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物價走勢
- 時間:2009-03-12
- 點擊:0
- 來源:
一、2007年甘肅省價格運行情況
2007年,甘肅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與上年同期相比上漲5.5%。
(一)價格走勢
2007年5月份,以豬肉價格突升為導火索,肉、糧、蛋、油價格聯動,迅速推高食品價格漲幅突破兩位數,致使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連續7個月大幅上漲,11月創下8.3%的單月同比漲幅新高。從調查數據上看,此輪引起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的因素,與2004年價格上漲基本類似,主要表現為食品類價格的上漲,尤其是糧食、油脂、肉禽及其制品、鮮蛋類價格,12月份同比分別上漲9.6%、44.9%、54.9%和4.6%。食品價格的持續快速上升,帶動物價總水平上揚,成為經濟運行中最突出的問題。
1、漲勢猛
從全省看:2007年以來,居民消費價格一直處于穩步攀升的狀態。1-12月份,各月同比分別上漲2.0%、2.2%、3.9%、3.5%、4.0%、5.4%、6.7%、7.6%、6.9%、7.7%、8.3%、8.3%,累計上漲5.5%。
從全國看:2007年,甘肅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5.5%,全國為4.8%,甘肅省比全國高0.7個百分點,在全國排列在第7位,西部十二?。▍^)中排列在第6位,西北五?。▍^)中和新疆并列排在第2位。
從構成看:2007年,甘肅八大類消費價格中呈現“五升三降”特征,除衣著類、交通和通信類、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三類價格小幅下降外,其它各大類價格均呈現上升趨勢。其中食品類上漲12.1%,煙酒及用品類上漲1.8%,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上漲2.9%,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上漲7.0%,居住類上漲7.0%。
2、幅度高
2007年以來,甘肅物價持續上揚,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較高。價格上漲主要是豬肉和食用植物油等食品價格引發的結構性上漲,食品類價格上漲較為突出,尤其是肉禽蛋等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商品價格明顯上漲,豬肉價格累計上漲42.85.6%,羊肉價格累計上漲36.3%,雞價格累計上漲31.7%。鮮蛋價格比上年同期上漲29.0%。食用植物油累計上漲27.9%。
3、波及面廣
從市州情況看,2007年14個市州的居民消費價格也是呈逐月小幅波動持續上揚的態勢,全年同期比都在4%以上,漲幅由高向低依次排名是臨夏州、平涼市、武威市、張掖市、甘南州、蘭州市、定西市、天水市、慶陽市、酒泉市、隴南市、白銀市、嘉峪關市、金昌市,漲幅分別為7.3%、7.3%、6.8%、6.6%、5.4%、5.3%、5.3%、4.9%、4.8%、4.7%、4.7%、4.5%、4.0%、4.0%。全部突破了年初的預期調控目標,而且農村漲幅高于城市。
(二)居民消費價格上漲的原因
一是國際糧價走高。國際市場上,在世界糧食減產情況下,以美國為主的一些國家,用玉米為原料制造乙醇作為石油的替代品,推動玉米以及相關替代品如豆類、油脂等價格的大幅上漲。雖然我國糧食已連續四年實現增產,但世界范圍內卻是減產的,加之糧食消費增長,世界糧食庫存已下降至18%的安全線以下。因此,國際糧價繼上年末大幅上漲后一直處于高位,近期以小麥為首的新一輪價格上漲又拉開帷幕。國際糧價走高吸引國內糧食出口大幅增長,對國內糧價本該因增產導致的自然回落產生抑制作用。近三年,由于我國糧食連年豐收和國際市場糧食供應吃緊形成鮮明對照,我國糧食進口大幅下降而出口大幅上升,收購價格的上漲成為帶動糧價繼續上升的動力,進而成為繼生豬價格之后又一個推高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因素。
二是肉類供需缺口加大。長期以來豬肉價格偏低,國內養豬產業已出現萎縮,在今年飼料價格上漲、飼養成本提高、豬瘟等發生率提高的情況下,生豬生產下降,肉類供需缺口加大,導致肉類及制品的價格上漲。
三是工資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上漲。表現為2007年以來服務價格也出現了上漲趨勢。由食品價格快速上漲主導的消費物價上漲已經抬高了居民的生活成本,盡管近年來城鄉居民的恩格爾系數始終處于下降狀態,但食品消費依然是居民日常生活支出中占比重最大的項目。而生活成本上升使得職工加薪期望提高,勞動力成本上升壓力加大,企業生產成本會因勞動力成本的大幅上升而被推高。使一些一直處于負增長狀態的耐用消費品出廠價格,也開始趨于走平,有些耐用消費品已躋身漲價行列。人工成本上升對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推高作用不可小視。
四是國際原油價格的影響。2007年以來,國際市場油價不斷創出新高。我國原油消費近一半靠進口,國際油價的上漲推動了相關產品及運輸價格的上漲。
五是甘肅漲幅高于全國。2007年甘肅省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上漲5.5%,高出全國0.7個百分點。其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是消費結構原因。這是因為越是相對落后的地區,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越快,這次物價上漲主要是由食品價格上漲引起的,而收入低的地區的居民收入低,食品支出所占比重大,恩格爾系數較大,食品價格上漲對居民消費的影響較大。另一方面是基期對比原因。2006年甘肅消費價格總指數僅為1.3%,全國為1.5%,甘肅低于全國0.2個百分點。由于甘肅價格指數的基數低于全國,從而使甘肅2007年的價格總水平漲幅高于全國。
二、2008年甘肅省價格走勢預測
2008年,價格上漲的壓力依然很大,保持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的任務相當艱巨。從不利的方面看,一是貨幣流動性過剩問題不會得到根本緩解。由于資源性產品及勞動力價格偏低和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持續走高,出口高速增長,外匯大量增加,外貿順差越來越大,加上國際投機資金的涌入,投放的基礎貨幣迅速擴張,貨幣流動性過剩問題短期內不會得到根本緩解。二是消費需求對價格上漲的拉動作用依然強勁。經濟增長將實現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的轉變。未來五年我省生產總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城鄉居民收入進一步提高,對價格上漲形成潛在的需求壓力較大。三是國際市場能源、糧食等大宗商品價格持續高位運行,對國內市場相關產品的傳導作用越來越大。我省居民消費的一部分糧食、食用植物油需要從外省調入,生豬生產恢復還需要一段時間,農產品生產成本上升勢頭有增無減,加之年初的冰雪災害,食品價格上漲壓力仍然較大。四是資源環境價格改革勢在必行。適時疏導水、電、油、氣等資源性產品價格矛盾,會加大價格上漲的壓力。五是翹尾漲價因素也不可低估。從有利的方面看,中央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都明確把“兩防”作為今年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堅決貫徹落實“控總量、穩物價、調結構、促平衡”的“12字”方針,各級黨委和政府對穩定價格工作的重視程度進一步提高;國家通過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控制固定資產投資過快增長,轉變外貿增長方式,促進國際收支平衡,宏觀調控政策進一步趨緊;甘肅財政實力進一步增強,為抑制價格總水平過快上漲提供了財力保障;隨著各項支農惠農政策落實,必將進一步促進農業生產發展,保持糧食供求平衡,絕大部分工業消費品供大于求的格局也不會改變,完成宏觀調控任務的基礎更加堅實;控制政府調價項目,對部分重要商品和服務實施臨時價格干預措施,一定程度上會抑制價格總水平的過快上漲。
總之,在中央政府繼續進行宏觀調控抑制價格總水平過快上漲、經濟運行質量不斷提高、特別是糧食以及食品類價格基本保持穩定的情況下,物價出現大幅下滑與大幅上漲的可能性都不大。由于翹尾影響,2008年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將在高位運行,下半年漲幅會有所回落。
2007年,甘肅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與上年同期相比上漲5.5%。
(一)價格走勢
2007年5月份,以豬肉價格突升為導火索,肉、糧、蛋、油價格聯動,迅速推高食品價格漲幅突破兩位數,致使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連續7個月大幅上漲,11月創下8.3%的單月同比漲幅新高。從調查數據上看,此輪引起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的因素,與2004年價格上漲基本類似,主要表現為食品類價格的上漲,尤其是糧食、油脂、肉禽及其制品、鮮蛋類價格,12月份同比分別上漲9.6%、44.9%、54.9%和4.6%。食品價格的持續快速上升,帶動物價總水平上揚,成為經濟運行中最突出的問題。
1、漲勢猛
從全省看:2007年以來,居民消費價格一直處于穩步攀升的狀態。1-12月份,各月同比分別上漲2.0%、2.2%、3.9%、3.5%、4.0%、5.4%、6.7%、7.6%、6.9%、7.7%、8.3%、8.3%,累計上漲5.5%。
從全國看:2007年,甘肅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5.5%,全國為4.8%,甘肅省比全國高0.7個百分點,在全國排列在第7位,西部十二?。▍^)中排列在第6位,西北五?。▍^)中和新疆并列排在第2位。
從構成看:2007年,甘肅八大類消費價格中呈現“五升三降”特征,除衣著類、交通和通信類、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三類價格小幅下降外,其它各大類價格均呈現上升趨勢。其中食品類上漲12.1%,煙酒及用品類上漲1.8%,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上漲2.9%,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上漲7.0%,居住類上漲7.0%。
2、幅度高
2007年以來,甘肅物價持續上揚,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較高。價格上漲主要是豬肉和食用植物油等食品價格引發的結構性上漲,食品類價格上漲較為突出,尤其是肉禽蛋等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商品價格明顯上漲,豬肉價格累計上漲42.85.6%,羊肉價格累計上漲36.3%,雞價格累計上漲31.7%。鮮蛋價格比上年同期上漲29.0%。食用植物油累計上漲27.9%。
3、波及面廣
從市州情況看,2007年14個市州的居民消費價格也是呈逐月小幅波動持續上揚的態勢,全年同期比都在4%以上,漲幅由高向低依次排名是臨夏州、平涼市、武威市、張掖市、甘南州、蘭州市、定西市、天水市、慶陽市、酒泉市、隴南市、白銀市、嘉峪關市、金昌市,漲幅分別為7.3%、7.3%、6.8%、6.6%、5.4%、5.3%、5.3%、4.9%、4.8%、4.7%、4.7%、4.5%、4.0%、4.0%。全部突破了年初的預期調控目標,而且農村漲幅高于城市。
(二)居民消費價格上漲的原因
一是國際糧價走高。國際市場上,在世界糧食減產情況下,以美國為主的一些國家,用玉米為原料制造乙醇作為石油的替代品,推動玉米以及相關替代品如豆類、油脂等價格的大幅上漲。雖然我國糧食已連續四年實現增產,但世界范圍內卻是減產的,加之糧食消費增長,世界糧食庫存已下降至18%的安全線以下。因此,國際糧價繼上年末大幅上漲后一直處于高位,近期以小麥為首的新一輪價格上漲又拉開帷幕。國際糧價走高吸引國內糧食出口大幅增長,對國內糧價本該因增產導致的自然回落產生抑制作用。近三年,由于我國糧食連年豐收和國際市場糧食供應吃緊形成鮮明對照,我國糧食進口大幅下降而出口大幅上升,收購價格的上漲成為帶動糧價繼續上升的動力,進而成為繼生豬價格之后又一個推高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因素。
二是肉類供需缺口加大。長期以來豬肉價格偏低,國內養豬產業已出現萎縮,在今年飼料價格上漲、飼養成本提高、豬瘟等發生率提高的情況下,生豬生產下降,肉類供需缺口加大,導致肉類及制品的價格上漲。
三是工資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上漲。表現為2007年以來服務價格也出現了上漲趨勢。由食品價格快速上漲主導的消費物價上漲已經抬高了居民的生活成本,盡管近年來城鄉居民的恩格爾系數始終處于下降狀態,但食品消費依然是居民日常生活支出中占比重最大的項目。而生活成本上升使得職工加薪期望提高,勞動力成本上升壓力加大,企業生產成本會因勞動力成本的大幅上升而被推高。使一些一直處于負增長狀態的耐用消費品出廠價格,也開始趨于走平,有些耐用消費品已躋身漲價行列。人工成本上升對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推高作用不可小視。
四是國際原油價格的影響。2007年以來,國際市場油價不斷創出新高。我國原油消費近一半靠進口,國際油價的上漲推動了相關產品及運輸價格的上漲。
五是甘肅漲幅高于全國。2007年甘肅省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上漲5.5%,高出全國0.7個百分點。其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是消費結構原因。這是因為越是相對落后的地區,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越快,這次物價上漲主要是由食品價格上漲引起的,而收入低的地區的居民收入低,食品支出所占比重大,恩格爾系數較大,食品價格上漲對居民消費的影響較大。另一方面是基期對比原因。2006年甘肅消費價格總指數僅為1.3%,全國為1.5%,甘肅低于全國0.2個百分點。由于甘肅價格指數的基數低于全國,從而使甘肅2007年的價格總水平漲幅高于全國。
二、2008年甘肅省價格走勢預測
2008年,價格上漲的壓力依然很大,保持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的任務相當艱巨。從不利的方面看,一是貨幣流動性過剩問題不會得到根本緩解。由于資源性產品及勞動力價格偏低和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持續走高,出口高速增長,外匯大量增加,外貿順差越來越大,加上國際投機資金的涌入,投放的基礎貨幣迅速擴張,貨幣流動性過剩問題短期內不會得到根本緩解。二是消費需求對價格上漲的拉動作用依然強勁。經濟增長將實現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的轉變。未來五年我省生產總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城鄉居民收入進一步提高,對價格上漲形成潛在的需求壓力較大。三是國際市場能源、糧食等大宗商品價格持續高位運行,對國內市場相關產品的傳導作用越來越大。我省居民消費的一部分糧食、食用植物油需要從外省調入,生豬生產恢復還需要一段時間,農產品生產成本上升勢頭有增無減,加之年初的冰雪災害,食品價格上漲壓力仍然較大。四是資源環境價格改革勢在必行。適時疏導水、電、油、氣等資源性產品價格矛盾,會加大價格上漲的壓力。五是翹尾漲價因素也不可低估。從有利的方面看,中央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都明確把“兩防”作為今年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堅決貫徹落實“控總量、穩物價、調結構、促平衡”的“12字”方針,各級黨委和政府對穩定價格工作的重視程度進一步提高;國家通過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控制固定資產投資過快增長,轉變外貿增長方式,促進國際收支平衡,宏觀調控政策進一步趨緊;甘肅財政實力進一步增強,為抑制價格總水平過快上漲提供了財力保障;隨著各項支農惠農政策落實,必將進一步促進農業生產發展,保持糧食供求平衡,絕大部分工業消費品供大于求的格局也不會改變,完成宏觀調控任務的基礎更加堅實;控制政府調價項目,對部分重要商品和服務實施臨時價格干預措施,一定程度上會抑制價格總水平的過快上漲。
總之,在中央政府繼續進行宏觀調控抑制價格總水平過快上漲、經濟運行質量不斷提高、特別是糧食以及食品類價格基本保持穩定的情況下,物價出現大幅下滑與大幅上漲的可能性都不大。由于翹尾影響,2008年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將在高位運行,下半年漲幅會有所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