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5-06-13
- 來源:甘肅日報
交得其道,千里同好。天津與甘肅,雖相隔千里,卻同頻共振。
這個夏天,深情協作的山海兄弟省份,再度相逢在隴原最美好的季節。近日,2025年“津隴共振興”合作交流洽談大會在蘭州新區舉行,來自兩地的職能部門、企業家、專家學者300多人匯聚一堂,共敘友誼,共話協作,共謀發展。
從項目集聚到產業構建
走進嘉立荷(甘肅)牧業有限公司的現代化牧場,全球領先的第五代全自動TMR中央廚房系統每日處理800噸飼料,動態稱重與近紅外分析設備讓物料投入產出全程可溯源,80位一體擠奶轉盤每小時處理500頭奶牛的智能化操作,使這里成為伊利集團的“黃金奶源”基地。
這是天津食品集團在武威涼州區投資9億元建設的現代化牧場,實現年產6.4萬噸生鮮乳。企業創新“帶牛入園”的“科技+輕資產”模式,將自主培育的“津牛一號”良種牛與當地標準化牛舍資源相結合,聯合實施津甘雙地科技特派員項目,奶牛年均產仔數提升40%,帶動300余戶農戶實現戶均年增收4.6萬元。
在天水經濟開發區,戈爾電梯(天津)有限公司投資3億元建設的智能電梯西部生產基地,填補了甘肅電梯制造業空白,并帶動德爾諾電梯部件等配套企業集群落地,形成從軸承生產到整機裝配的完整產業鏈。2024年,基地實現產值2.2億元,納稅350萬元。
天津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劉濤在2025“津隴共振興”大會上表示:“六屆‘津隴共振興’活動累計簽約項目422個,到位資金204.48億元,項目履約率達95%,有效打破結對區縣的界限,將廣大東部企業家的視野擴展到天津幫扶甘肅的34個縣,帶來了市場化的合作理念和發展模式。”
由天津瑞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寧縣金銀花產業基地,形成“育種研發+標準化種植+精深加工+文旅融合”全產業鏈模式,金銀花綠原酸含量達4.6%,遠高于國家標準;建成的8個加工車間開發出金銀花隱茶杯、金銀花水、金銀花酒等系列產品20余種,金銀花莖、葉、花、枝條就地變“金銀”;204公里的“金銀花風景廊線”帶動6820戶發展庭院經濟,年總產值突破4000萬元。
從項目集聚到產業構建,“東部技術+西部資源”的生態化合作,為甘肅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從產品輸出到品牌共建
“甘味”農產品是甘肅特色優勢農產品的代表。在天津市場的“甘味”品牌中心,通過區塊鏈技術,“甘味”農產品溢價能力大幅度提升。盛實百草藥業有限公司這家天津中藥材龍頭企業,與甘肅簽約3.32億元,實際采購額達6.4億元,在甘肅建設4.7萬畝道地中藥材基地,全部按照GACP標準實施規范化管理。企業引入的DNA條形碼物種鑒定技術,使甘肅半夏、當歸等藥材通過歐盟標準認證,成功打入國際市場。
“我們不是簡單收購藥材,而是共建質量標準、共創市場品牌。”盛實百草藥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道出了品牌共建的核心要義,天津企業帶來的不僅是資金,更是市場規則與品牌運營能力。2024年,該企業與甘肅18家企業簽訂了2.2億元訂單,帶動1700余農戶戶均年增收3萬元,形成“標準共建—品牌共塑—市場共享”的良性循環。
從單純的產品輸出到品牌價值共建,生動體現了東西部協作高質量發展的實踐。津甘兩地加快創新構建“雙循環”品牌體系,通過在天津港設立“甘味”直營店,建立起“甘味出海”通道,初步確定年銷售“甘味”農產品6萬噸;同時打造兩地創建的農文旅協作機制,帶動天津游客來甘肅旅游,2025年前五個月,天津來甘游客達34.2萬人次,同比增長7.2%。
品牌共建延伸至勞務領域。“津甘護工”品牌通過標準化培訓,使甘肅護工在天津醫療機構的就業率達85%,月均收入超6000元;新創設的“津甘飛手”“津甘汽修工”等勞務品牌,通過“訂單培養+定向就業”模式,帶動1.2萬名甘肅務工人員實現技能型就業。津隴兩地持續加大訂單化培訓就業的校企合作,推動甘肅36家職業學院與東部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建成東西部協作就業基地38個,已幫助11萬名農村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以品牌帶就業,以就業促增收,進一步助力甘肅鄉村全面振興。
從單向幫扶到雙向奔赴
從1996年中央確定對口幫扶以來,天津市作為幫扶甘肅脫貧縣最多、幫扶時間最長、幫扶成效最大的東部協作市,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和深厚的為民情懷,連續29年傾注真情實意,投入真金白銀,為甘肅輸送來源源不斷的“東部力量”。
“津隴協作雙方每年像‘走親戚’一樣積極開展互訪交流,圍繞區域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大戰略,推動協作幫扶工作持續向更高層次、更廣領域發展。”甘肅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王小平說。
“十四五”以來,天津市委、市政府堅決落實“四個不摘”要求,高位推動強引領、精準施策促銜接、社會協同聚合力,累計向甘肅投入財政援助資金超80億元,實施協作項目4500余個,選派干部人才5600人次;幫助引進企業700余家,到位資金136億元,幫助農村勞動力新增就業16.3萬人次,推動津隴東西部協作向縱深拓展,取得了顯著成效。
目前,“津隴共振興”已經成為天津企業到甘肅投資的重要平臺和東部產業向甘肅轉移的重要載體與重要品牌。天津市的幫扶內容已由單一捐贈資金物資幫扶,向資金、技術、人才、智力等多維立體組合式幫扶轉變。
近年來,甘肅堅持產業優先發展思路,推動協作資源、幫扶措施向促進產業發展聚焦聚力,將60%以上資金用于培育和壯大特色優勢產業,對34個幫扶縣的133個特色產業進行延鏈補鏈強鏈。全省各級深入實施“引大引強引頭部”行動和“優化營商環境全面提升年”行動,為天津企業提供全過程優質保障服務。
隨著我省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從天津落地到甘肅的企業數和投資額連年大幅增加,從2021年的11億元增加到2024年的66億元,促成奧群牧業、瑞農農業等一大批龍頭企業來甘投資興業,助力肉牛、肉羊、蘋果等特色優勢產業聚鏈成群。
從渤海之濱到隴原大地,跨越千里的協作已超越簡單的幫扶范疇,形成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發展共同體。正如甘肅天津商會會長孟兆立在2025“津隴共振興”大會交流發言中感慨道:“津甘協作近30載,已從最初的資源互補發展為今天的命運與共。甘肅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必然是廣大津商理想、有為的投資目的地,我們對甘肅這片熱土充滿信心!”(記者馬國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