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5-08-19
- 來源:甘肅日報
8月5日,由中宣部“學習強國”學習平臺聯動我國陸路邊境九省區推出的大型融媒體報道《沿著邊境看中國》第二季甘肅篇圓滿收官。此次報道工作中,“學習強國”學習平臺聯動省內各級報道力量,陸續推出原創稿件30條、直播1場,項目融媒體矩陣共聯合發稿539條,全方位呈現了甘肅邊境地區高質量發展成果,生動講好新時代甘肅故事。
作為甘肅省唯一的邊境縣,肅北蒙古族自治縣以壯美的草原戈壁、濃郁的民族風情、蓬勃的發展活力,成為展現甘肅邊疆風貌的主要窗口。此次融媒體報道項目中,“學習強國”學習平臺與甘肅省、酒泉市、肅北縣的融媒體記者共同組建報道團隊。記者們深入肅北縣,行進總里程超過4000公里,圍繞鄉村振興、綠色發展、愛國戍邊、“一帶一路”、民族團結五大主題開展行進式、體驗式報道。同時,項目集納了甘肅省內多家媒體、中國國家地理等單位供稿的相關優質稿件近70條,全方位展現了甘肅邊境地區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創新探索與取得的顯著成效。
小切口里看發展 小故事中見真情
大型融媒體報道《沿著邊境看中國》第二季緊扣遼闊邊疆地區作為維護國家安全和邊疆穩定的重要屏障、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區域,具有打通雙循環重要節點的重要功能開展報道。從守邊家庭的奉獻到邊城發展的蝶變,從生態守護者的堅守到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創新,報道生動展現著邊疆人民團結奮進、共筑中國夢的精神風貌,邊疆地區的發展之興、文化之韻、生態之美。
凡人小事彰顯戍邊情懷——在馬鬃山鎮明水村,村民趙興芝打開家中塵封多年的榮譽箱,邊境郵遞員明久爾的事跡讓網友們紛紛留言表達敬意;以生態微光照見綠色發展——在鹽池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護鶴人色擁軍如數家珍般講述黑頸鶴孵化成功率如何從60%提升至85%,一個細節展現出祁連山國家公園生態保護的重要成果;以非遺技藝展現文化傳承——在肅北縣城,記者精心拍攝“騰格爾的胖奶奶”才恩道溫暖治愈的笑容,“笑著,把日子過成詩”,引發網友們大量留言。
通過一個個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鮮活故事,《沿著邊境看中國》第二季甘肅篇全景式展現了鄉村振興、民族團結、生態保護、興邊富民、文化傳承等領域的生動實踐與豐碩成果。這些報道,是隴原兒女守土盡責、奮發有為精神風貌的集中展現。
四級聯動高效率 立體推進匯強音
在省委宣傳部的大力支持和協調幫助下,報道工作組在2024年聯合執行《沿著邊境看中國》第一季甘肅篇工作經驗基礎上,快速組建聯合宣傳報道團隊,高質量、高效率完成項目工作。
甘肅省執行工作具體由省委講師團牽頭,與“學習強國”學習平臺項目團隊密切配合,共同推進采訪報道和展播運營工作,確保項目作品質量優秀、展播工作有條不紊。甘肅日報社、甘肅省廣電總臺、甘肅日報報業集團、“學習強國”甘肅學習平臺全方位配合項目工作,在攝制、運營、分發等方面呈現出我省融媒體能力建設的積極成果。酒泉市委宣傳部抽調優秀創作力量,高質量完成采訪報道工作,并有效配合肅北縣、協調玉門市開展工作。肅北縣委宣傳部成立工作專班,最大程度保障了項目順利實施。
時長130分鐘的直播《走進肅北非遺館 感受雪山蒙古族的文化魅力》由“學習強國”學習平臺3名記者和甘肅廣電總臺1名記者共同出鏡錄制,“學習強國”學習平臺、甘肅學習平臺,新甘肅、每日甘肅網、奔流新聞、視聽甘肅、絲路明珠網、中國甘肅網、西北角,云上酒泉、肅北融媒、大美肅北等項目融媒體矩陣同步發布。“臺網端微屏”同頻共振,讓項目實現傳播聲量、傳播效應雙豐收。
踐行“四力”出精品 壯美邊疆展新顏
項目報道團隊堅持以小切口呈現大主題,以小視角折射大圖景。從沿著國道看馬鬃山鎮的山鄉巨變,到跟隨配備旋翼機的邊境警隊開展高空巡邏;從探訪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感受雪山蒙古族服飾、肅北剪紙的精湛技藝,到站在肅北雪域“村BA”總決賽現場,體驗體育與文化交融的酣暢淋漓,再到近距離圍觀黑頸鶴、北山羊、雪豹等珍稀野生保護動物,探訪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一個個正在發生的邊境場景、邊境故事,讓此次報道不僅是一次成果展示,更是一場精神的傳承與共鳴。
記者們親身感受邊疆地區的生活,體悟民族團結的深情,深入了解邊疆地區發展理念,全面記錄邊疆經濟社會蓬勃發展的新成就、新氣象。記者們自覺踐行“四力”要求,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努力打造思想性、觀賞性俱佳的優秀作品。一件件融媒體作品跨越屏幕飛入千家萬戶,激發了廣大網友對祖國壯美邊疆的熱愛與自豪,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從茫茫戈壁到雪山草原,從戍邊情懷到發展脈動,《沿著邊境看中國》第二季甘肅篇記錄的每一個瞬間、每一份堅守、每一次蝶變,都凝聚著邊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奮斗,彰顯著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強大力量。這些來自祖國西北角的鮮活故事,將激勵更多人關注邊疆、守護邊疆、建設邊疆,共同繪就國家繁榮、民族團結、邊境安寧的嶄新圖景。(記者牛巧麗 通訊員畢瓊 張啟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