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5-05-09
- 來源:甘肅日報
景區景點熱鬧非凡、文博場館持續火爆、多彩活動精彩紛呈……“五一”假期,我省共接待游客2680萬人次、實現旅游花費165.2億元,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6.8%和9.5%。乘著“小長假”的春風,甘肅正在實現從文化資源大省向文旅產業強省的蛻變。
紛至沓來的八方游客,既是文化傳播的使者,也是產業升級的推動者。過去以門票消費為主的傳統旅游經濟模式,正在游客深度體驗需求的倒逼下加速轉型。“五一”期間,蘭州市博物館組織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現場帶領游客沉浸式體驗扎染、剪紙、泥塑等技藝,武都區萬象洞景區打造“住一晚、品一味、帶一禮”的特色旅游服務,還有諸如牛肉面制作、敦煌壁畫臨摹等各類沉浸式項目,均受到海內外游客的廣泛好評。這些頗具特色的旅游體驗,利用甘肅豐富的文旅資源稟賦,極大滿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正在推動我省旅游產業鏈從“看山看水”向“見人見物”延伸。從“靠天吃飯”到“創造消費”,五花八門的文旅新業態,還帶動各地民宿、餐飲、交通等配套服務實現提質升級,進一步增強了甘肅在全球旅游市場中的競爭力。
“真心換真心”的高質量服務,也是甘肅文旅這塊“金字招牌”的鮮亮底色。“五一”期間,面對突發極端天氣和客流高峰的雙重考驗,全省各地以高效、細致的舉措成功化解危機,用真誠與專業的服務贏得廣大游客的點贊。敦煌與強沙塵暴賽跑,短短3個小時內,把滯留游客安全送回了市區;武都區線上線下協同發力,將提前準備好的1600多間學校宿舍向游客開放,妥善化解了“一房難求”的問題。這樣的例子并不鮮見,近幾年,甘肅曾因此多次登上節假日旅游熱搜榜。從古絲路驛站開門迎客到星夜安置滯留游客……文旅創新疊加暖心服務,將“如意甘肅”的品牌越擦越亮。
社交媒體時代,廣泛的信息傳播,也為甘肅文旅產業創造了彎道超車的發展機遇。這個“五一”假期,入境游快速增長是我省旅游市場的一大亮點。美國博主鏡頭下的黃河夜航、馬來西亞游客通過社交媒體直播的丹霞日落,以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方式重構著絲路形象。隨著我國免簽“朋友圈”持續擴容,越來越多海外游客來到甘肅、認識甘肅、愛上甘肅,并將甘肅的自然風光、歷史文化轉化為全球網民共享的美麗數字景觀。這種“用戶生成內容+平臺算法推送”的傳播模式,使甘肅在境外的搜索熱度大大提升,形成“線上種草—線下體驗—二次傳播”的流量閉環,有力助推我省入境游市場不斷迎來新的高峰。
此外,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還釋放出強勁的聯動效應。蘭州中川國際機場新增多條國際及地區航線,甘肅與全球的互聯互通進一步強化;臨澤電商企業通過“傳統電商+社交團購”模式,與中亞、俄羅斯市場建立穩定貿易通道;敦煌研究院完成290個洞窟的高精度數字化采集,成為全球不可移動文物保護的技術標桿。凡此種種,充分見證了文旅產業的樞紐作用:在其快速發展的背后,正牽引著交通網絡擴容、農產品供應鏈升級、文化遺產保護技術創新等協同躍遷。大美甘肅,正以“詩與遠方”為支點,撬動全域經濟向現代化、國際化縱深發展。
當文化自信激發產業創新,當暖心服務擦亮“金字招牌”,當古老文明擁抱數字時代,那些鐫刻在隴原深處的歷史印記,將持續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甘肅這方美麗的熱土,正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