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09-10-12
- 點擊:0
- 來源:
一、2008年全省金融運行情況<?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2008年,全省金融機構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靈活有效調節資金供求,金融發展形勢良好,全年存、貸款增量均達到歷史最高水平,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質量及經營效益進一步提高,金融支持全省經濟發展的整體實力進一步增強。
(一)人民幣各項貸款穩定增加,信貸結構進一步優化
12月末,全省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2731.89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同比增長19.28%,比上年末提高5.48個百分點,達近8年來的新高。在實施適度寬松貨幣政策和擴大內需政策后,各項貸款增速年末上升較快;全年新增人民幣貸款462.36億元,比上年多增170.81億元。
短期類貸款增長迅速,中長期貸款持續穩定增長。企業短期資金需求加大, 2008年,全省新增流動性貸款(短期貸款和票據融資)245.27億元,同比多增157.76億元,占各項貸款增量的53.05%,同比上升23.03個百分點。短期類貸款的合理有效投放,滿足了社會經濟生產的周轉及應急資金需求,有力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12月末,全省金融機構中長期貸款余額為1404.89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增長17.68%。隨著各項擴大內需政策的落實,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圍繞支持新農村建設和“工業強省”戰略,進一步增加了對農業、工業、災后重建等領域的信貸投入,全年新增中長期貸款220.66億元,同比多增16.58億元。
支農信貸明顯增加,金融支農力度加大。全省金融機構認真貫徹中央1號文件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不斷提高金融支持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的能力。2008年以來,全省新增支農、涉農貸款的總量和比例均明顯高于上年水平,年末,全省涉農貸款余額888.82億元,占全省金融機構貸款余額的32.11%,比上年提高4.65個百分點。全年金融機構短期農業貸款余額增長38.96%,新增79.42億元,占全部短期貸款增量的比重達到34.73%。
房地產開發貸款結構性調整,個人住房消費信貸增長趨緩。受宏觀調控政策和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房地產市場低迷,全省房地產開發貸款增速回落,個人購房貸款增速減緩。截至12月末,全省房地產貸款余額168.82億元,增長13.12%,增幅同比回落24.15個百分點。個人住房消費貸款余額90.87億元,增長11.68%,增幅同比回落2.87個百分點。
(二)人民幣各項存款增勢迅猛,年增存款創歷史新高
12月末,全省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4728.82億元,同比增長26.29%,增幅比上年末提高13.32個百分點。全年金融機構新增人民幣各項存款984.36億元,是上年同期增量的2.29倍,存款增量接近千億元,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儲蓄存款大幅增加。受證券、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影響,資金大量回流銀行。 12月末,全省金融機構人民幣儲蓄存款余額為2461.90億元,增長28.60%,同比提高23.68個百分點;全年新增儲蓄存款547.58億元,是上年增量的6.10倍。
企業存款保持良好增勢。 12月末,全省金融機構人民幣企業存款余額為1366.17億元,同比增長21.57%,增幅比上年末上升5.79個百分點。全年新增企業存款242.35億元,同比多增88.98億元。
(三)金融機構備付狀況良好,銀行效益再創歷史最好水平。全省金融機構的流動性總體狀況趨于寬松,備付能力正常。12月末,全省國有商業銀行備付金率為0.88%。交行、招行和浦發銀行備付金率分別為1.62%、2.59%和1.92%,蘭州銀行、農村合作銀行和農村信用社準備金率分別為18.02%、21.95%和29.06%。年末,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總額比年初增加1136億元,增長24.87%,不良貸款余額比年初減少128.82億元,不良率比年初下降6.27個百分點,實現本外幣賬面利潤57.45億元,比上年增加14.16億元,盈利水平繼續提高。
(四)全省金融市場運行保持平穩
貨幣市場平穩運行。全年債券市場成員累計成交金額736.41億元,同比增長154.85%,成交量創歷史最高水平。其中質押式回購共成交611.56億元,增長146.84%,現券交易124.85億元,增長203.03%。黃金市場交易大幅上揚。隨著美元的持續貶值和通貨膨脹預期不斷增強,黃金的投資、保值功能再次得到重視,全年累計成交黃金20654.3公斤,同比增長2.03倍。商業銀行積極拓展紙黃金業務,交易量迅速增長,全年累計成交17949.72公斤,增長10.7倍。證券市場持續低迷。2008年全省共有3家上市公司募集資金,募集資金凈額合計13.24億元。證券交易量明顯萎縮,券商收益大幅下滑。截至2008年12月末,轄區證券交易額達到2981.64億元,同比減少31.77%。保險市場快速增長。2008年全省共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97.45億元,同比增長38.51%。其中財產險公司實現保費收入23.55億元,同比增長20.19%;壽險公司實現保費收入73.9億元,同比增長45.58%。全年累計賠付支出31.25億元,同比增長8.80%。
二、2009年全省金融工作要點
2008以來,國際經濟金融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愈演愈烈,釀成了一場歷史罕見、沖擊力極強、波及范圍很廣的國際性金融危機,目前這場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仍在逐步顯現。從我省看,受國際金融危機持續蔓延和國內經濟增長減速影響,加上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中長期存在的基礎設施薄弱、經濟結構不合理、市場化程度低等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經濟運行中的困難明顯增加,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需要全省金融機構從支持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大局出發,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支持全省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為了認真貫徹執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促進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順利實現, 2009年全省銀行信貸增長的預期目標是:本外幣各項存、貸款均增長22%左右。2009年全省金融工作的要點如下:
(一)認真落實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全力支持全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一是認真落實金融支持擴大內需措施。以“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為主基調,準確把握適度寬松貨幣政策內涵,引導金融機構有效增加信貸投入,努力提升銀行信貸對全省經濟發展的貢獻度。二是充分發揮信貸政策導向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堅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積極調整優化信貸結構。探索建立信貸政策與財政政策、產業政策之間的溝通協調機制,充分發揮政策合力。三是切實提高監測分析水平。充分發揮經濟金融形勢分析會作用,加強對全省經濟走勢的監測分析,密切關注全省價格水平、工業經濟運行、企業經營變化情況,深入分析全省金融運行情況,準確把握全省貨幣信貸運行特點和經濟運行態勢。四是靈活運用貨幣政策工具。綜合運用再貸款、再貼現等貨幣政策工具,幫助金融機構解決臨時性資金短缺問題,保持流動性充足。繼續推進利率市場化,加強利率監測管理,指導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提高風險定價能力和水平。五是積極推動金融創新產品運用。充分發揮金融市場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采取舉辦金融市場創新產品推介會等形式,積極向地方政府、金融機構和企業宣傳新型債務融資工具,進一步提高社會各界對債券融資工具的認識。
(二)積極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確保全省金融體系安全穩健運行
一是進一步提高金融風險監測預警水平。密切關注國際金融危機發展動態,跟蹤評估金融危機對全省經濟金融的影響,及時揭示市場風險,提出應對措施。二是認真做好金融風險處置工作。繼續做好高風險金融機構的風險化解和處置工作,加強金融穩定再貸款管理。積極推進金融企業改革。及時跟蹤已改制商業銀行最新改革動態,重點掌握農業銀行縣域“三農”事業部試點情況。指導農業發展銀行完善內部管理和風險控制機制,做好改革準備工作。關注國家開發銀行股改成效以及商業化轉型情況。加強對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改革的監測分析,及時反饋改革中出現的問題。認真做好農村信用社專項票據兌付考核工作,指導已改制農村信用社不斷完善經營管理機制,充分發揮其農村金融主力軍作用。促進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發展,鼓勵其推動產品、業務和服務創新。推進金融機構踐行社會責任長效機制建設,積極開展金融生態縣和金融安全區建設試點工作,不斷夯實區域金融穩定基礎。
(三)繼續加強跨境資金流出入均衡管理,充分發揮支持對外經濟發展的作用
一是全面落實各項外匯改革政策,切實加大對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改進貿易收結匯與貿易活動真實性、一致性審核,積極支持企業擴大進出口。配合擴大內需政策,在支持引資招商、項目開發、營銷、并購、債務重組等方面創新外匯管理方式,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支持全省重點企業抓住當前國際市場資源類產品價格回落的有利時機,大力開展境外投資,開拓境外市場。二是強化外匯管理措施,完善跨境資金流出入均衡管理。進一步完善直接投資外匯業務信息系統功能,實現對直接投資項下外匯資金流動的實時監測。加強外債管理,在做好外債風險防范的同時,為企業貿易融資提供便利。進一步規范個人外幣現鈔及結售匯管理,強化個人外匯收支真實性監管。三是改進外匯監測手段,加強國際收支統計分析預警。認真做好外匯金宏工程試點及推廣工作,進一步夯實國際收支統計工作基礎。有序推進外匯管理信息系統整合,建立外匯收支數據全口徑采集平臺,完善外匯資金流動監管體系,逐步實現對外匯收支的實時監測和預警。提高外匯形勢分析預測能力,密切關注跨境外匯收支變化等情況對全省外匯收支的影響。加強對政策執行情況的跟蹤和信息反饋。
(四)不斷加強征信工作,有效促進社會信用環境的優化
加強征信市場培育和管理。結合開展征信數據核對、異議處理工作,加大對金融機構的檢查力度。推動信用評級機構與商業銀行協作聯合,全面開展借款企業和信用擔保機構資信評級。深入推進中小企業和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以擴大貸款卡發放和年審范圍為載體,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檔案信息征集和更新的長效機制,引導金融機構利用已建立的信用檔案挖掘優質客戶,積極支持中小企業發展。依托深化農村信用村(鎮)創建工作,組織農村信用社做好農戶信用檔案建設工作,督促省農村信用聯社加快建立全省農戶電子信用檔案和農戶信用評價體系。繼續加強與工商、稅務、質檢、法院等部門的溝通協調,擴大征信系統信息采集范圍,力爭年內在采集個人工商注冊登記信息、企業和個人欠稅信息、法院訴訟信息等方面有新突破。
(五)積極創新反洗錢工作手段,努力維護金融秩序的良好局面
進一步完善反洗錢工作機制。充分發揮省政府反洗錢聯席會議機制的作用,加強與成員單位的協調溝通,實現反洗錢信息共享和工作互動。創新監管理念,提高反洗錢監管水平。督促金融機構提高反洗錢非現場監管數據報送質量,開展對金融機構的差異化管理。加強金融機構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送管理,降低“防御性”可疑交易報告數量。以反洗錢現場檢查精品工程建設為抓手,提高反洗錢監管工作的政策效應。堅持以風險為本的反洗錢監管理念。進一步改進反洗錢現場檢查手段,加強對金融機構高風險領域的檢查。加強與偵查機關的反洗錢和反恐融資合作。充分發揮人民銀行反洗錢調查和案件協查工作優勢,建立涉嫌洗錢案件線索上報和督辦制度。積極配合安全等部門預防和打擊恐怖融資活動。深入開展反洗錢宣傳,提高社會公眾對反洗錢工作的認知度。
(六)繼續推進金融服務現代化體系建設,全面提升金融服務水平
一是切實加強支付系統運行管理。按期完成電子商業匯票系統上線任務。加大公用事業收費、支票影像截留等各類小額支付業務推廣力度,提高公用事業收費服務水平。改善銀行卡受理環境,進一步擴大銀行卡特約商戶覆蓋范圍。加快現代化支付系統和非現金支付工具在農村的推廣應用。以農民工銀行卡特色服務全面開通為契機,督促涉農金融機構加大對農村支付設備的投入,不斷改善用卡環境,逐步構建城鄉一體化的支付結算體系。二是大力推進國庫服務創新。加快地稅系統聯網和銀行卡繳稅業務試點進程。拓寬國庫服務領域,擴大國庫直接辦理行政事業單位人員工資發放和災后重建資金直撥范圍。力爭將社保基金、國有土地出讓金統一納入國庫核算。建立出口退稅“快速通道”,提高出口退稅效率。強化國庫監督檢查,確保國庫資金安全。繼續做好國債管理,選擇部分鄉村開展“送國債進鄉村”試點工作。三是認真做好貨幣金銀管理工作。進一步提高現金投放、回籠預測的準確性,合理配置發行基金,優化流通中券別結構,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現金的合理需求。以應對“HD版”假幣事件為重點,配合公安部門開展打擊假幣犯罪專項“09行動”。
(張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