。
堅持民生為本,提升人民幸福指數。扎實開展捐資助學、節日慰問、結對幫扶、關愛“一老一少”和特殊困難群眾等活動,通過保障性就業、內生性產業發展、政策性救助等多種方式筑牢防返貧底線。充分發揮網絡熱線作用,引導群眾撥打救助服務電話、運用“一鍵報貧”農戶申報渠道,開展社會救助事項線上申請、監測對象自主申報。全面排查義務教育階段失學輟學、農村新增危房、安全飲水、健康幫扶和政策兜底保障等情況,有效保障群眾生產生活,確?!叭U稀背晒玫届柟掏卣埂=刂?022年底,全縣共完成農房抗震改造514戶、地質災害避險搬遷69戶,農村不安全住房實現動態清零;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92.88%,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9.63%,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無一人失學輟學;低收入人口參保率、脫貧人口大病救治率、慢性“四病”患者救治簽約率、隨訪率均達100%;落實醫保報銷資金2.22億元,補償比達83.7%;新建或改造農村供水管網121公里,供水保障率達98.9%;發放低保資金2.79億元、特困供養金2140萬元、臨時救助5405萬元、殘疾人兩項補貼3841萬元,實現低收入人群應保盡保、應兜盡兜。
堅持項目為重,增強資金項目效益。緊盯產業發展、就業幫扶、鄉村建設、易地搬遷后續扶持以及鞏固“三保障”成果,高質量編制2021年、2022年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項目庫,累計入庫項目2567個,總投資24.21億元。統籌產業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等重點任務,安排銜接資金項目965個8.85億元。嚴格落實資金預算安排、撥付、管理、監督制度和項目論證、申報、審批、檢查、驗收制度,按規定使用資金,按項目計劃進行建設,按設計要求組織實施,確保銜接資金項目高質量完成。分類摸底登記幫扶項目資產,分級規范建立管理臺賬,加大幫扶資產后續管理力度,確保幫扶項目資產保值增值、持續發揮效益。
堅持黨建引領,激發基層工作活力。換屆選舉產生村“兩委”班子成員3244名,新發展黨員557名,創建黨員責任崗262個、示范崗43個。優化村級班子91個,建成和改造提升村級組織活動場所79個,整頓轉化軟弱渙散黨組織29個,評選表彰鎮村兩級“兩優一先”68個,對381名駐村幫扶工作隊員進行輪換調整,累計培訓幫扶干部3800余人次,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和戰斗力持續提升。以“黨建+”融合的發展理念,積極探索“黨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戶”等模式,實施村集體經濟發展項目110個,打造了散渡河流域集中連片設施農業、六峰金坪梁萬畝花椒等產業示范基地,全縣村集體經濟收入達2283.39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