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5-07-22
- 來源:甘肅日報
祁連山是我國西部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近年來,我省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圍繞鞏固放大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成果,知責于心、擔責于身、履責于行,著力守護祁連山自然生態安全邊界,助力打造寧靜祥和美麗富足的祁連新貌。
規劃引領
優化國土空間布局
突出保護優先,推動祁連山地區5市11縣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落地實施,劃定生態保護紅線5.38萬平方千米,占全省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的42.87%。嚴格規劃執行和用途管制,禁止不符合管控要求的項目建設,允許建設的項目必須最大限度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祁連山自然保護區內144宗礦業權全部退出,支撐祁連山地區綠色高質量發展的空間格局日益完善。
綜合施策
科學開展修復治理
著眼提升祁連山地區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2023年以來,累計安排生態修復和地質災害治理項目31個,資金2.16億元。大力推動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爭取到中央補助資金3億元。扎實推進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累計搬遷祁連山地區6類區域群眾3.99萬戶,復墾復綠土地2.1萬畝,推動構建和諧人山關系,讓祁連山更好地得到休養生息。
強基固本
抓實基礎調查評價
圍繞摸清祁連山地區自然資源資產家底,完成河西走廊內陸河流域水資源基礎調查、地下水動態監測評價、林草濕荒普查、祁連山內陸河流域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環境破壞情況等調查評價任務,形成翔實調查成果。祁連山國家公園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清查試點工作圓滿收官。依據查清的資源資產實物量和價值量,編制《祁連山國家公園自然資源資產保護和使用規劃》和《國家公園自然資源資產價值評估技術規程》,打牢科學合理開發利用基礎。
科技賦能
完善共享共治機制
建成祁連山實景三維場景并預設祁連山國家公園標識系統,持續對已退出礦業權、旅游和水電項目整治修復情況進行監測分析,直觀展示修復治理成果。加快自然資源“一張圖”建設,通過主動“送圖上門”,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工作對接,收集匯總相關行業部門最新數據成果,動態更新“一張圖”,形成自然資源管理“一張圖、一套數、一個平臺”,構建多部門共享共用共建共治的長效機制,共同守護美麗祁連的綠水青山。(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