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09-03-15
- 點擊:221
- 來源:
一、2007年定西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2007年,定西市認真貫徹落實胡總書記視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一手抓抗旱生產不放松,一手抓經濟建設不動搖,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完成或超額完成計劃。初步統計,實現生產總值100.1億元,占計劃124%,同比增長10%,其中:一、二、三產業分別增長4.6%、11.7%和14.4%。
(一)圍繞抗旱生產,調整種植結構,推廣實用技術,發展優勢產業,農村經濟穩步發展
一是種植結構趨于優化。大力實施結構抗旱,以秋補夏,播種馬鈴薯等特色優勢作物488.89萬畝,增加43.03萬畝,夏秋比28:72,秋糧占比提高了4.2個百分點。
二是實用技術全面推廣。堅持把發展旱作農業作為農業增效的重要舉措,推廣地膜覆蓋栽培108萬畝,實施旱作節水技術168.57萬畝,發展高效農業4.37萬畝。
三是優勢產業不斷壯大。按照馬鈴薯產業升級、中藥材產業破題、畜草產業提高效益的要求,投入財政資金3322萬元,種植馬鈴薯、中藥材和優質牧草366萬畝、96.38萬畝和61萬畝,馬鈴薯、中藥材和肉類總產量502.9萬噸、15.22萬噸和9.52萬噸。
(二)圍繞工業強市,加大工業投資,推進節能減排,提高企業效益,工業總量逐步增加
一是工業項目進展順利。圍繞農產品、水電、礦產等優勢資源,加大工業投資力度,開工建設工業項目36個,現代制藥及農產品加工、水電一體化、礦產開發完成投資分別占工業總投資26.3%、55.6%和14.1%。
二是節能減排穩步推進。堅持把節能降耗放在重要位置,建成集中供熱點32處,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4.6%。嚴格落實年度減排任務,關停水源地及小型淀粉廠74家,督促11戶淀粉企業建成污水處理設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減少2%。
三是企業效益明顯回升。積極協調各類生產要素,組織召開銀企洽談會,投入財政資金3580萬元,提供擔保貸款8450萬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銷售產值增長37.34%,工業增加值增長16.48%,產銷率上升8.85個百分點。
(三)圍繞項目建設,注重前期謀劃,拓寬融資渠道,加快建設進度,投資規模不斷擴大
一是前期謀劃取得新突破。以規劃定項目、以項目定投資,編制完成3個引洮工程配水規劃,12個城鎮建設專項規劃,5個新農村建設規劃。共落實前期費1620萬元,新儲備千萬元以上項目403個。
二是融資渠道形成新格局。始終把解決投融資難作為關鍵環節來抓,爭取國家和省上預算內投資14.75億元;突出政府主導融資,爭取省開行貸款2.23億元,農發行3.93億元,金融機構新增貸款13.55億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到位資金22.77億元;加大城市資產經營,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收益3.53億元。
三是項目建設取得新進展。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總抓手,1億元以上在建項目增加9個,5000萬元以上增加6個,1000萬元以上增加16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5%。
(四)圍繞增強活力,培育新興產業,擴大消費需求,推進改革開放,發展基礎不斷夯實
一是新興產業逐步興起。堅持把培育、壯大旅游業作為增強經濟活力的起動器,成功拍賣漳縣貴清山經營權1.68億元,發展農家樂25家。接待游客增長23.18%,旅游收入增長2.22倍。
二是消費市場日趨活躍。以硬環境建設為基礎,大力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驗收合格農家店117家;以軟環境建設為重點,開展農資打假百日專項行動,改善了消費環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8%。
三是改革開放成效明顯。繼續深化企業改革。開展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組建非稅收入管理局。大力實施多元化出口戰略,進出口額增長2倍。
(五)圍繞統籌發展,強化基礎設施,推進生態建設,改善薄弱環節,發展能力得到提升
一是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堅持把城鎮建設作為促進統籌發展的增長極,市區實施重點項目16個,縣區實施項目61個,城鎮化水平提高0.8個百分點。堅持把新農村建設作為促進協調發展的戰略任務,實施水利項目43個、通村公路426條、水電站7個、沼氣1.33萬戶。
二是生態建設成效明顯。堅持把改善城鎮人居環境作為生態建設重要內容,建成綠色通道<?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405公里,綠化城區面山4.3萬畝。堅持把改善生態環境作為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環節,完成退耕還林19.54萬畝,新修梯田15.76萬畝。
三是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加大社會事業投入,實施科技項目48個、農村校舍改造43個、衛生項目33個、鄉鎮文化站5個、公檢法司項目123個。
(六)圍繞改善民生,落實惠民政策,兌現承諾實事,發展勞務經濟,居民收入穩步增長
一是惠民政策落實較好。抓住國家加大支農惠農機遇,發放糧食直補等綜合補貼2.21億元,下達災民生活救濟金1690萬元,撥付城鄉醫療救助金1519萬元,居民直接受益程度顯著提高。
二是承諾實事如期完成。積極落實省、市政府承諾實事,投入1.39億元,實現新農合等“四個”全覆蓋目標。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3536個,城鎮新增就業1.1萬人。
三是勞務經濟成效顯著。堅持把勞務輸轉作為減少災害損失、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舉措來抓,培訓城鄉勞動力16.11萬人次,輸轉70萬人次,實現收入19.7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凈增101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凈增1051元。
二、2008年定西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預期目標、主要任務
2008年定西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為:生產總值增長10%,其中:一、二、三產業分別增長5%、13.5%和13%,工業增加值增長1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進出口總額增長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6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100元;萬元生產總值能耗降低5%,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減少2%;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5,城鎮登記失業率、人口自然增長率分別控制在4.5%、7.8‰以內。
(一)夯實發展基礎,提升三次產業水平
一是做強特色優勢產業。圍繞打造“中國薯都”、“西北藥都”和甘肅重要畜草基地的目標,調運馬鈴薯原種6000噸,建立GAP示范基地20萬畝,改造優質牧草50萬畝,爭取并實施好27個農業產業化項目。堅持培訓、就業、維權“三位一體”,力爭培訓城鄉勞動力10萬人次,轉移60萬人次,實現收入20億元。
二是不斷壯大地方工業。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工業國債和技改資金“杠桿”作用,圍繞做“深”馬鈴薯產業,做“強”中藥材產業,做“大”畜草產業,實施好14個建設項目,。
三是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積極發展現代物流業,建設定西物流園區和臨洮、隴西、岷縣物流中心。盡快編制完成旅游業發展規劃,積極發展“農家樂”示范點,力爭接待游客人數和旅游綜合收入分別增長20%以上。
(二)增強發展動力,擴大市場有效需求
一是增加投資總量。根據產業政策及投資導向,主動做好國家投資項目申報和爭取。突出抓好政府主導融資,加大城市資產經營力度;加強與省開行、農發行金融合作,力爭政策性貸款2億元以上;召開銀企洽談會,協調商業銀行貸款增長10%以上,力爭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凈增11億元以上。
二是擴大消費需求。抓住實施積極消費政策機遇,實施好“雙百”、“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鼓勵流通企業向農村延伸。整頓規范市場秩序。力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億元以上。
三是提高出口份額。堅持提升企業實力、優化出口結構齊頭并進,鼓勵企業擴大規模、提升層次。積極實施多元化出口戰略,擴大農產品、高技術產品出口規模。力爭進出口額1200萬美元以上。
(三)改善發展條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一是加快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堅持規劃先行,市區完成3個詳規、5個專項規劃,爭取實施27個建設項目,力爭完成年度投資8億元。
二是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以引洮配套工程建設為重點,全力以赴做前期、跑項目、爭資金,確保4至5年“水到渠成”。以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高為重點,爭取并實施好投資1.32億元的17個建設項目。以農村生活條件改善為重點,實施好42個水利、292條通村公路、1.33萬戶沼氣建設項目。
三是完善工業集中區功能。盡快完成市級工業集中區規劃方案,探索工業集中區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促進企業向集中區擺布、生產要素向優勢企業集中,提高土地綜合利用率。
(四)提高發展質量,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一是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大力推進林業建設,實施好13個建設項目,完成退耕還林20萬畝。繼續加大封山禁牧力度。抓住國家啟動山洪災害防治和中小河流治理機遇,加大洮河、渭河險段治理前期工作力度,爭取逐年立項實施。
二是強力推進節能減排。實行節能減排目標管理責任制,實施好4個節能項目。鞏固馬鈴薯加工企業污染治理成果。力爭萬元GDP能耗降低5%,主要污染物排放減少2%。
三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抓住國家啟動第二批循環經濟試點機遇,搞好臨洮等4縣區節水型社會試點和漳縣、岷縣牧區節水試點。加快推行清潔生產,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
(五)激發發展活力,改善經濟運行環境
一是深化體制改革。積極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繼續完善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改革,整合市、區、街道和社區等各級組織力量,拓寬城市管理參與面。
二是優化發展環境。積極推進政務公開、信息公開和新聞發布制度。完善誠信體系建設,嚴格落實優惠政策。,規范行政執法行為,強化行政服務中心職能。
三是協調生產要素。采取政府投入、企業參股、個人入股等辦法建立擔保基金,擴大固定資產擔保份額。抓好鐵路等運輸協調,重點滿足馬鈴薯等大宗農產品和重點企業運輸需要。加大煤電油運等生產要素市場監測和預警力度,建立應急反應機制。
(六)共享發展成果,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一是促進人與社會相和諧。認真落實小額擔保貸款等優惠政策,開展多形式就業培訓,積極開發公益性崗位,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繼續完善城市低保,穩步擴大農村低保,保證農村五保戶供養資金,提高城鄉救助水平。
二是推動經濟社會相協調。按照強化社會公共服務功能要求,爭取并實施好26所初中校舍改造、3所職教中心實訓基地項目。實施好3所縣醫院、5所中醫院、35所鄉鎮衛生院、3所婦保站建設項目。開工新建21個文化站。爭取并實施好24個基層人民法庭、8個派出所和32個司法所建設項目。進一步完善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機制,人口自增率控制在7.8‰以內。
三是抓好民生價格監管。加強價格監測、預警工作,密切關注副食品為主生活必需品的價格走勢,穩定市場價格。及時公布糧、油、肉、蔬菜等“菜籃子”、“米袋子”價格信息,形成價格對比,平抑市場價格。嚴肅查處價格串通、哄抬物價等違法行為,確保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在5%以內。(執筆:胡富斌 康鵬珍 李曉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