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5-09-08
- 來源:每日甘肅網-甘肅日報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于曉明?通訊員?李淑芳
日前,在酒鋼集團煉軋廠內,4200毫米寬厚板產線旁,伴隨著機器的陣陣轟鳴,第一塊鋼板緩緩下線。這標志著酒鋼集團煉軋廠工藝裝備提升及產品結構調整項目投產。自此,項目進入試生產階段,開啟了酒鋼在鋼鐵生產領域的全新征程。
一鍵煉鋼、全自動軋鋼系統搭配萬噸軋機,產出西北最厚、最強鋼板,寬度達到3800毫米、最大單重32噸;智慧煉鋼系統可自動調整187項參數,配合結晶器專家系統使鑄坯合格率達99.8%;鐵水一罐制運輸技術年節約標準煤1.2萬噸,干法除塵系統更將粉塵排放量控制在每立方米8毫克以下,優于國家超低排放標準……走進項目現場,處處可見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趨勢。
作為甘肅省列重大建設項目,酒鋼集團煉軋廠工藝裝備提升及產品結構調整項目是酒鋼集團破解發展瓶頸、推動鋼鐵產業向高端化轉型的關鍵之舉。依托該項目,酒鋼集團傳統鋼廠迭代升級為現代化產業基地,推動產品實現“從普鋼到特鋼”的核心跨越,為酒鋼搶占國內高端材料市場注入了強勁的發展動能。
破局:從零開始闖新路
“前年冬天,眼瞅著2800毫米中厚板產線再次因設備故障停機,我心里像壓了塊冰疙瘩。”項目機械組組長、煉軋廠老職工屠海道出了煉軋廠工藝裝備提升及產品結構調整項目啟動前的困境。
過去,1985年投產的煉軋廠,曾是酒鋼鋼鐵產業的“頂梁柱”。1998年建成的2800毫米中厚板產線,更是酒鋼的“功勛產線”。
如今,這條設計年產50萬噸的產線已跟不上時代步伐。設備老化拉低生產效率,勞動生產率、生產成本雙雙落后于行業水平,生產的產品性能、單重、寬度滿足不了市場需求,訂單量逐年萎縮。
“客戶要3米寬的風電用鋼,咱最多軋到2.65米,只能把機會讓給別人。”煉軋廠銷售管理室市場信息主管申富祖的無奈,道破了結構性矛盾的尖銳。
西北地區超550萬噸的市場空間里,酒鋼集團卻常因產品規格受限“望單興嘆”。
產品單一、規格受限,讓“酒鋼造”產品在市場爭奪中落于下風,無法充分釋放其區域優勢與品牌影響力。
“實施煉軋廠工藝裝備提升及產品結構調整項目,新建4200毫米寬厚板生產線,不是選擇題,是生存題。”酒鋼集團宏興鋼鐵股份公司領導班子在項目論證會上的話擲地有聲。
2021年4月,酒鋼拉滿弓,與中冶賽迪、中冶南方分別簽訂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合同。接下來的一年時間,雙方團隊綁在一起干,論證、考察、爭論,只為打磨出最好的方案。
“論證時,我們跑遍了國內所有大型寬厚板生產線,技術方案改了17稿,筆記記了23本。”項目工程組組長常杰偉回憶道。
去年2月28日,項目正式破土動工。自此,酒鋼集團走上了破冰煥新的產業升級道路。
實干:不畏艱難拼出奮進路
河西走廊的冬天,戈壁灘上零下22攝氏度,風吹起來跟刀片似的,焊接工人戴三層手套卻依舊握不住焊槍。
這樣的環境下,混凝土養護是大難題。技術人員想了個招:采用“電伴熱+棉被蓋”的方式施工,每小時測一次溫度,以此保證混凝土的強度;工人們輪流干,干滿15分鐘就沖進彩板房暖和一下身體。
“項目進度不是追出來的,是規劃出來的,更是拼出來的!”項目團隊心里門兒清。面對工期緊、任務重,酒鋼集團項目團隊統籌協調、科學管理,參建單位堅守“高起點、高標準、高要求”,結合西北天氣特點,精準規劃各階段目標。
開工期間,煉鋼連鑄、寬厚板生產線等多區域施工同步推進,高峰期3000名建設者同時作業。為破解這種多線并行、規模會戰的復雜局面,項目團隊緊盯目標、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嚴把質量、安全、進度三道關。
施工現場,工程車輛往來如梭、引擎轟鳴,建筑工人或綁扎鋼筋,或澆筑混凝土,身影不停穿梭。天寒地凍時,工人們頂風冒雪;酷暑難耐時,工人們即便汗流浹背,也沒有片刻的停歇。
去年9月起,寬厚板廠房鋼結構封頂、1號及2號轉爐推爐等關鍵節點順利推進;
今年1月18日,軋機牌坊吊裝,寬厚板的“心臟”主軋機進入安裝階段;
4月29日,煉鋼連鑄單項工程熱試投產;
8月28日,4200毫米寬厚板單項工程建成投產,項目團隊創造了547天建成投產的行業紀錄,68項重點設備全部選用行業明星品牌,41項重點分項工程實現100%舉牌驗收,質量事故為零。
“從項目破土時的戈壁荒灘,到一座現代化新廠零事故、零尾項提前建成交工,每一步都浸透著團隊的汗水與堅持。”中冶賽迪項目經理李方奇感慨地說。
煥新:數智賦能蹚出升級路
轉爐煤氣回收量33kgce/t、蒸汽回收13kgce/t……項目中央控制室的電子屏上,監測數據實時跳動。數字背后,是項目智能制造展現出的硬實力。
在這座新廠房里,數字孿生技術像只看不見的手,將生產流程的各環節都改了樣——
“當年建老廠,我們憋著一股勁要煉出符合市場要求的好鋼。老廠靠力氣,新廠靠智慧,這真是差著代呢!”煉軋廠設備能源室工程師馬廣群的贊嘆,道出了新老產線的本質不同。
智能煉鋼系統與板坯結晶器專家系統精準協同,讓連鑄坯生產效率提升20%,廢品率壓減至0.2%,躋身國內一流;
彎輥及CVC竄輥板形控制技術破壁而出,實現酒鋼板材在區域市場的全規格、全品種覆蓋;
AI智慧煉鋼、工業機器人與結晶器專家系統深度融合,并集成天車定位、激光測距等技術,構建起煉鋼全流程智能管控網,推動關鍵崗位邁入無人化智控時代,人工成本直降30%;
…………
寬厚板生產實現了全自動、高精度、高品質、低成本目標。
不僅如此,生產全流程的綠色發展底色愈發鮮明。與老產線相比,新產線噸粗鋼碳排放量從351.51千克降至267.94千克,降幅達23.77%。
“項目融合了十余項前沿技術,從原料入廠到成品出庫,每個環節都經過上千次模擬優化,既守住了產品高質量,又跑出了生產高效率。”酒鋼集團煉軋廠工藝裝備提升及產品結構調整項目部工藝組軋區工藝責任工程師張國元說。
項目投產后,煉軋廠將釋放強勁產能:年產合格連鑄坯230萬噸、寬厚板120萬噸。其中,核心裝備4200毫米寬厚板生產線,一舉填補甘肅無大寬幅軋機的空白。生產的產品厚度從6至40毫米拓展到6至100毫米、寬度從2800毫米拓寬至3800毫米。新生產線將與現有2800毫米產線形成高效互補,推動酒鋼中厚板在西北區域的市場份額提升至35%,成為西北區域內裝備最先進、品種最齊全、規格覆蓋最廣的中厚板產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