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5-09-04
- 來源:隴南日報
隴南日報通訊員?楊彥龍
眼下,禮縣紅河鎮大棚西瓜種植基地迎來豐收季,圓潤飽滿的西瓜綴滿藤蔓,田間地頭洋溢著喜悅。這片依托得天獨厚自然條件,“黨建+企業”攜手打造的“甜蜜基地”,不僅孕育出高品質的西瓜,更成為當地產業升級、群眾增收的“新引擎”。
紅河鎮平均海拔1700米,年平均氣溫6.8℃,無霜期180天,早晚溫差大的獨特氣候,賦予了西瓜糖分積累的絕佳條件。近年來,紅河鎮瞄準產業結構單一的痛點,引進禮縣創新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投資650萬元流轉約500畝土地,建成了集種植、采摘、觀光于一體的大棚西瓜種植基地。千余座標準化大棚整齊排列,在川壩地帶鋪就一幅現代農業新圖景。
“以前地里種玉米、小麥,一年忙到頭也剩不下多少錢。現在土地流轉出去,不僅每年能拿到固定租金,還能在基地打工掙錢,日子越來越有奔頭!”正在大棚里打理西瓜的紅河村村民笑著說。據了解,基地通過土地流轉帶動周邊農戶戶均增收約1300元;同時吸納200多名周邊群眾就近務工,人均年增收入超6000元,讓群眾在家門口實現了穩定增收。
產業的“甜頭”不止于此。按照規劃,基地預計每座大棚年收益7000元,年產值可達1000萬元左右。更值得期待的是,結合秦皇湖農文旅融合發展布局,基地未來將謀劃套種奶油草莓、圣女果等,打造集采摘體驗、觀光旅游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綜合體,讓“賣產品”向“賣體驗”延伸,推動農文旅產業深度融合。
銷路方面,企業采取錯峰銷售的方式,與廣東等地商家建立了穩定高效的合作關系,實現了統一收購、產銷精準對接。成熟的西瓜通過這一渠道,能夠快速走向全國市場,確保了產品的新鮮度和市場競爭力。首批西瓜的快速售罄正是這一高效流通體系的成功驗證。
從昔日的普通農田到如今的高效農業產業基地,紅河鎮大棚西瓜種植基地用實實在在的效益證明:黨建引領、企業帶動、群眾參與的產業模式,正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強勁動能。隨著后續批次西瓜的陸續成熟,這份“甜蜜”產業將繼續惠及更多農戶,共享產業發展的“甜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