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4-11-29
- 來源:甘肅日報
記者從11月27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我省把推動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作為重大政治任務、重要民生工程和重點生態工作,堅持高位推動、綜合施策,多措并舉加大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力度。
我省切實加強地下水超采區、禁采區和限采區分類管理,建立地下水超采區水位變化通報、會商、約談機制,督促指導地方政府制定有效措施重點管控,保障地下水雙控要求落地落實。從今年全省第三季度地下水超采區水位變化通報來看,慶陽市慶城縣水位由下降1.85米轉為上升2.62米,實現“紅”轉“綠”;平涼市崆峒區由下降1.26米轉為上升0.37米,實現“紅”轉“藍”;定西市安定區由下降1.10米轉為上升0.76米,實現“紅”轉“綠”,重點區域水位下降趨勢得到有效控制。
全省立足水資源短缺實際,一方面加快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高效節水改造、種植結構調整、自備井關閉等“節流”措施,逐步壓減地下水取水量;另一方面加快推進水源置換工程建設、引入外調水等“開源”措施,穩步推進地表水置換地下水。“十四五”以來,定西、天水等地通過引洮工程置換地下水,圓滿完成超采治理任務,關閉地下水取水井579眼。從新一輪地下水超采區劃定成果來看,我省黃河流域超采區治理成效比較明顯,超采區面積較2016年減少了1059平方公里,超采區數量減少了13個,嚴重超采區實現清零。
我省持續優化地下水監測站網布局,黃河流域現有國家級自動地下水監測站109個,覆蓋黃河流域主要地下水開發利用區的監測站網體系已基本形成。全省黃河流域306個地方站監測數據已全部接入水利部監測系統,進一步打通縱向數據共享渠道。(記者張燕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