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3-02-17
- 點擊:600
- 來源:甘肅日報
王明
我省工業底蘊深厚,工業發展始終是我省經濟發展的最大依托。省委明確提出要大抓工業、大干工業、大興工業,加快推進工業重塑優勢、重振雄風,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肅提供強大支撐。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我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緩慢,戰略性新興產業正在培育壯大,技術驅動型中小微生產企業規模不大質量不優。在國家部署實施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和布局建設國內統一大市場的背景下,甘肅工業應積極搶抓機遇、找準路徑,實現后發趕超。
以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為抓手,培育壯大我省工業增長極。堅持把風光電資源配置與新能源產業鏈構建一體考慮,加快建設光熱發電、抽水蓄能、氫儲能、火電等調峰電源建設,加快外送通道建設,同步提升新能源就地消納能力,布局建設河西走廊清潔能源基地。推進新能源產業鏈條向上延伸,培育新能源裝備制造全產業鏈體系。以省屬國企為主導,以高檔電解銅箔、高端鎳鈷合金粉、鋰電等新材料為基礎,強化白銀、金昌、酒泉與蘭州、天水的先進機械裝備制造產業的分工合作,打造金屬新材料與裝備制造有機融合的全產業鏈。實施“多能互補”清潔能源發展模式,研發運用新型儲能技術,推動建立甘肅新能源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體系。
以傳統產業“三化”改造為抓手,創新培育工業增長新動能。加大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煤炭電力、建筑材料等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力度。始終把綠色、低碳、循環理念融入工業企業發展全生命周期。借助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技術,優化改造產業鏈供應鏈組織流程,推進工業互聯網建設,全面提升工業企業信息化水平。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落實鋼鐵、有色、石化、煤電、供熱等重點領域碳減排任務。重塑制造業結構,分批次淘汰傳統、落后高碳行業。加強綠色、低碳以及碳中和產品認證。
以強龍頭補鏈條提效益為抓手,努力提升產業競爭新優勢。注重以通用化產業結構構建上、中、下游產業鏈集群和同類化產業集群,注重工業產業鏈內部上下游和產業鏈之間關聯。支持大型企業集團牽頭組建產業聯盟,重點在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和先進制造業等領域發揮鏈長制鏈主制引領作用。做強生物制藥鏈主企業,帶動全行業快速增長。延補石油化工產業鏈,實現區域化布局、上下游協同、集群化發展。助推有色冶金產業鏈向高端延伸,推進基礎冶煉向精深加工躍升。升級裝備制造產業,帶動產業鏈加快數字化轉型。
習近平總書記在去年底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研究2023年經濟工作時強調:“要堅持真抓實干,激發全社會干事創業活力,讓干部敢為、地方敢闖、企業敢干、群眾敢首創。”抓發展沒有局外人,促增長沒有旁觀者。我省在實施強工業行動中,黨員干部要擔責盡責,市縣政府要創新探索,市場主體要積極進取。我們需要扭住關鍵點,采取非常規措施,拿出實招硬招推動工業發展,著力提升工業企業活躍度和競爭力。
以改革創新落實強工業行動。堅決杜絕“平穩守攤子、躺平混日子”。立足我省國有企業在工業格局中比重大的實際,深入推進國有企業優化重組,補齊國有企業現代治理、資本布局結構、經營質量效益短板弱項,以深化改革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將創新理念貫徹于企業全生命周期,特別是將技術創新作為提升產品競爭力和企業盈利的重要途徑,構建企業、政府、投融資機構共同參與的多元化科技研發投入體系,加強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努力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以工業園區承載產業集約發展。發揮好園區作為產業發展的主平臺作用。加快園區道路、供水、供電、供氣、供熱、物流、倉儲等技術設施建設,提升園區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推動產業向園區集中、企業向園區聚集,加強土地、專享資金、產業基金、政策性金融工具等要素向園區集中,發展為制造企業和園區服務的金融、保險、信息咨詢、服務外包、生產性租賃等生產性服務業,進一步提高園區承載能力,降低企業社會成本,提升產業發展水平。
以數字經濟賦能工業持續增長。發揮數據的生產要素作用,更加精準識別產品市場和要素市場的消費需求,以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縱深推進工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推動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網絡精準營銷、市場服務等全生命周期數字化轉型,實施智能制造工程,大力推動裝備數字化,利用新技術對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做強做大智能終端產業,釋放我省工業增長潛力。
以健全機制保障工業發展需求。堅持項目帶動,大力招商引資促增長。建立完善圍繞項目生產儲備、分級分類管理、合法高效審批等方面的工作機制。健全政策精準供給機制,通過破除隱性門檻,規范涉企收費,優化涉企服務,加強公正監管,規范行政權力等措施,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降低 制度性交易成本,以此來減輕市場主體負擔、激發市場活力。健全服務企業機制,推行包聯制、“白名單”制、“六必訪”制、“企業家日”,建立親清政商關系,培育并尊重企業家精神。完善資源要素保障,進一步強化財政、稅收、金融、土地支持。
作者為甘肅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