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5-06-19
- 來源:甘肅日報
數字化時代,用好大數據,推動數字技術深度融入紀檢監察各項業務,是實現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二十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指出,以大數據信息化賦能正風反腐。我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結合實際探索推進大數據監督,不斷延伸監督觸角,拓展發現問題的渠道,推動信息化技術與紀檢監察工作深度融合,有效提升監督質效。
搭建平臺,暢通監督渠道
“數據顯示,該人員已經死亡,為什么還在報銷醫保費用……”日前,張掖市高臺縣紀委監委在鄉村振興監督信息平臺開展信息比對時發現,一名死亡人員仍在報銷醫保費用。
高臺縣紀委監委將該問題移交縣醫保局開展核查。經查,該人員家屬不僅未及時登記其死亡信息,還利用死亡人員身份繼續享受門診慢性病報銷待遇。隨即,縣紀委監委督促縣醫保局追回多報銷的醫保資金,并對相關責任人員作出處理。
“這個微信小程序我知道,之前我在上面反映的問題很快就解決了,大家可以關注一下。”近日,在張掖市甘州區沙井鎮政府門前,一位村民指著“清廉甘州”智慧監督熱線平臺宣傳海報,自發當起了宣傳員。
2024年,甘州區紀委監委積極探索數字賦能監督,打造集監督投訴、信訪舉報、問政咨詢、便民服務、信息發布、廉政宣傳等功能于一體的“清廉甘州”智慧監督熱線平臺,助力收集民情、集中民智、監督民事、維護民利、服務民生。
該平臺開設微信小程序,聯通基層小微權力“監督一點通”平臺、甘肅省鄉村振興監督信息平臺、12388舉報平臺、12345民生熱線等5個監督平臺,建立監督模型和算法,實現數據共享、互聯捕捉、動態更新和比對分析,讓調度決策更加科學高效。
據了解,“清廉甘州”智慧監督熱線平臺自去年5月上線運行以來,發布監督負面清單50余個,受理辦結社會監督意見220余條、投訴反映問題149個,答復辦結滿意度99%。
我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通過搭建各類監督平臺,進一步拓寬群眾主動參與監督、發現問題線索的渠道。同時,推動貫通多部門數據資源,打破信息壁壘,建立數據共享、分析、應用機制,有效推動各類監督主體形成監督合力。
省紀委監委統籌建設基層小微權力“監督一點通”平臺、甘肅省鄉村振興監督信息平臺,建立省市縣聯動、多部門協同的工作機制,印發工作規程,細化管理要求,定期通報使用情況,督促各級各部門完善公開數據、及時回復群眾訴求。截至目前,兩個平臺公示資金等信息8.2億條,覆蓋全省約2300萬人口,解決群眾投訴8萬多條,訪問量累計達6.2億人次。
蘭州市紀委監委積極推動與公安、組織、人社、編辦等部門建立酒駕醉駕身份核查線索快移協作機制,與民政、衛健等多個行業主管部門在鄉村振興、教育醫療、民生保障等領域,建立數據協同共享、定期更新機制,精準發現并查處了一批侵害群眾利益的違紀違法問題。
定西市岷縣紀委監委探索“大數據+監督”模式,依托基層小微權力“監督一點通”和定西智慧監督平臺,以惠民惠農資金項目為切入點,由各派駐紀檢監察組對監督單位相關業務系統開展定期監測,實現數據碰撞分析,持續強化動態監督。
注重質效,強化管理運用
近日,蘭州市紀委監委舉辦“紀檢監察大講堂”,邀請專家圍繞“人工智能發展及在紀檢監察工作中的應用”開展專題培訓;酒泉市紀委監委圍繞大數據分析應用技能舉辦為期5天的人才實訓基地第三期培訓班,推動將大數據技術深度融入審查調查工作;嘉峪關市紀委監委在全市紀檢監察系統政治能力提升班中嵌入大數據辦案課程,增強紀檢監察干部信息查詢、分析研判能力,提升監督執紀執法質效。
為進一步推進大數據辦案工作,從機制上打通數據信息共享壁壘,蘭州市紀委監委建立信息化工作機制,從嵌入專案、數據倒逼、協作配合、統籌共享4個方面,明確22條信息化賦能增效監督執紀工作措施,同時編發《大數據辦案工作指引(試行)》,幫助辦案人員高效獲取信息,挖掘數據價值。嘉峪關市紀委監委制定大數據辦案專用場所使用管理辦法,從總體要求、信息查詢、數據管理等方面對大數據運用作出詳細規定,以專業化、規范化讓大數據資源更好地為執紀執法賦能增效。
蘭州市各縣區積極探索大數據辦案新路徑。城關區紀委監委整合多個部門數據,形成跨部門全方位信息視圖,運用辦案大數據分析系統等平臺,有效提升辦案質效。西固區紀委監委督促區農業農村局建立詳實的全區資產資源登記臺賬,納入甘肅省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平臺,確保基層小微權力“監督一點通”按期完整提取數據。七里河區紀委監委運用大數據強化基層監督,通過對城鄉一、二類低保和鄉村公益性崗位補貼進行數據比對、關聯分析、篩選碰撞,發現重復享受互斥資金16筆,發現并轉化問題線索4件,處分4人。
在甘肅,大數據技術正深度融入監督辦案全過程,為正風反腐持續賦能。
嘉峪關市紀委監委以科技保障提質效,探索技審合成辦案模式,建立大數據專業分析隊伍,借助數據穿透分析,從海量數據中捕捉異常,將各類數據進行關聯分析和交叉印證,助力鎖定重點領域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問題線索。
國有企業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是紀檢監察機關監督的重點。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紀委借助數字技術,自主設計研發數字化云鏈紀檢平臺,主動捕捉和發現招標采購等過程中的潛在問題,進而確定監督重點和方向。例如,合同金額明顯超出市場價格,或某單位經常和同一家供應商簽訂合同,以及供應商跨單位跟隨領導人員等,都會被平臺自動識別為異常。對于這些異常,公司紀委運用平臺進一步分析研判,視情況開展線下核查。
蘭石集團紀委持續強化紀檢監察數字化建設和應用實踐,借助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打通陽光采購、合同管理、銷售管理、運營管控、“三重一大”等多個業務系統之間的數據壁壘,圍繞工程建設、招標投標、物資采購等重點領域監督,科學設置功能模塊,開辟線上監督通道,構建安全數據傳輸鏈條,有效運用數據碰撞、信息比對等手段,實現監督從線下人工查到線上一鍵調取的智能化轉變,助力快速精準發現問題。
線上+線下,推動效能提升
如今,“碼上巡”微信小程序越來越受到張掖市肅南縣群眾的認可。肅南縣委第四巡察組專項巡察大河鄉西岔河村時,當地群眾紛紛表示,通過這種方式反映問題非常方便。
針對近年來部分牧民異地借牧、外出務工,以及村民居住分散等情況,肅南縣委巡察辦積極探索,推廣使用“碼上巡”微信小程序,線上公開巡察監督范圍、內容、重點,打通反映問題的“綠色通道”。
“碼上巡”微信小程序收集群眾反映問題后,巡察組及時通過實地走訪、談話了解、下沉驗證等方式核實情況,做到“碼上知”、馬上查。同時,堅持邊巡邊查、邊核邊移、邊巡邊改,推動問題立行立改。
更好監督執紀,光靠大數據不夠,還要靠實打實的“腳板子”。我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在數字賦能強化日常監督的同時,堅持一線工作法,通過線上搜集、實地走訪、談話了解,線上線下“雙擎發力”,持續推動監督效能提升。
如在系統性整治民生領域突出問題過程中,我省建立“立體化”問題收集機制,線上依托信訪舉報、鄉村振興監督信息平臺等搭建“民聲直通車”,線下通過黨員干部下沉走訪捕捉痛點,既在“板凳會”“院落議”中面對面傾聽訴求,又用大數據分析梳理高頻問題,精準有效鎖定群眾急難愁盼,推動把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
天水市秦州區紀委監委充分利用甘肅省鄉村振興監督信息平臺和基層小微權力“監督一點通”服務平臺功能,實現群眾線上隨時監督,群眾可以通過手機端對鄉村振興項目實施、資金使用以及小微權力運行情況進行實時查詢和監督,發現問題可一鍵投訴舉報。同時,線下組織紀檢監察干部、村(居)務監督委員會成員深入基層一線,對大數據比對發現的問題線索進行實地核查,開展入戶走訪,廣泛收集群眾意見建議,形成線上線下聯動的監督格局,確保監督無死角、全覆蓋。(記者馬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