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5-09-19
- 來源:每日甘肅網-甘肅日報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安東
“園區建了流動黨員服務站,黨組織關系終于落地,我又找到‘家’了!”近日,在秦安縣工業集中區流動黨員服務站,天水未來居新型環保建材有限公司工人喬斌捧著組織關系介紹信,對記者說,“前兩年在外地打工,組織關系跟著‘漂’了三年,過組織生活都得請假趕回去,有時候實在抽不開身就只能‘缺席’。”如今,園區把黨支部建到生產線旁,他抬腳就能進“紅色驛站”。
今年以來,秦安縣縱深推進“五區”黨建工作,聚焦園區工業企業集聚、人員流動頻繁、黨建基礎薄弱等實際情況,以建強組織堡壘、激活黨員動能為重要抓手,推動黨建工作與園區發展同頻共振。1至8月,園區實現工業總產值1.68億元,新培育規上企業1家,黨建真正成了看得見的生產力。
組織“全覆蓋”——讓流動黨員“離鄉不離黨”
“過去抓黨建,園區是‘薄弱帶’。”秦安縣工業集中區黨工委書記孟三剛坦言。為此,秦安縣建立“縣委統籌、部門聯動、園區主抓”三級責任制,定期召開協調會,及時破解黨建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挑戰。針對非公企業特點,推動18家非公企業完成“黨建入章”,5名企業負責人兼任黨組織書記,讓黨建工作與企業發展深度融合。同時,新建2個黨員活動陣地和1個流動黨員服務站,為黨員打造了“暖心之家”,讓流動黨員“離鄉不離黨、流動不流失”。目前,園區在冊黨員已達132名,其中流動黨員15名,全部納入動態臺賬。
“我們深入實施園區‘兩個覆蓋’攻堅行動,通過實地摸排、動態臺賬管理,采取單獨組建、區域聯建、行業統建等方式,組建9個黨支部,覆蓋21家‘三有’企業,黨組織覆蓋率為100%。”秦安縣委組織部副部長陳小剛介紹,同時選派7名黨建指導員結對21家企業,精準指導黨建工作開展;在此基礎上,同步建強群團組織,組建工會10個、團組織3個、婦聯4個。
黨員“打頭陣”——把示范崗搬到生產線上
“地膜污染問題一直是亟須解決的難題,傳統地膜拉伸負荷較低、易斷裂,重復利用效率和回收率不高。”在福雨塑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里,黨員示范崗負責人王智勤盯著生產線眉頭緊鎖。作為公司技術骨干,他在“三崗聯創”活動中承諾“攻克3項生產技術難題”,研發專用耐候功能地膜正是難題之一。
功夫不負有心人,王智勤主持研發的“一膜兩年用專用耐候功能地膜”項目取得了重大突破。這種地膜通過特殊的配方和工藝設計,有效解決了傳統地膜污染問題,其耐候期能夠滿足前后兩茬種植作物的全生育期,使用后最大拉伸負荷、斷裂標稱應變等力學性能指標良好,便于回收,回收率可達90%。同時,該產品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提高了農作物產量和品質,在甘肅、陜西、寧夏等多地推廣應用后,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作為黨員,承諾了就得辦到,在崗位上帶著大家往前沖,才對得起胸前的黨員徽章。”王智勤的話擲地有聲。
干部“跑企業”——把辦公室搬到項目一線
“真沒想到,反映用工難不到10天就解決了!”說起去年夏天的用工難題,甘肅法途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牟文鵬記憶猶新。“去年夏天訂單爆棚,眼看訂單就要到期,可車間突然缺了10名熟練工,急得我滿嘴起泡。”他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向包聯企業的園區黨員干部王曉反映了情況。
包聯干部王曉得知后,協調人社部門的工作人員來企業調研,第二天就協調舉辦了專場招聘會,從周邊村鎮篩選出20名有基礎的村民,由企業黨員技術員開展為期一周的崗前培訓,最終12人順利上崗,解了企業的燃眉之急。
“企業訂單量比去年增長了30%,我們正在籌劃擴建生產線,有這樣的服務保障,我們發展的底氣更足了。”牟文鵬說。
近年來,秦安縣推行“黨員領導干部包聯企業”機制,8名管委會干部結對21家企業,精準對接企業需求,收集解決施工保障、用工等問題120余個,用貼心服務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放眼秦安工業集中區,一座座標準化廠房拔地而起,一條條智能化生產線高速運轉……黨建引領下,園區發展活力持續迸發。目前,園區已培育規上企業9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家,帶動1000多名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福雨塑業”等8個品牌躋身省級著名商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