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5-05-08
- 來源:甘肅日報
夏日甘肅,風光無限。
5月8日,全國首個“風光火儲一體化”大型綜合能源基地外送工程、甘肅第二條新能源外送通道——隴東至山東±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隴電入魯工程)將竣工投產。
甘肅的豐沛綠電,將在0.003秒內直送山東,每天送電量約1億千瓦時。
此時此刻,全國首條大規模輸送新能源的外送通道、甘肅首條新能源外送通道——甘肅酒泉—湖南韶山±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祁韶直流工程)也迎來重要時刻:送電量突破2000億千瓦時;甘肅第三條新能源外送通道——隴電入浙工程加快建設;第四條新能源外送通道——隴電入川工程加快推進……
向南、向東,電掣長空,甘肅電力送達全國26個省份。
新時代的甘肅,正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加力打造全國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制造基地。
一幅甘肅綠電賦能美麗中國建設的恢宏畫卷,正鋪展開來。
賦能八方 甘肅綠電送全國
“欻如飛電來,隱若白虹起。”
“雨過潮平江海碧,電光時掣紫金蛇?!?/p>
……
從李白到蘇軾,筆下的電,氣象萬千。
然而,更壯麗的是,詩詞中的想象,在新時代變為了風激電飛、光耀電生的現實。甘肅的無限風光化作綠色電能,奔向遠方、賦能八方。
隴電入魯工程即是生動的展現。
隴電入魯,顧名思義,即是把甘肅的電送入山東。甘肅是綠電資源大省,山東是能源消費大省。隴電入魯實現了兩省發展的優勢互補。
隴電入魯工程是國家“十四五”電力發展規劃中的重大項目,西起甘肅省慶陽市慶陽換流站,途經甘、陜、晉、冀、魯5省,東至山東省泰安市東平換流站,跨越915公里。該工程于2023年3月開建,至2025年5月8日投運,是“十四五”首個投運的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
隴電入魯工程采用±800千伏額定電壓、800萬千瓦額定容量的“雙八百”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傳輸電能,是我國迄今首個一次性全容量投產的特高壓直流工程。投運后每年可將甘肅360億千瓦時以上電量送到山東,其中新能源占比超50%。
這既為山東發展注入“綠色動能”,也為甘肅新能源高質量發展平添新的引擎。
特高壓電網是長距離、大容量輸送電能的載體。特高壓外送通道建設是加快新能源電力外送的主渠道。
早在2017年6月23日,祁韶直流工程投運。酒泉的綠電從瓜州直送湖南。截至5月7日零時,累計外送電量2000.63億千瓦時。
近年來,甘肅有序推進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和電力外送通道規劃建設。
2024年7月,隴電入浙工程開建。它起于甘肅武威,止于浙江紹興,途經甘、寧、陜、豫、皖、浙6省區。投運后,甘肅每年可向浙江輸送電量超過360億千瓦時,綠電占比超過50%。
目前,甘肅、四川及國家電網正積極推動甘肅第四條新能源外送通道——隴電入川工程核準開工。
加力向綠 新能源基地正崛起
甘肅為全國電力保供、綠色發展提供電力支撐,源于甘肅加力打造全國重要的新能源基地。
甘肅風光資源富集,風能、太陽能技術可開發量分別為5.6億千瓦、95億千瓦,位居全國第四、第五。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能源安全和能源基地建設,搶抓“雙碳”機遇,加快建設“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成酒泉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并在蘭州、武威、金昌、張掖、酒泉、嘉峪關建成6個百萬千瓦級光伏基地,在張掖、武威、白銀、定西、慶陽建成5個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
截至目前,甘肅電源總裝機突破1億千瓦。其中,新能源裝機6514萬千瓦,占比突破64%,新能源發電量占比突破35%。新能源裝機占比、發電量占比均居全國第二。新能源主體電源地位基本確立。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位居全國前列。
風、光發電,具有隨機性、波動性。綠電發得足,還要用得好,送得出。
甘肅從科技創新、電力調度、儲能、市場改革等方面打出組合拳,促進綠電行穩致遠。
——充分利用新能源,科學調度是關鍵。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開發投用風光集群控制系統、全國首家電化學儲能協調控制系統,為大規模新能源安全、穩定送出提供堅強保障;
——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統籌風光水火電協同調度,合理安排發電機組出力和運行方式,優先保障新能源消納;
——隨著新能源體量的增大,需要充分發揮新型儲能等電源的調節性優勢,提高電網對綠電消納能力。甘肅大發展儲能產業,鋰電池、液流電池、熔鹽、壓縮空氣、飛輪等多種儲能方式的項目,在甘肅化點成珠、串珠成鏈、聚鏈成群、集群成勢。甘肅省新型儲能裝機突破450萬千瓦,在運電源形成“風光水火儲”多能互補新格局;
——全力推進電力市場化改革。甘肅在全國首創新能源發電企業以“報量報價”的形式與火電同臺競價、用戶“報量報價”參與市場交易機制,促進新能源消納;
——甘肅深入實施“引大引強引頭部”行動,加力打造全國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制造基地,消納主體不斷增多,就地消納能力持續增強;
截至目前,甘肅通過一系列“組合拳”,不斷提升新能源利用率。如今,隨著隴電入魯工程竣工投產,我省新能源電力外送26個省份,形成“大送端”綠色電網格局。
協同發展 正與甘肅“共風光”
甘肅綠電不僅賦能自身發展,還為全國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看!兗礦泰安港對面就是隴電入魯工程的輸電線塔,我們港口與電路在大清河兩岸相互守望,就像一對兄弟?!?/p>
兗礦東平陸港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秦文峰,非常關注隴電入魯工程。
“我們正打造山東省最大內河港口,港口裝卸煤炭能力達到1.5小時2000噸,而這個前提是,不停電?!鼻匚姆逭f,“甘肅綠電不僅能夠提升我們的電力供應能力,還將為我們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注入不竭動力!”
東平換流站站長程寧說:“±800千伏的額定容量為800萬千瓦,相當于8臺百萬火電機組的發電體量。隴電入魯將實現山東從外電入魯向綠電入魯的跨越,為山東經濟大省挑大梁提供堅強電力支撐。”
隴電入魯工程不僅助力甘肅與山東發展,其建設也給沿線帶來發展機遇,并形成“共風光”“一家親”的生動景象。
在甘肅,慶陽換流站實現基于國產芯片的直流控制保護系統的首次應用,數據處理速度較進口芯片提升30%,助推我國高端電力裝備跨越式發展;
在陜西,隴電入魯工程首跨黃河,成為陜西境內首個特高壓大跨越工程,為全國特高壓工程建設積累了經驗;
在山西,國網山西送變電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研發并投用了新能源張力機,實現架線施工零排放、零污染;
在河北,河北省送變電有限公司研發砼溫智繪管家,精準養護澆筑后的鐵塔基座,建設精品工程;
在山東,國網山東建設公司攻破東平換流站建設中的“巖溶+流砂”地質挑戰,積累了關鍵技術。
“隴電入魯工程送來的是一束電,但背后是沿線5省一條心、一盤棋地建設能源大動脈的付出與收獲。”國網山東建設公司東平換流站業主執行項目經理謝鵬說。
國網東平縣供電公司黨委書記程寧寧說:“隴電入魯工程也將東平與慶陽聯系得更加緊密。從此,我們有了新的牽掛——慶陽。”
…………
在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背景下,“甘肅綠電”品牌走得更遠、叫得更響。現在隨著隴電入魯變為現實,還有之前的隴電入湘,再有即將到來的隴電入浙、入川……與甘肅“共風光”的故事,將更加生動、更加精彩。(記者王占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