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3-01-20
- 點擊:688
- 來源:新甘肅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按照全國“萬企興萬村”行動領導小組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甘肅省于2021年7月啟動實施“萬企興萬村”甘肅行動。
農發行甘肅省分行僅2022年累計向“三農”領域投放貸款564億元,甘肅金融控股集團為1570戶“三農”和小微企業新增融資擔保108.98億元,全省1263個村獲得3089家民營企業投資179.79億元……一年多時間里,甘肅廣泛凝聚多方合力,探索“興村”路徑,廣大民營企業踴躍投身鄉村振興,“萬企興萬村”行動不斷向縱深發展、取得實效。
山東省在武都區湘魯食品公司注冊的滿天紅辣椒加工基地。圖片由甘肅省鄉村振興局提供。
培育特色產業 推動特色產業振興
去年以來,廣大民營企業和商會組織聚焦鄉村振興戰略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圍繞鄉村產業、生態、文化、人才、組織振興和鄉村建設實施了一系列創新性、實驗性、推廣性的項目,44家民營企業實施的鄉村振興項目入選第一批“萬企興萬村”甘肅行動典型項目。
省農業農村廳抓住強產業核心,發揮民營企業和商會組織優勢,壯大“牛羊菜果薯藥”等特色優勢產業及地方性特色農產品,打造“甘味”特色農產品知名品牌,持續加大龍頭企業外引內培力度,新引培農業龍頭企業188家。
民營企業爭做強農業龍頭企業,在農產品產業鏈上做文章,創新延鏈補鏈強鏈,利用產業帶動農戶、各合作社,讓群眾穩定增收致富。
“依托會寧縣土地資源優勢,我們打造高標準示范農業基地,培育建設富有特色、規模適中、帶動力強的特色產業集群,開發特色化、多元化產品,提升鄉村特色產業附加值,促進企業多維度發展、農業多環節增效、農民多渠道增收,探索構建農業全產業鏈,打造現代鄉村產業體系。”銀河國際集團董事長林熙明介紹,通過土地平整、工程開發、技術運用,集團協助當地打造高標準農田,充分發揮農業規模效益。
黃羊河農場馬鈴薯機械收獲。圖片由甘肅農墾集團供圖
強化金融服務 提高金融支持能力
各地方“報需求”,工商聯“當紅娘”,民營企業“重效益”,各地積極搭建地企合作對接的平臺,動員各級各類企業,尤其是動員本地中小企業參與到本地鄉村振興中來。
全省金融機構發揮應急周轉金轉貸作用,解決企業“轉貸難、轉貸貴”難題,牢牢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塔基”作用,不斷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同時還積極創建中小企業信用服務平臺,架設銀企信息互通橋梁。
“我們聚焦全省23個國家重點幫扶縣和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等重點領域金融需求,落實好差異化支持政策,加大信貸投放。對有生產經營能力、符合信貸條件的企業,省、市、縣三級行聯合作業、加快調查評估效率,累計向111戶民營企業投放貸款40.89億元。”農行甘肅省分行副行長郭永強介紹,農行甘肅省分行按照與省工商聯簽訂的戰略合作協議,加大“萬企興萬村”行動名單內企業的支持力度,助力企業擴大生產經營。
甘肅金控集團自行動以來發揮政府性擔保的增信作用,引導金融資源持續向“三農”和小微企業傾斜,貫徹落實了53條穩經濟穩增長一攬子政策措施,著力從擴大總量、優化結構、降低成本、加強合作四個方面全力推進穩企紓困任務。
天津市在會寧縣楊崖集鎮幫扶建設的中藥材產業園。圖片由甘肅省鄉村振興局提供。
匯聚多方力量 激發鄉村發展活力
“姚川社78歲李秀珍老人每天可拿到工資120元,王河社的殘疾農戶從事剪枝、抹芽、鋤草、澆水等工作,年務工收入3萬多元。”通渭縣清涼沅金銀花產業扶貧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翟玉生說。
2017年,翟玉生通過招商引資前往通渭創辦公司。這幾年,他與當地農民一起發展金銀花產業,吸納困難戶就業,開展公益性捐獻,企業與群眾攜手建設美麗鄉村。
“依托東西部協作機制,深化拓展企業引進和產業園區共建,幫助脫貧縣提升自我發展能力,2022年引導落地東部企業223家。”省鄉村振興局副局長嚴和平介紹,連續舉辦“津隴共振興”和“魯企走進甘肅”合作交流洽談活動,累計簽約合同金額653億元,共建產業園區78個,建立起東西部協作簽約項目聯動機制。
去年,省委統戰部、省工商聯還開展“民企隴南行”活動,邀請省內外重點企業代表400余人赴隴南市各縣區實地考察,共達成招商引資項目97項,簽約投資額425億元。(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洪文泉 于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