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5-09-11
- 來源:天水日報
秦蓉
金秋的秦州,大地鎏金,萬物競秀。從白蕓豆飄香的田野到玫瑰綻放的棚室,從連翹鋪展的荒坡到葡萄垂掛的園圃,各鄉鎮立足資源稟賦,以“一村一品”為筆,繪就了一幅產業多元、村美民富的鄉村振興新景象。
在大門鎮,千畝白蕓豆迎來豐收。沿著“白蕓豆產業線”望去,藤蔓纏繞的豆架上,村民們正熟練采摘,農用車滿載豆角穿梭于村道。“今年每天運走30余噸,按每斤2元算,預計收入800余萬元!”大門鎮負責人介紹,通過繪制“產業地圖”,當地平原種糧、河川種菜、坡地種藥、特色養殖的多元布局,讓土地效益實現最大化。
不止“豆”文章,大門鎮的玫瑰產業同樣亮眼。上街村金滿園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蒸餾車間里,玫瑰純露晶瑩透亮;田于村鮮切玫瑰產業園內,9萬余株玫瑰競相綻放。“小產業”串起“大鏈條”,花卉種植、加工、銷售的融合發展,為村集體和村民拓寬了增收路。
關子鎮石咀村的香蕉梨同樣“梨”不開好光景。沙土地透氣性佳,320畝梨園碩果盈枝,收購價達每斤2.7元,小戶年入兩三萬,大戶穩賺三四萬。“種梨勁頭足,日子更有奔頭!”村支書趙金帥笑著說。
作為農業增效的支柱產業,秦州區中藥材種植正邁向規模化、品牌化。秦嶺鎮3.5萬畝連翹進入采摘期,4個千畝基地、育苗大棚、加工廠等全產業鏈條,讓“中國連翹之鄉”名副其實——預計今年總產值8000余萬元,帶動400余人務工增收150萬元。“每天摘40斤,掙100多塊補貼家用。”梨樹村村民王歲琴的話,道出了產業聯農帶農的實效。
牡丹鎮的中藥材版圖同樣精彩:6000余畝流轉土地上,山楂、金銀花、連翹等30余個品種交織成“產業矩陣”;天水興華榮生態農業公司流轉7個村的土地,打造多樣化種植基地,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目前,全區中藥材種植面積達9.6萬畝,年產值4.8億元,7大基地、3家龍頭企業、28家合作社,撐起了特色農業的“半壁江山”。
產業興旺,科技添翼。楊家寺鎮680畝蔬菜良種繁育基地里,茄科、葫蘆科等蔬菜分區栽種,這里不僅是豐收現場,更是“種子實驗室”——綠番茄、黑番茄、五彩番茄等“種子母本”掛滿枝頭,經風選、重力篩選、色選等工序,產出100%合格的優質種子。“西葫蘆畝產種子80公斤,西紅柿60至100斤,帶動180戶農戶年增收200萬至230萬元。”基地負責人劉興林說,科技賦能讓“一粒種子”撬動良種繁育大產業。
在守牢糧食安全底線的同時,秦州區以“穩面積、增單產”雙輪驅動,打造萬畝以上糧食示范片帶6個、千畝示范點50個,完成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1.4萬畝,32.66萬畝小麥、18.4萬畝冬油菜顆粒歸倉。
鄉村既要“富口袋”更要“美環境”。上半年,20個和美鄉村高標準打造,10個省級示范村脫穎而出;14個鎮新修產業路30余公里,16鎮開展環境整治“百日行動”,垃圾清理、污水治理、道路硬化……群眾幸福感在家門口升級。
從“一村一品”到“一鎮一業”,從產業興旺到治理有效,秦州區的鄉村振興之路正邁出堅實步伐。接下來,秦州區將持續引進龍頭企業,完善‘企業+基地+農戶’模式,強化科技支撐,讓特色產業更‘特’、鄉村底色更‘亮’、農民日子更‘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