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5-08-21
- 來源:張掖日報
張旭東
近年來,民樂縣錨定“生態優先、產業升級”目標,將飼草種植與畜禽養殖深度綁定,通過全鏈條布局、數智化賦能、循環化利用,讓“草”成了富民的“綠金子”,讓“畜”成了增收的“活資產”,走出了一條種養協同、生態循環的鄉村振興新路徑。
在六壩鎮,華瑞農業5萬只肉羊數字化育繁推一體化示范園的智慧牧場系統高效運轉。通過“e養羊”平臺,技術人員可實時監控每只羊的體溫、進食量和運動軌跡,配合全日糧精準配料系統,實現飼料利用率提升15%,養殖成本降低20%。“我們自主研發的智能化管理系統讓養殖周期縮短1個月,每只羊可多增收80元。”華瑞農業負責人介紹,該項目年繁育優質種羊2萬只、出欄育肥羊3萬只,通過“公司+農戶+合作社”模式,帶動周邊20戶專業戶年均增收超6萬元。
智慧化轉型并非個例。民聯鎮萬頭肉牛標準化繁育基地引入智慧牧場ERP系統,通過精準飼喂和實時監控,每頭牛育肥周期縮短1個月,節約成本300至400元,預計年繁育肉牛1.2萬頭,帶動200余戶農戶發展飼草種植和肉牛育肥。洪水鎮葉官村千頭牛育繁基地通過基因族選育和胚胎移植技術,培育荷斯坦、西門塔爾等優質品種,今年投產后預計年利潤達500萬元,提供就業崗位20個。
民樂縣以“草畜配套、循環利用”為路徑,將養殖廢棄物轉化為綠色資源。位于六壩鎮的畜禽糞污資源化處理中心,日處理糞污285噸,通過厭氧發酵技術日產沼氣5500立方米、有機肥280噸,全部還田用于2500畝農田,實現糞污零排放和土壤肥力提升。“我們將牛糞與秸稈混合制漿,形成‘秸稈——飼料——糞便——肥料——牧草’的循環鏈,每年減少化肥使用量300噸。”華瑞農業項目負責人表示。
秸稈綜合利用更是民樂縣的“生態名片”。通過“聯戶青貯分戶使用”“集中青貯分散銷售”等模式,全縣秸稈飼料化利用率達85%以上,年轉化秸稈30萬噸,既解決了焚燒污染問題,又為養殖提供了低成本飼料。甘肅鴻飛生物公司還將秸稈基料化,培育出香菇、平菇等食用菌,年產值超500萬元,帶動300余人就業。
民樂縣以草畜產業為紐帶,推動“種養加銷”全鏈條融合。在良種繁育端,建成華瑞農業肉羊核心育種場等4個國家級育種基地,畜禽良種覆蓋率達93%,年提供優質胚胎2萬枚。在加工流通端,培育“華瑞牧場”“銀河”等11個“甘味”品牌,開發羊肉分割產品、乳制品等42款深加工產品,全產業鏈產值突破7.5億元。在聯農帶農端,創新“投種還羔”“托管代養”等模式,農戶通過養殖良種母羊,每只可獲150元飼養管理費,年收益增加4萬元。
“我們通過‘五良’技術的集成應用,實現了草畜產業從‘量增’到‘質變’的跨越。”縣農業農村局負責人介紹,截至6月,全縣畜禽飼養量達330萬頭只,規模化養殖比重75%,糞污綜合利用率95%,畜牧業增加值占一產比重提升至35%。
民樂縣草畜結合的實踐,既夯實了生態保護的根基,又激活了農業產業的潛能,更拓寬了農民增收的渠道。下一步,民樂縣將持續深化種養協同機制,在良種培育、智慧管理、品牌打造等方面精準發力,推動草畜產業向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更強勁的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