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10-05-19
- 點擊:0
- 來源:
一、200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09年,全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上應對金融危機、促進經濟增長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按照市委“一中心三率先,五加快五加強”的思路,保增長、保項目、保民生、保節能減排、保穩定,全市經濟進一步趨穩向好,各項社會事業穩步發展,全市實現生產總值925.98億元,增長10.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06.18億元,增長17.1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469.77億元,增長18.92%。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347億元,增長19.6%。地區性財政收入完成254.8億元,增長71.27%。一般預算收入完成57.04億元,增長20.1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760.66元,增長9.28%。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4001元,增長14.2%。居民消費價格指數99.6%。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5%以上,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分別下降2.1%和6%。
(一)農業生產穩步發展,特色產業發展較快。全年完成農作物播種面積319.89萬畝,其中:糧食作物199.5萬畝,蔬菜播種面積71.65萬畝。全年糧食產量38.79萬噸,蔬菜產量186.66萬噸。高原夏菜、百合等特色產業發展迅速。設施農業建設大力推進,完成全膜雙壟溝播栽培面積38.5萬畝,五個千畝設施農業基地已初具規模,共建成新型日光溫室1054座。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啟動實施了西電、三電大型泵站更新改造項目,農村飲水安全、農村沼氣等工程有序開展,解決11.5萬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建設農村沼氣10580戶。城鄉一體化試點工作起步良好,小城鎮建設、城中村改造、新農村建設和扶貧開發工作穩步推進。秦王川灌區農業綜合開發取得積極進展。
(二)工業經濟企穩回暖,經濟效益明顯提高。全年全市工業增加值331.22億元,比上年增長9.4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308.17億元,增長9.83%。規模以上市屬工業完成87.51億元,增長13.8%。輕工業完成增加值59.67億元,增長16.2%;重工業完成增加值248.5億元,增長8.5%,輕工業增速高于重工業7.7個百分點。工業經濟效益顯著提高,全市工業企業實現利潤60.29億元。園區經濟發展迅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分別完成生產總值120億元和59億元,分別增長29.17%、18%。
(三)固定資產投資平穩增長,房地產投資逐步回升。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06.18億元,增長17.18%,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75.66億元, 增長13.54%。從隸屬關系看,中央在蘭企業完成投資138.66億元,增長31.21%。省屬完成投資71.41億元,增長12.15%。市屬完成投資296.12億元,增長12.75%。房地產市場逐步回暖,全年房地產投資完成98.61億元, 增長6.59%。
(四)重大項目進展良好,招商引資取得新成效。全年爭取各類資金44.81億元。其中:爭取中央擴大內需資金16.56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3034萬元,省預算內投資1222萬元,城市基礎設施債券15億元,甘肅省地方債券6.8億元,中期票據6.03億元。100項重大項目完成投資181.7億元,占年計劃的102.4%。共爭取到中央擴大內需項目288項,落實中央投資16.56億元,260項開工建設,105項竣工,完成投資15.06億元。蘭州石化5萬噸丁腈橡膠、甲乙酮擴能改造、550萬噸常減壓蒸餾裝置,中鋁連城25萬噸高精度板帶箔,東部市場五期改造,大砂坪北出口、和定干道等一批項目建成。招商引資工作取得新突破,新批外商投資企業16戶,合同投資總額1.69億美元。新簽約各類國內合作合同項目331項,引進到位資金141.38億元。
(五)消費需求增長較快,物價穩中略降。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69.77億元,增長18.92%。其中批發業33.11億元,增長15.85%;零售業351.1億元,增長20.13%;住宿和餐飲業76.47億元,增長17.16%。居民消費價格下降0.4%。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97.07%。
(六)財政收入快速增長,金融運行穩健提升。全市地區性財政收入累計完成254.8億元,增長71.27%。一般預算收入累計完成57.04億元,增長20.18%。金融運行穩健提升。全市金融機構存款余額2621.2億元,增長21.56%。其中: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089.97億元,增長20.16%。金融機構貸款余額2007.19億元,增長32.03%。
(七)各項改革進一步深化。成功發行了15億元企業債券。全力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工作,改制企業產權多元化和職工國有身份置換主體任務順利完成。加快實施以城鄉一體化為核心的各項改革。初步建立了農戶間轉包、轉讓、互換等土地流轉制度及五項征地補償制度。林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基本完成明晰產權、承包到戶的主體改革任務。蘭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功進行了增資擴股,為爭取上市奠定了基礎。創造條件吸引浦發銀行、中信銀行等國內外金融機構在蘭設立分行和辦事機構。全面啟動政府機構改革。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八)社會事業穩步發展,民生問題繼續改善。全市239所中小學危改項目已全部開工, 203所竣工。百所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開工77所,竣工40所。112.34萬人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4.87%。農村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永登縣和榆中縣中醫院、皋蘭縣醫院和鄉鎮中心衛生院、村衛生室等項目進展順利。新建11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90個標準化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覆蓋率達到90%以上。
全市城鎮新增就業人數5.0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09%,就業再就業培訓3.56萬人。全市輸轉城鄉勞動力31萬人次。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為90%。城鄉低保提標工作全面落實,低保標準提高10%,五區每人每月提高到253元,三縣提高到190元。全市保障人口18.3萬人,累計支出保障金22728.38萬元。市政府確定為民興辦15個方面20件實事全面完成。
二、2010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和主要任務
2010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財政收入增幅高于生產總值增長水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2.5%;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3.5%,城鎮新增就業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5‰以內;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降低4.8%以上。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是:
(一)發揮“中心帶動”作用,加快區域可持續發展
大力推進蘭白都市經濟圈建設。進一步加強與白銀、定西、臨夏的銜接和協調力度,建立區域發展協調機制。積極配合做好總體發展規劃。將蘭白經濟一體化發展戰略在四版城市規劃修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與“十二五”規劃編制中得到充分體現。
積極推進蘭北新區建設。做好蘭北新區前期準備和報批工作,積極爭取國家批準設立新區。以打造衛星城市、綜合性新城區、新型產業園區為目標,加快推進秦王川盆地、榆中盆地和黃河北部山區移山造地區域的開發。
(二)抓好項目建設,確保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
積極做好項目爭取和儲備工作。做好“三農”、科技、教育、衛生、文化、社會保障、保障性住房、節能環保及循環經濟等方面項目的爭取。儲備一批高質量、具有前瞻性、事關全局、帶動作用強的大項目。大力推進南山路、南繞城高速、城市軌道交通等重大項目順利實施。在統籌各類政府資金的同時,利用現代金融手段,籌集項目建設資金。積極做好項目前期工作。加大項目檢查力度。
(三)以發展新興產業為突破,加快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
著力培育新興產業。積極發展信息產業。加快發展以特種電池和太陽能開發利用為主的新能源產業及以特種纖維為主的新材料產業。積極開拓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的設備制造,使之逐步成為蘭州的重要支柱產業。
加快傳統支柱產業的結構升級和產品結構調整。石油化工著力發展乙烯后續延伸產業。裝備制造重點支持發展轎車整車生產及其配套,石油鉆采設備、石油煉化成套設備等。有色冶金大力推進“煤電鋁”聯營方式,培植“電冶加”企業群,逐步形成煤電—冶金—新材料產業鏈。生物醫藥加快疫苗、基因工程、診斷試劑和中藏藥的研究與生產。
加快推進園區建設,培育新的增長點。加快推進國家級的戰略性石化產業基地、生物醫藥產業基地、裝備制造業基地建設。重點抓好高新區彭家坪裝備制造業生態園區、經濟區整區開發、石化科技產業基地、空港循環經濟產業園、金川科技產業園等產業園區的建設。力爭高新區和經濟區生產總值分別達到150億元和70.8億元。
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大力發展服務型、加工型非公有制企業,提高產業關聯度。不斷完善非公有制企業和中小企業的融資、擔保、技術創新、人才培訓等服務體系,鼓勵支持大中專畢業生、下崗失業人員創辦非公有制企業。
促進循環經濟發展。在冶金、建材、化工、電力等重點行業開展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試點。鼓勵節能項目和水電、可再生能源等清潔能源發展。推進西固區循環經濟園建設。以工業節能為重點,全面推進建筑、交通、商業和民用、農村、政府機構的節能工作。重點抓好年耗能5000噸標煤以上的85戶重點耗能企業的節能降耗工作。
(四)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
做好城鄉產業一體化發展規劃。結合第四輪城市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十二五”規劃,搞好全市產業規劃編制。抓好皋蘭縣、安寧區和10個鄉鎮的試點工作。
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共享。著力抓好鄉村公路的新建和改造。抓好西電、三電大型泵站更新改造項目。解決農村10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逐步實現農村用水、用電、用氣與城市同步。全面推進大中型水庫庫區移民后期扶持、以工代賑、易地搬遷以及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三北四期等國家林業重點生態工程建設。
大力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大力發展百合、玫瑰、高原夏菜等優勢主導產業,培育一批連片規模經營的農業生產基地。抓好引大秦王川灌區等五個設施農業示范基地建設,力爭蔬菜產量達到185萬噸。培育和扶持一批農業重點企業和企業集團,形成“龍頭帶產業、產業連農戶”的產業化發展格局。
(五)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促進消費穩定增長
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建設和改造一批生產性服務市場和物流園區以及生活資料市場和物流配送中心。積極推進東部生活資料物流基地二期、西部生產資料和陸港物流園區、蘭州農副產品物流中心、蘭州糧油物流中心等建設。
大力培育發展區域性、專業化大市場。重點推進東部綜合批發市場、蘭州國際機電城、蘭州陶瓷建材園區、瑞德摩爾大型市場群等重點項目建設。加快西固商業步行街、永昌路品牌服飾街等特色商業街的改造提升。
著力發展新型業態。積極發展會展經濟、總部經濟、樓宇經濟、電子商務等新型業態。著力培育和發展大型連鎖和品牌連鎖經營,加快推行各類交易和服務的電子化、信息化。積極引進國內外品牌金融機構進駐蘭州,大力扶持地方銀行發展,促進證券、保險、典當、擔保等業務的發展。
加快構建新農村市場體系。努力實現便利超市行政村全覆蓋,自然村90%以上覆蓋。積極培育新農村商務服務中心,加快建設特色農產品市場。加快推進家電下鄉、汽車摩托車下鄉活動。
(六)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城市功能
一是加快城市路橋建設步伐。全面推進城市中心區等道路的改擴建與新建,抓好南山路等延伸工程,實施七里河黃河大橋等的維修加固工作,加快新建黃河大橋建設步伐。二是抓好城區污水“全收集”管網、西熱東輸、雁兒灣污水處理廠改擴建等城市管網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三是加快兒童公園、體育公園等城市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步伐。四是推動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加大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建設和城中村改造力度,推進棚戶區改造。
加快推進信息化建設。著力抓好全市政務基礎信息系統、社區信息服務系統、全市數字化城管系統等項目建設。建設完善覆蓋全市的現代化教育網絡平臺和遠程教育、文化、衛生信息網絡及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一體化的信息管理系統。
(七)深化改革開放,增強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改革重組。抓好燃化集團、真空設備等企業的聯合重組和兼并重組;推進佛慈制藥、蘭州銀行上市。加快政府機構改革和政府職能轉變。加大事業單位人員聘用制推行力度。積極推進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深化鄉鎮機構改革。完成縣區文化事業單位的改革任務。積極探索公立醫院改革,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發展。推進全市統籌城鄉養老保險制度建設,推進城鎮職工和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市級統籌。
加大“引強入蘭”力度,力爭引進資金130億元以上。鼓勵和支持國內外有實力的企業投資高新技術產業和建立研究開發中心、生產制造基地。大力引進國內外先進業態和知名品牌。不斷提升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
(八)推進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切實改善民生
進一步調整學校結構布局,優化配置教育資源。整合農村部分義務教育階段規模過小的學校和城市高、初中辦學資源。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質量。加快發展職業教育,努力增加中等職業教育招生人數。全面完成現有中小學危房改造建設任務。繼續實施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百所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和標準化學校建設改造工程。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設。
繼續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警和應急處理能力。做好市級定點醫療機構直通車報銷和新農合市級統籌試點工作。完成鄉鎮衛生院、榆中縣中醫院等國債項目建設。加快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和服務設施建設。
大力發展文化、體育事業和文化旅游業。以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農村服務網絡和鄉村圖書館網絡建設為重點,積極推進農村文化建設工作。積極推進“八辦”紀念館紅色旅游景區、鄉鎮綜合文化站、體育中心等的建設。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和旅游資源的開發。
堅持以發展促就業,增強經濟發展對就業的吸納和帶動能力。以小額擔保貸款和稅費減免政策為依托,鼓勵自主創業、自謀職業。規范人力資源市場建設和企業用工行為。引導大中專畢業生面向農村和基層就業,幫助零就業家庭解決就業困難。加大有組織勞務輸轉力度。積極開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門診費用統籌試點。
(九)加強重大問題研究,編制好“十二五”規劃
重點對發展環境、發展目標、產業布局、結構調整、城鄉一體化、改革開放、科教文衛、人民生活、生態環境等方面的重大課題進行研究。組織編制重點產業、特定領域的專項發展規劃,積極配合省上做好《蘭白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規劃》。
(陶軍鋒 張兆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