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3-09-18
- 來源:臨夏州融媒體中心
2021年4月,濟南市與臨夏州結為東西部協作關系,三年來,雙方堅持以“以協作促發展”的合作導向,濟南市將“五個濟南”賦能“六個臨夏”,逐步形成大縱深、深層次、寬領域、高標準的協作新格局,譜寫了一曲動人的“黃河協作曲”。
大戰略牽手大目標
怎樣協作才能讓東西協作縱深發展,實現共贏?
2021年4月20日至21日,濟南市黨政代表團來臨夏州調研,并召開結對幫扶黨政聯席會議,協調推進新階段濟南臨夏東西部協作工作。濟南10個區與臨夏州8個縣市建立東西部協作關系,濟南2個功能區和2個縣與臨夏州4個縣建立友好合作關系,并簽訂了《“十四五”東西部協作結對行動方案》。臨夏州及時提出圍繞打造“五個區”,建設“六個臨夏”的奮斗目標,推進鄉村振興,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濟臨協作伊始,正值濟南以“五個濟南”打造“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堅持以城帶鄉、城鄉聯動,完善城市功能,提升鄉村品質,加快推動城鄉融合發展,著力建設科創濟南、智造濟南、文化濟南、生態濟南、康養濟南。
五個區指的是把臨夏打造成全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示范區、高質量發展的奮進區、黃河上游生態保護的先行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我國宗教中國化的示范區、民營經濟發展的繁榮區。“六個臨夏”是建設跨越發展的繁榮臨夏、建設四通八達的暢通臨夏、建設鄉村振興的希望臨夏、建設生態良好的美麗臨夏、建設安居樂業的幸福臨夏、建設文明進步的和諧臨夏。
經過兩地黨政領導多次考察調研,溝通協商,最終確定用“五個濟南”賦能“六個臨夏”,讓濟南的強項彌補臨夏的弱項,縱深推進東西協作高質量發展,實現共贏。不論“五個區”還是“六個臨夏”,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科技發展城市、改造城市,建設生態家園,讓人民群眾的生活一天更比一天好。
臨夏州縣設立項目代辦中心,開設招商監督服務熱線、探索開通濟臨企業注冊跨省通辦、容缺受理等一批優化營商環境的改革舉措,積極探索“東部企業+臨夏資源”“東部研發+臨夏制造”“東部總部+臨夏基地”“東部市場+臨夏產品”的“四+”模式,為進一步承接東部產業梯度轉移進行創新實踐。
優勢互補共贏發展
完善政策保障體系是夯實產業發展的基礎。協作伊始,濟臨兩地出臺《臨夏州促進東西部協作產業合作若干政策措施(試行)》和6個實施細則,提出財政、用地、物流、消費、用工、金融等21條硬核支持措施,構建了以《若干措施》為綱,6個實施細則為目標的“1+6”優惠政策支撐體系。《甘肅省東西部協作產業合作專項獎補資金管理辦法(試行)》出臺后,臨夏州又出臺本州獎補政策。“政策實施以來,每年落實企業獎補資金5000萬元左右,累計吸引了57家山東企業落地臨夏,撬動社會投資7億多元,提供就業崗位4000余個。
”臨夏州鄉村振興局科長董信說,共建現代產業園區11個,拉動社會投資3.4億元。歷城區結對東鄉縣,按照“東鄉所需、歷城所能、協作發展”的原則,清單式對接需求精準幫扶,打造現代農業產業園,為百億羊產業全產業鏈集群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23年創建完成東西部協作示范村折橋村的基礎上,申報折橋鎮大莊村作為2023年度東西部協作示范村,使用東西協作資金402萬元,實施大莊村產業路提升改造工程,增加智能溫控系統、滴灌系統、水肥一體化系統等項目。”臨夏市鄉村振興局副局長焦世明說,東西協作全面助推大莊村鄉村旅游、鄉村產業發展。
在濟南真金白銀幫扶下,新建的東鄉縣、廣河縣產業園已分別獲批國家級、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積石山數字經濟產業園成為阿里巴巴、螞蟻集團旗下圖文標注、證照審核、語音數據處理等數字基礎應用業務全國審核點;臨夏市、永靖縣等東西協作產業園配備了智慧農業系統,為臨夏州農業向“高精尖”現代農業方向發展提供了樣板,為臨夏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濟南力量”。
眼下,臨夏州一條優勢產業帶+規模化產業基地+全鏈開發+品牌建設+科研協會支撐+產銷平臺+聯農帶農的一二三產業融合、工農互促的現代農業發展路子日漸明朗。濟臨成功舉辦“2022 魯企走進甘肅·臨夏投資洽談會”,國家鄉村振興局有關領導對活動給予充分肯定,并批示“對接扎實,成效顯著”。 “三年來,濟南市援助財政資金16.5億元,共實施協作項目531個,產業類項目超過60%。”臨夏州鄉村振興副局長張文林說,協作經營性項目建立了多個聯農帶農新模式,打造東西協作示范村24個。臨夏353所學校、118所醫院與濟南結對,有力地促進全州教育從基礎均衡向優質均衡發展,40余項急危重癥空白相繼填補。
臨夏遍地“濟南印記”
在臨夏大地,遍地是“濟南印記”。
不論你行走在鄉間,還是驅車在高速路上行駛,宛如“魯甘協作·鄉村振興”“章丘·積石山·東西協作示范村”“濟南林”的牌子應有盡有,應接不暇。
三年來,濟南援建項目一個個在臨夏大地拔地而起;一筆又一筆幫扶資金注入臨夏,改變農村面貌,促進了農業現代化飛速發展;一家又一家企業投資臨夏落地生根,讓眾多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就業致富;一批又一批掛職干部進山入村幫扶產業發展……濟臨東西協作堅持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借智借力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立“東西部協作+”開放合作平臺。建設濟南林,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落地實施;推進科技領域技術合作,8項科技需求、9家科研機構和企業列入魯甘科技協作計劃,使三產融合插上“科技翅膀”。
張文林介紹,正在聯合推進設立濟南片區國家文化出口基地臨夏州出口商品集結中心、創意中心、跨境直郵進口體驗中心、道地藥材電子交易分中心、數字經濟出海中心等系列產品,共同開拓國際市場,實現產業錯位發展、協同發展。成立濟臨專家智庫和7個領域專家協會,吸納14名東部人才進入州縣人大、政協、群團等組織,濟南之智在臨夏大地綻放出彩。“五個濟南”全方位賦能“六個臨夏”,東西協作逐步走向區域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在協作中,持續學習濟南在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五個濟南’建設等方面的發展理念、先進經驗、創新做法。”在談到下一步發展時,張文林滿懷信心地說,以學習促進步、以交流促共贏、以合作謀發展,攜手打造東西部協作新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