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2-01-18
- 點擊:1013
- 來源:每日甘肅網-甘肅日報

剛剛過去的2021年,面對嚴峻復雜的發展環境和交織疊加的風險挑戰,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省委帶領全省人民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完成省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
主要指標邁上臺階
兩大指標實現歷史性突破,預計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過萬億,達到10243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過千億,達到1001.8億元。
其他指標均好于預期,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9%;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37.1億元,增長11.1%;居民消費價格上漲0.9%,低于3%左右的預期目標;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6190元和11400元。
省屬國有企業工業總產值、營業總收入、利潤總額分別增長33.9%、12.6%、108.2%,創歷史最好水平。
糧食總產量達到246.3億斤、增長2.43%,超額完成目標任務。
發展動能顯著增強
傳統產業煥發生機。實施9個重點行業180個延鏈補鏈強鏈項目,酒鋼集團鋅鋁鎂產品實現我國在高耐蝕領域產品零的突破。23家企業入圍國家級綠色工廠。新增煤炭產能800萬噸。隴東油區油氣當量首次突破1000萬噸,建成國內首個百萬噸級頁巖油開發示范區。
新興產業蓬勃發展。裝機1285萬千瓦新能源項目集中開工,新增并網裝機740萬千瓦,建設規模達到3355萬千瓦,酒泉建成全國首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新能源發電量達到446億千瓦時、增長15.6%。建成年產20億劑重組新冠疫苗生產線。獲批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
科技創新加速提效。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42戶,認定省級科技創新型企業234戶,新認定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2戶、省級55戶,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39.7%。組建7家企業創新聯合體。建成西北首家省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10項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發明專利授權量增長60.96%。
項目建設實現突破。組織2次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新建續建億元以上項目1075個。208個省列重大項目完成投資2059億元。蘭州至合作鐵路全線建設。酒額鐵路酒泉至東風段建成通車。白銀通用機場投入運行。建成高速(一級)公路675公里。建成自然村(組)通硬化路1.08萬公里。完成144處農村水源保障工程。
社會消費穩步恢復。快遞處理量突破12億件,限額以上網絡零售額增長24.8%。新增11個國家4A級旅游景區。接待國內外游客2.76億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842億元,分別增長29.7%和26.6%。
城鄉區域聯動發展
脫貧成果鞏固拓展。對監測對象全部落實幫扶措施。2259家扶貧車間向鄉村就業工廠轉型。開發鄉村公益性崗位10.3萬個。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工作獲國家通報表揚。天津、山東和中央定點幫扶單位援助財政資金38.4億元,消費幫扶57.7億元。
鄉村振興勢頭良好。建成綠色標準化種養基地786個,打造產業大縣14個。新增農業龍頭企業139家。6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得到國家認定。啟動創建61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甘味”農產品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擴大。獲批國家首個全省域道地中藥材產地加工試點。玉米、馬鈴薯、瓜菜花卉制種產量分別增長6%、18.2%、8.2%。
區域協調發展加快推進。完成省市縣三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實施蘭州經濟圈、河西走廊經濟帶、隴東南區域發展規劃。蘭州新區地區生產總值增長超20%,增幅居國家級新區前列。
縣域經濟蓄勢待發。新引進企業繳納增值稅省市級分成全部留給縣級,下放國有未利用地和土地征收成片開發方案審批權限,開展建設用地縣級直報試點。
生態環境整體向好
黃河國家戰略全面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1+N+X”規劃體系基本構建完成。與四川簽訂黃河流域橫向生態補償協議,與陜西、寧夏、青海、內蒙古簽訂河流聯防聯控聯治合作協議。
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落地實施。祁連山生態保護由集中整改向常態化機制化轉變,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基本完成。大熊貓國家公園正式設立。“天空地”一體化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成投用。生態環境大排查大整治發現問題4723個,整改完成率96.8%。完成營造林343.5萬畝、沙化土地治理212.2萬畝、草地改良411萬畝。PM2.5平均濃度下降11.5%,74個國家考核斷面水質優良率95.9%,土壤環境安全總體可控。
“雙碳”工作穩步推進。首批19家電力企業納入全國碳市場交易。能耗強度控制在合理區間。
改革開放全面深化
重點領域改革縱深推進。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超進度完成任務。取消、調整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91項。在蘭州新區、金昌經開區、玉門市開展“標準地”出讓改革試點。電價改革降低企業用電成本近45億元。
市場活力有效激發。新增減稅降費105億元,落實銀稅貸929億元、中小微企業貸款721.25億元。民間投資增長16.1%。新設市場主體30.98萬戶,日均新設849戶,市場主體總量突破200萬戶、達到203.27萬戶。新增規上工業企業312戶,中小企業對規上工業增長貢獻率51.4%。
數字政府加快建設。成立省大數據管理局和大數據中心,構建“12345+N”數字政府應用體系,建成數字政府運營指揮中心。省市縣三級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達90%以上,省級86.8%的行政許可事項實現全程網辦。
開放格局不斷拓展。開行中歐班列義烏-蘭州-莫斯科、武威-第比利斯新線路,發運國際貨運班列498列1.71萬車。新建“海外倉”6個。實現進出口總額491億元、增長28.4%,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長38%。蘭州新區綜合保稅區進出口總值增長1.4倍。跨境電商交易額8.6億元,增長1.14倍。新引進“三個500強”企業投資項目23個。
群眾福祉持續增進
民生支出3206.1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0%。
10件為民實事全部辦結。
就業和社會保障提質增效。城鎮新增就業33.25萬人。開展各類職業技能培訓101.04萬人次。輸轉城鄉富余勞動力528萬人,其中脫貧勞動力199.1萬人。1萬名未就業普通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113元。城鄉低保標準分別達到年人均7476元和4788元。
社會事業協調發展。6209個“能力提升”項目改善2886所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惠及156萬名學生。建成農村中小學教師周轉宿舍972套、食堂1171個,增補義務教育學位2.6萬個。新增職業教育本科院校2所、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61個。建成省中心醫院和縣域5類急危重癥救治醫學中心。
社會治理持續深化。生產安全事故主要指標全面下降。政府債務風險總體可控。打掉黑惡組織31個,刑事發案降至近12年最低,命案積案下降率居全國首位。完成22個國際航班5000余名入境人員留觀救治任務。
政府效能明顯提升
辦理省人大代表意見建議596件、政協提案583件,提請省人大常委會制定、修改和廢止地方性法規42件。修訂和出臺省政府規章5部。啟動實施“八五”普法規劃。
新增財力性轉移支付114.3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20.1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額度60億元。爭取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104.6億元,居全國第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