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0-08-07
- 來源:甘肅日報
近日,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省人大常委會調研組關于全省農村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報告顯示,近年來,全省各級黨委政府把健康扶貧作為精準扶貧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搶抓國家強力推進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機遇,持續強化全省農村公共衛生事業,農村公共衛生設施不斷改善,服務內容不斷擴展,服務質量不斷提高,治理能力不斷增強。
“農村公共衛生體系是公共衛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公共安全方面的短板弱項。” 省人大科教文衛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省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工作委員會主任范鵬說,“為了深入推進全省農村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省人大常委會調研組實地查看了綜合性醫院、中醫院、疾控中心、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室等,訪問了農村群眾和公共衛生從業人員。”
報告中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全省農村疫病防控工作整體推進,一方面認真落實公共衛生法律法規,大力推進愛國衛生運動,開展多種形式的全民健康教育,提高農村居民防病治病意識和互救能力。完善傳染病防控管理機制,暢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信息網絡平臺,形成了公共衛生應急預案體系。另一方面,甘肅省免疫規劃信息管理系統實現全省各級疾控機構和鄉級預防接種單位的互聯互通。各縣疾控機構建立了常見傳染病、地方病監測實驗室和全自動微生物生化鑒定等檢測系統。
報告顯示,2018年全省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從縣區統籌提升到市級統籌,調整各級醫療機構的起付標準,傾斜提高基層醫療機構報銷比例,引導群眾到基層醫療機構就醫,緩解了農村居民看病難、住院貴的問題。
范鵬向記者介紹說,“農村普遍開展了健康檔案管理、健康教育、預防接種、0-6歲兒童健康管理、孕產婦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管理、肺結核患者健康管理、中醫藥健康管理、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處理、衛生計生監督協管等12項公共衛生服務,各項指標都達到或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此外,報告顯示,為了改善貧困縣基層衛生診療設備,投入資金1.05億元,為35個深度貧困縣的226個鄉鎮衛生院配備了DR影像機、彩超、生化分析儀、心電圖機等設備。目前,全省貧困縣75個縣級醫院、1158個鄉鎮衛生院、14080個村衛生室全部達到分類建設標準,配備合格醫生,基本消除了農村衛生的“空白點”。
審議中,多位委員建議加強對農村衛生專業人才的培養。萬鵬舉委員說:“建議加強對農村醫療專業人員的培訓力度,提高醫療技術水平,減輕慢性病患者的病痛。”
“農村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對甘肅來說不僅是脫貧攻堅的基礎工程,而且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工程,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工程。農村公共衛生體系建設雖然得到了加強,但總體來說還比較薄弱。”范鵬說,“要切實提高農村公共衛生依法治理能力,通過‘明標準、查現狀、找差距、抓落實’,嚴格落實公共衛生領域的法律法規政策,盯住解決公共衛生領域法律法規政策‘干貨打白條’的問題。”
據了解,調研組針對全省農村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實際調研情況,提出了增強農村公共衛生治理實效、完善農村公共衛生防控機制、提升農村公共衛生保障能力、加強農村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等建議。(記者尤婷婷 王虎 實習生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