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19-08-30
- 來源:
初秋時節,走進古浪縣富民新村,放眼望去,干凈整潔的鄉村道路貫通全村,一幢幢小康住宅排列有序,一座座日光溫室在陽光下閃著銀光,新穎別致的新農村社區,面貌一新的學校、幼兒園,一幅鄉土氣息濃郁、人文特色鮮明、人居環境優美的美麗鄉村畫卷徐徐展現。
富民新村2017年4月開工建設,2018年8月竣工,目前已搬遷安置8個鄉鎮78個村群眾1379戶458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095戶3736人。該縣把培育發展富民產業作為穩定移民群眾、加快脫貧攻堅的重要舉措,大力引導和支持貧困群眾發展肉羊、肉牛養殖和設施蔬菜種植等產業。目前已實現脫貧559戶2188人。昔日不毛之地黃花灘,如今水泥路、衛生室、文化廣場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這只是該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的縮影。
按照黨中央“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的脫貧攻堅決策部署,針對該縣南部山區自然條件嚴酷、農業基礎條件差、自然災害頻發,“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實際和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需要,依托國家易地扶貧搬遷項目,自2012年以來,該縣先后建成12個移民新村和綠洲生態移民小城鎮,累計建成移民住宅15351套,搬遷古浪縣南部高深山區11個鄉鎮73個貧困村群眾6.24萬人,從根本上解決南部高深山區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問題。
在黃花灘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建設過程中,該縣合理規劃布局,注重工程質量,加快建設進度,認真細致做好群眾在搬遷過程中的各項具體工作,縣、鄉、村聯動,干群齊努力,如期順利完成了施工和搬遷任務,同時積極扶持培育富民產業,書寫了該縣實施移民搬遷工作輝煌的一頁。
以前居住在南部高深山區的貧困群眾李應川,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搬到了富民新村。如今,他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新瓦房,有了自己的富民產業,生產生活條件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變化。住磚瓦房、喝自來水、走水泥路,還有集中建設的養殖暖棚和日光溫室,這些都是曾經居住在古浪南部山區大山深處群眾多年的期盼。而今,搬遷到了新建的移民區,出門就是平整寬闊的馬路,看病、上學也方便了,說起生活中的變化,李應川滿臉笑容。
新一輪扶貧開發以來,古浪縣嚴格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部署要求和習近平總書記“連片特困地區黨委和政府的工作要點要放在扶貧開發上”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一號工程”來抓,強力推進產業扶貧和易地扶貧搬遷,堅決打好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安全住房“三保障”和飲水安全“3+1”攻堅戰,有力推動了全縣脫貧攻堅進程。2014至2018年,古浪縣累計減貧12.64萬人,貧困人口下降到2.1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6.01%。
(供稿:武威市扶貧辦??蔣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