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5-08-07
- 來源:定西日報
新定西·定西日報記者?王亞雄
盛夏時節,渭水源頭熱浪奔涌著發展的活力:秦腔名家大型演唱會火爆出圈、14.7萬畝GAP藥材基地生機盎然、“垃圾革命”整村推進大見成效、城區供熱“冬病夏治”緊鑼密鼓……2025年,渭源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上半年地區生產總值31.9億元,增長8.6%;固定資產投資23.7億元,增長17.7%,連續48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
工業脊梁挺起發展新高地
渭源縣聚力實施“強工業”行動,工業經濟量質齊升。上半年規上企業“大家庭”再添2名新成員,總數達到37家,較2020年增長超4倍。培育中藥材GMP認證企業32家,億元級企業達11家。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升至10.3%,四年躍升7個百分點。總投資20億元的北京申城農產品精深加工項目將建成西北首個“大食物觀”高新技術產業集群。
堅持“項目為王”,推行全周期管理機制,121項市列清單項目實現全面開復工,總投資額達256.5億元,累計完成投資42.5億元。“引大引強引頭部”行動簽約項目24個、總投資89.6億元,落地22個。對接北京同仁堂等知名企業58家。
特色產業“鏈”動鄉村新圖景
七月流金,渭源的田野鄉間躍動著產業勃發的生機。全縣打造核心基地17個3.4萬畝,“藥薯畜菜游”五大特色產業全鏈升級,為高質量發展匯聚澎湃動能。
中醫藥產業“金字招牌”更亮。全縣種植總面積35萬畝,建設GAP基地14.7萬畝,占全省總量的近半數,全產業鏈產值達56億元。
馬鈴薯產業“種業領跑”。播種面積達40萬畝,投入2.7億元實施優質種薯繁育工程,4條現代化“定西寬粉”生產線滿負荷運轉,全產業鏈產值達32億元。
畜草產業“升規增效”。建成3個規模化基地、15個專業村、10個飼草基地、485個標準化養殖場,發展規模養殖戶超1萬戶。新建牛羊屠宰場貫通產銷兩端,全鏈產值達37.6億元。
蔬菜產業“邁向高端”。對標“省級高原夏菜產業園”,建成2000畝核心示范區,發展設施蔬菜5600畝,輻射帶動全縣蔬菜種植面積突破10萬畝,全鏈產值達10億元。
文旅融合“活力迸發”。加快籌建“渭源歷史名人館”,推出精品旅游線路10條,成功舉辦西北五省區秦腔名家大型演唱會等文旅活動70項140場次。上半年全縣接待游客209.2萬人次,同比增長9.5%;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0.8億元,增長6.9%。
城鄉蝶變繪就宜居新畫卷
環境更美、城市更新、鄉村更凈,成為渭源當下的真實寫照。
城市品質“精致躍升”。文旅新城與生態科創城雙輪驅動,新增車位1627個、建設新房2856套,縣城建成區面積擴大至6.8平方公里,城鎮人口增至9萬人,城鎮化率達33.3%。總投資3.9億元的集中供熱項目竣工在即,13條市政道路煥新升級,2個主題公園增綠提靚,人均綠地面積達19.1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35.6%。
和美鄉村“煥發新顏”。高質量推進2個“省級和美鄉村”、10個發展類村莊改造提升和4個鄉村建設示范村升級。“垃圾革命”整村推進,3475萬元智能生態環衛一體化項目高效運行,鄉村“環境美”成為最鮮活的振興名片。
生態底色“更加鮮亮”。縱深推進“綠滿渭源”行動,完成營造林7.68萬畝,實施通道綠化197.6公里,全民義務植樹171.2萬株,森林覆蓋率達18.6%。
民生厚植幸福溫暖底色
渭源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將發展成果轉化為群眾可感可及的幸福溫度。
就業飯碗端得更穩。實施“務工就業雙輪驅動”,上半年舉辦招聘會4場次,提供崗位8545個,輸轉勞動力7.3萬人,實現勞務收入15.8億元。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892萬元,新增城鎮就業920人。
學教醫衛優化提質。投入1.32億元實施教育項目21個,新增學位1980個。深化醫療改革,4家縣級醫院與省人民醫院等建立緊密醫聯體、專科聯盟,優質資源“下沉”賦能縣域醫療層級“提升”。
社會保障兜底有力。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參保率達98.3%,養老保險參保率達98.7%。深入開展“結對幫扶·愛心渭源”行動,幫辦實事1588件;為2271名農民工追回被拖欠工資4108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