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5-07-25
- 來源:隴南日報
隴南日報通訊員 劉治學 王曉勇
鄉村振興,產業為基。宕昌縣竹院鄉探索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規范化機制,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完善產業配套設施,擴大種植規模,拓寬銷售渠道,用木耳產業架起致富橋梁,鋪就了一條特色鮮明、活力充沛的富民強鄉之路。
在竹園鄉木竹院村的林下木耳種植基地里,一簇簇肥嫩的木耳黑得發亮、潤得透澤,像一把把撐開的小傘,簇擁著掛滿了林間空地,這被村民們親切地稱為“林下黑金”的寶貝,正迎來一年一度的豐收季。
下杜村的何樹英在縣城照顧孩子上學,孩子放暑假回家后,她便一頭扎進產業園務工。何樹英手腳麻利,一會兒就采滿一籃木耳。
“我們竹院鄉的這個木耳產業園非常好,規模大、產量高,附近留守的婦女,在家的老人都可以來干活,活路也輕松。一天能掙一百多元,老人娃娃也照顧了。”何樹英告訴記者,趁著暑假好好干一個月,為秋季開學陪學掙點生活費。
先鋒引領,黨旗增彩。在木竹院村林下露天木耳產業基地和木耳生產車間,還活躍著一支由機關黨團員組成的助農志愿者,通過主題黨日活動的形式,參加義務勞動,采收晾曬木耳,在產業一線踐行青春擔當。
竹院鄉機關干部郭月霞說,“木耳產業是我們鄉助農增收的一項富民產業,參加此次木耳采摘主題黨日活動,是我們青年干部開展黨性鍛煉的一種方式。我們要在產業發展一線鍛煉自己,做一名鄉村振興的實踐者。”
近年來,竹院鄉堅持把發展產業促民增收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依托本地資源稟賦,爭取幫扶單位大力支持,積極謀劃發展“短期能增收,長期能致富”的林下露天木耳產業。在關頭峽河谷地帶的大草坡、木竹院村建立產業基地,建設晾曬、儲存等設施6座,配備自動澆灌、智能看護、氣象監測等智慧設備,實現規范化種植,并成功注冊以食用菌為主的“竹小院”農特產品綜合商標,取得綠色食品認證。2025年,種植露天木耳100畝,50萬棒,預計年產干木耳30噸,產值達180余萬元,有效解決鄉內群眾就業難、增收難問題。
正在木耳產業園里照看澆水的木竹院村委會副主任鄧貴成告訴記者:“今年木耳長勢好,已采了三茬。木耳產業是朝陽產業,我們要舉全村之力發展好木耳產業,強化產業管理營銷,不斷提高產業效益,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壯大村集體經濟。”
拓展市場銷售渠道,打響“竹小院”品牌,激發產業活力。通過駐村幫扶工作隊搭建電商營銷平臺,“竹小院”木耳銷往全國各地。2024年與北家姓餐飲集團簽署木耳專供框架協議,與中國移動公司內銷平臺達成供貨協議。2025年,“竹小院”入選“甘肅甄選”農產品目錄,與甘肅俏山貨農副產品有限公司達成產品加工、經營、銷售協議。依托竹院村中央扶持資金70萬元,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引進木耳、蜂蜜及養生茶標準化生產線,進一步延長產業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