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12-09-03
- 來源:
聯村聯戶強基礎 為民富民轉作風
--甘肅省委組織部開展組織部長下基層活動記事
??? 2012年2月,甘肅省委在全省部署開展了"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甘肅省委組織部積極響應省委號召,與貫徹全國組織系統"一迎雙爭"視頻會議精神緊密結合,在全省組織系統部署開展了"百名組織部長進千鄉、千名組工干部入千村聯千戶"活動,各級組織部門和廣大組織干部廣泛與貧困村和貧困戶結對幫扶,使下基層活動真正成為組工干部服務群眾的"直通車"、提升能力的"大課堂"、轉變作風的"助推器",有效促進了"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動的深入開展。
聯村聯戶建機制接地氣
??? 按照單位聯系貧困村、干部聯系貧困戶的原則,采取省級領導聯縣聯村聯戶、廳級干部聯系特困戶不少于3戶、處級干部不少于2戶、其他干部不少于1戶的聯系方法,省市縣三級組織部門和1860名組工干部共聯系41個縣140個鄉鎮(街道)204個村4192戶。省委常委、組織部長吳德剛主動增加聯村聯戶任務,共聯系環縣、舟曲2縣2村6個特困戶。
????著眼于活動要貫穿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過程的總體要求,甘肅省委組織部從一開始就著力構建長效工作機制,各級組織部門都成立了專門的領導小組和雙聯辦等辦事機構,建立了組織部長負總責、分管部長具體抓的領導機制,通過建立工作臺賬、發放連心卡與民情日記,加強督查調度和考核評價。
??? 為了加強對聯村聯戶工作的組織領導,普遍采取了"部領導+處(科)室+干部"的聯系模式。為了防止活動搞成一陣風、走形式,或者過于頻繁加重基層負擔,甘肅省委組織部按照聯系部門下基層一年不少于4次、累計不少于1月,聯系干部一年入戶不少于2次、累計時間不少于1周的工作要求,指導各級組織部門統籌謀劃,有計劃、分批次地組織干部進村入戶。在此基礎上,按照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的要求,積極組織廣大組工干部與鄉村干部面對面交流、和聯系戶心貼心溝通,實打實地開展結對幫扶,親身感受基層干部的酸甜苦辣,真實掌握困難群眾的所盼所需,使下基層成為聯系服務群眾、幫助排憂解難的"直通車"。
強基固本解難題促發展
??? 各級組織部門和組工干部堅持把抓好強基固本作為組織系統的重要職責,緊密結合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圍繞發展創新基層黨建,了解實情努力破解難題,取得了三個方面的顯著成效。
??? --對基層黨組織提高領導發展能力的難題提出了破解思路。各級組織部門和組工干部通過蹲點調研、入戶對接,深入了解到貧困村之"困","困"在既無足以富民強村的強大產業、更無發展產業的項目資金;村班子能力提升之"難","難"在自身素質不高、眼界思路不寬。通過討論研究,形成了一致共識--選準興辦富民產業是解決貧困村黨組織發展無思路、無抓手難題的最佳切入點。以此為突破口,聯村干部深入村社召開座談會,幫助群眾選項目、鼓干勁、增信心,積極協調聯系抓培訓、開思路、找資金,為基層組織注入了活力。
??? --對基層組織建設體制機制創新的難題進行了有益探索。下基層活動中,甘肅省委組織部按照基層組織建設年提出的構建設置合理、覆蓋全面的基層組織體系,相互配套、務實管用的制度體系,經費投入制度化、激勵保障長效化的黨建工作保障體系的要求,深入調研,探討對策,破解難題。
??? --對后進村轉化提升的難題實行"對癥下藥"。聯村聯戶活動中,各級組織部門按照將聯系點建成示范點的要求,緊緊圍繞"強組織、增活力、促發展"這一主題,通過座談調研,分析原因,對癥施治,有效促進了后進村的轉化升級。
為民富民煉干部轉作風
??? 甘肅省委組織部把開展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作為今年全省組織系統"一迎雙爭"開展"講重作"活動的重要抓手,引導組工干部著力打造機關作風轉變的形象工程、培養干部的能力鍛造工程,造福群眾的德政民心工程。
??? --帶著責任和政策下基層鍛煉干部。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明確了聯村干部"宣傳政策、反映民意、促進發展、疏導情緒、強基固本、推廣典型"六大任務,要求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黨建方面綜合推進,并確定了不實現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目標不脫鉤的工作要求。這既在結對雙方之間建立起了為民富民的長期責任關系,也對聯系干部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各級組織部門普遍為組工干部配發了《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手冊》、《強農惠農富農政策選編》、《法制宣傳手冊》及《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關于黨的群眾路線和群眾工作重要論述摘編》,有的市縣組織部門還通過專題培訓、輔導講座、知識測試等方式給組工干部"補課""充電"。省委組織部機關為了切實抓好聯村聯戶各項目標任務的落實,從培養鍛煉干部出發,選派了2名缺少基層工作經歷的80后優秀年輕干部分別到環縣、舟曲鄉鎮掛職,并及時抽調部內干部組成專門工作組分赴環縣、舟曲8個聯系村開展了為期一周的省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宣講活動。
??? --帶著感情和紀律下基層轉變作風。聯村聯戶使組工干部與群眾共同著力脫貧致富奔小康這一使命,在思想和行動上自覺心系基層、情系群眾,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真正與群眾打成一片。吳德剛在全省動員會后第二天率先垂范,自帶被褥行李,帶頭深入村戶,研究脫貧致富思路,解決群眾求醫治病和發展產業等生產生活中的難題,指導基層干部抓黨建、強基礎。廣大組工干部嚴格遵守"八不準"紀律要求,睡農家炕、吃農家飯、交伙食費,真正把身子沉到基層,了解群眾的困難和真實想法,感知他們的疾苦冷暖,思想感情與群眾一起同頻共振。
??? 在進村入戶察民情、聽民聲、解民憂、幫民富的過程中,廣大組工干部自覺修正思想,不斷改進作風,實現了貼近服務群眾"零障礙"、增進與群眾感情"零距離",這種積極的態度和務實的作風贏得了群眾的信任、歡迎和支持,使下基層成為轉變機關作風、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助推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