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2-06-29
- 來源:甘肅日報

酒鋼集團不銹鋼生產線。

白銀集團20萬噸高檔電解銅箔生產現場。

省公交建集團自主研制的高粘改性瀝青被廣泛應用于公路高端養護施工。

金川集團公司鎳合金板帶生產線。(張俊成))

甘肅電氣集團自動化注塑生產線。

甘肅電投集團干五風電場。

蘭州中川國際機場。
省國資國企在推進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中,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指示要求,以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為目標,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加大傳統產業改造和新興產業培育力度,加快推進國有資本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全力構建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2021年,省屬國有企業工業總產值、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分別增長33.9%、12.6%、108.2%,助力我省實現了“地區生產總值破萬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過千億”的兩大攻堅目標。
盤活存量 著力重塑傳統產業新優勢
落實省委省政府實施“強工業”行動的決策部署,省國資國企以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為抓手,加快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應用,補齊傳統產業在技術、管理和環保等方面的短板弱項,著力提升產業基礎能力,推動產業鏈、價值鏈向中高端邁進。
科技創新驅動高端化布局。省屬企業把科技創新作為頭號任務,牽頭組建我省首批4個創新聯合體,充分發揮238個省部級以上科技創新平臺作用,建立35項“卡脖子”技術和99項關鍵核心技術項目庫,通過“揭榜掛帥”、與中科院蘭州“一院三所”合作等方式,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研發高附加值新產品。2021年,省屬企業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38%,研發投入91.36億元、增長25.98%,實現新產品產值135億元、增長33%。金川集團設立1000萬元/年的職工技術創新專項基金推動科技創新,研發生產的三元前驅體、正極材料等電池材料成為行業標桿產品和企業利潤增長極。酒鋼集團堅持多元化創新提升,“二氧化碳綠色潔凈煉鋼技術及應用”項目獲2021年中國冶金科學技術獎特等獎,“超高碳剃須刀用馬氏體6Cr13”等產品實現國產化替代、國內市場占有率85%以上。
信息技術賦能智能化制造。深入實施“上云用數賦智”專項行動,加速推進智慧園區、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建設,積極推進278個“三化”改造項目,動態調整、滾動實施,累計投資94億元。推動工業互聯網、5G+、大數據、人工智能、數字孿生、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融合發展,提升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蘭石集團被評為“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自主研發的“蘭石云”工業互聯網平臺入選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優秀案例,在工業、農業、物流、環保、能源、電力等多個行業領域形成一體化智能制造及云上業務解決方案能力。靖煤集團大水頭礦推進以機械化換人、機器人作業、自動化減人的智能開采,被評為“國家級智能化示范礦井”。
清潔生產護航綠色化發展。緊盯“雙碳”要求,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加強對綠色產業、綠色產品投入和綠色節能技術應用。甘肅電投集團河西地區90萬千瓦新能源發電、酒鋼集團240萬千瓦智慧電網及新能源消納等項目正在有序推進,預計“十四五”末省屬企業新增新能源裝機1200萬千瓦以上的“倍增”目標將超額完成。金川集團提高綠電占比,大幅度降低用電成本,形成“電價洼地”,加快鋰電銅箔、鈦材深加工、化工循環、城市礦產資源開發等綠電需求大的產業發展,將電鎳、電銅、電池材料等產品貼上“綠色認證”和“零碳”標簽,獲得高端市場青睞。
做優增量 培育壯大特色產業新動能
立足我省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優化國有資本投向,“無中生有”發展新興產業,“小中生大”做足增量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組建龍頭企業帶動生態產業發展。分兩輪推進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按照產業相近、業務相關、優勢互補、形成合力的原則,將省直部門改制脫鉤企業的3100多億元經營性資產整合重組,采用資產劃轉、現金注入、股權投資等方式,組建鐵路投資、能源化工、工程咨詢、電氣、科技、藥業、公路交通建設、絲綢之路信息港、知識產權港、文旅10個產業集團,以省屬企業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帶動新興產業、生態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
實施專項行動推動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制定省屬企業國有資本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6+1”行動方案,結合我省產業基礎和國家政策導向,選擇與“四強”行動緊密關聯的新材料、新能源及裝備制造、煤基、文旅、中醫藥、現代農業6個產業重點布局、集中攻堅、率先突破,配套實施省屬企業上市公司質量提升和數量倍增行動計劃,加快推動更多優質企業上市發展,引導和支持省屬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圍繞特色優勢產業實施兼并重組,提升產業規模層次。預計到2025年,新增特色優勢產業項目投資2180億元,新增工業總產值1860億元,實現利潤100億元以上。
發揮國有資本紐帶功能增強要素保障。發揮甘肅國投集團等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的產業引領、投資帶動功能,引導社會資本向重要產業、重大項目集聚,聚合各類資本,放大國有資本功能,促進新興產業提速發展。以“基金+產業”“基金+基地”“基金+項目”等多種模式,設立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的專項扶持基金,利用基金杠桿效應,推動技術、人才、資本等要素向有基礎、有優勢、有前景的產業集中。協調優化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安排,通過注資方式帶動各類資本共同參與促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的重點項目建設。
加快“進退流轉”提升資源配置效率。省政府國資委組織省屬企業對缺乏系統安排的、閑置或租賃收益率低、經營效益不好的資產進行全面摸底。統一協調媒體、平臺集中公開推介,通過處置變現存量資源資產和發行資產支持證券、“永續債”等方式籌集資金411億元,全部投向新興產業和生態產業,轉換國有資本形態,提升國有資本配置效率。
做大總量 加快構建全產業鏈新格局
2020年以來,我省實行產業鏈“鏈長制”“鏈主制”,由省政府主要領導擔任全省產業鏈“總鏈長”。省屬企業積極參與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專項行動,用全產業鏈思維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做大做強做優產業鏈。
省屬企業勇當鏈主。12戶省屬鏈主企業圍繞22條產業鏈推行“1115”產業鏈管理模式,堅持1條產業鏈制定1個方案、繪制1張產業圖譜和配套企業、技術攻關、行業對標、重點項目和關鍵環節補短板5張清單。加強與上下游企業股權合作、業務協同、資源共享等工作,實施溢出效應大、帶動能力強的90個延鏈補鏈強鏈項目,自2021年以來,完成投資108.7億元,帶動產業鏈上下游2500余戶民營企業形成約430億元的產值規模。白銀集團引進九江德福,合資推進20萬噸電池級高檔銅箔項目,成功打造我國單體最大的鋰電銅箔基地。酒鋼集團加強與廣銀鋁業、銘翔鋁業等下游企業產業配套合作,鋁液就地轉換率達到90%,形成下游100萬噸鋁精深加工集群。
基礎設施保障有力。為促進基礎設施與產業發展互保互促、融合創贏,組織編制《甘肅省屬企業發展路衍及臨空經濟“十四五”規劃》,積極謀劃“十四五”時期推動路衍及臨空經濟發展的落實措施和支撐項目,力爭“十四五”末省屬企業路衍經濟產業營收達到300億元。甘肅公交建集團組建甘肅路衍經濟產業研究院,通過一體化運作融合發展,著力構建“一業帶動、多業支撐、跨界融合、聯動發展”發展格局,以“交通+”復合型產業培植區域經濟新增長極。2021年,集團路衍經濟板塊實現營業收入達到56億元。
產業集群潛力迸發。省政府國資委緊盯“千億產業、百億園區”行動,指導省屬企業積極參與“旺園區”行動,以“央地合作”“企地合作”開展產業鏈精準招商,引導各種所有制資本積極參與到產業鏈各環節之中,打造“混改+招商”的雙標桿工程,加速形成鏈條完整、特色鮮明、自主可控的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金川集團與金昌市“企地共建”實施產業鏈精準招商,引入21家產業鏈協同度較高企業,推動金昌有色金屬新材料及化工循環經濟產業園2021年產值達到235億元、同比增長17%,今年前5個月,產值達到122.5億元、同比增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