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貿總協定在推進自由貿易方面獲得的成果
- 時間:2009-03-09
- 點擊:318
- 來源:
通過八輪多邊貿易談判,世界貿易的格局發生很大改觀。主要表現為:
(一)關稅壁壘大為降低
到1988年為止,發達國家工業產品的平均進口關稅水平,已由40年代的54 %下降到4.7%,發展中國家工業產品的平均進口關稅水平也降為14%左右。本輪“烏拉圭回合”的談判,將導致在現行總體水平上再削減三分之一。
(二)對非關稅壁壘進行約束
非關稅壁壘隨著關稅水平的下降而大量增加。據1968年資料反映,非關稅壁壘措施約有800種,而據1988年統計,非關稅壁壘措施達到2,500多種。面對復雜、多樣、實施范圍廣泛的非關稅壁壘,關貿總協定采取了許多種措施,達成了包括海關估價、反傾銷、反貼補、貿易技術壁壘等多項有關消除非關稅壁壘的協議?!盀趵缁睾稀庇侄ǔ隽酥荚跍p少和取消包括數量限制在內的非關稅措施的目標。進人90年代后,世界范圍的經濟蕭條,促使保護主義浪潮高漲,發達國家紛紛效法。如美國采取了報復性極強的“管制貿易”措施。在這種情況下,關貿總協定向著取消非關稅壁壘的奮斗目標顯得更為遙遠。然而無論如何,關貿總協定的存在終究阻止了各國的非關稅措施發展到漫無邊際的程度。
(三)建立爭端解決程序
四十多年來,關貿總協定協調解決的貿易爭端多達百余起。這些爭端都是適用于關貿總協定爭端解決程序最后階段的起訴。通過協調,平息爭端,在一定范圍內制止了違反關貿總協定原則和法則的貿易措施的行為。
(四)使發展中國家獲得某些優惠待遇
關貿總協定在第六輪“肯尼迪回合”中新增第四部分及“東京回合”的“授權條款”,從法律上為發展中國家維護本國經濟發展、穩定財政金融和實現收支平衡,而享受特殊和有差別的優惠待遇奠定了基礎。由于在石油危機的影響下,發達國家的經濟危機及其同發展中國家之間所存在的日益尖銳的經濟矛盾,使發達國家認識到,離開了發展中國家市場的擴大,發達國家的經濟也將陷入困境。同時在國際社會中,聯合起來的發展中國家已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在關貿總協定“普惠制”等優惠待遇刺激下,許多發展中國家重視發展外向型經濟,并上升為后起工業化國家。70年代,發展中國家在世界貿易額中所占比重有所上升,而發達國家所占比重相對下降。但進人80年代后,這種情況又發生了逆轉。發展中國家利用關貿總協定提供的講壇,正在為改善自己在國際經濟中的地位而繼續斗爭。
(五)締約國家和地區增多,總協定規則調節的范圍不斷擴大
截至1993年5月底止,關貿總協定已有締約方110個,還有處于加人關貿總協定工作組談判進程中包括中國在內的8個國家和地區,另有28個實際適用關貿總協定初則的國家和地區。在上述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所進行的貿易,占到世界貿易總額90%以上。關貿總協定幾乎包括了所有經濟類型的國家。另外,關貿總協定主持的多輪談判,尤其是第八輪“烏拉圭回合”多邊談判,著意補充修改總協定的規則框架,使之適應國際經濟貿易的新格局。如在“烏拉圭回合”中提出的新議題:服務貿易、知識產權以及與貿易有關的投資問題,首次將總協定規則框架調節的范圍擴大到貨物貿易以外。
(六)初步建立起世界經濟貿易秩序
關貿總協定的多邊、無條件、較為穩定的最惠國待遇,現已成為國際貿易制度中得到普遍接受的重要基本原則。而在“不同等之間實現的平等就是實質上的不平等”理論下建立的給予發展中國家特殊的、有差別的優惠待進,是關貿總協定向平等貿易的國際經濟新秩序目標前進的又一重大進步。
(七)增加貿易透明
根據關貿總協定透明度原則,對如關貿總協定這樣的多邊貿易條約的實施進行有效的監督,需要締約方在采用貿易法令、規章和措施方面具有透明度。而為了保證這種透明度,締約方政府應將新頒布和實行的一些貿易法令、規章和措施通知關貿總協定,并通過關貿總協定通知到全體締約國。這對穩定國際貿易秩序、促進世界經濟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總協定為上述目標而進行的努力和取得的結果,使戰后國際經濟秩序得到改善,資本主義世界尖銳對立的矛盾得到緩和,廣大發展中國家獲得較好的發展環境。盡管局部沖突不斷,但自20世紀以來,世界上從來沒有出現過這樣長期地處于和平、繁榮和穩定的時期。在這一時期內,世界的貿易量增長了10倍多,世界貿易的發展速度長期超過世界國民生產總值的發展速度,各國經濟貿易關系得到空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