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5-02-10
- 來源:中國經營報
甘肅作為西北地區的關鍵省份,雖不臨海、不沿江,卻以“走出去”的戰略贏得了外向型經濟發展的新機遇。
《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近年來,甘肅依托西部陸海新通道,逐步打通與南亞、中東及東亞國家的外貿物流通道,深度融入共建 “一帶一路”倡議。
自“十四五”以來,甘肅省地區生產總值連跨4個千億臺階,2024年達到了1.3萬億元,增長5.8%,增速全國第三,連續10個季度保持在全國第一方陣。
如今,甘肅正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與裝備制造業,積極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甘肅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到,2025年,甘肅將繼續深化科技創新,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專精特新”企業,為建設全國性現代制造業基地和科技創新高地注入新動能。
發展外向型經濟
“作為西北省份,甘肅不靠海、不沿江,但有著一顆走出去的雄心?!碧m州虹盛商貿(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蔡根泉向記者表示,甘肅位于西北地區的東部,其地理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其發展。因此,要發展,就要走出去。
事實上,長期以來,甘肅一直在加強區域產業發展與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并不斷強化通道經濟和樞紐經濟功能相融合,從而發揮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優勢。對于甘肅而言,發展外向型經濟一直是其重要戰略。2023年,可謂是甘肅外向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節點。
2023年2月22日,西部陸海新通道南亞班列的開行聯通了西部陸海新通道和南亞通道。
2023年7月5日,又開通了“中阿快線”,將甘肅的汽車零配件、太陽能組件、日用百貨、家用電器等貨物通過此線路走出國門,有效打通了甘肅與中東沿線國家的外貿物流通道。
2023年12月25日,西部陸海新通道(中國隴南—韓國平澤、菲律賓馬尼拉)國際貨運班列順利開行,寒蔥、蘋果等甘肅農特產品搭乘國際貨運班列,通過陸海新通道走出了國門。
2025年,甘肅仍然延續了“走出去”的戰略。在甘肅省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提出,甘肅要深度融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和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積極申建中國(甘肅)自由貿易試驗區。著力穩外貿提質效,大力培育外向型企業,加速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擴大資源型產品、原材料等進口,以及風電整機及組件、光伏產品、新能源汽車、二手車等出口規模,增加圖定班列班次。
在甘肅區域經濟發展中,“走出去”似乎一直是其重要戰略,例如,推進蘭西城市群建設,加入關中平原城市群,加強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合作互動。
發展新興產業
“開放的大門一定越開越大,開放的路子必將越走越寬?!备拭C一位受訪學者向記者表示,如果甘肅能夠“走出去”,勢必會帶動區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該學者認為,在交通運輸中,水運的價格是最優惠的。甘肅處于西北地區的東部,從位置上比不上東部沿海地區,從而導致甘肅產業規模小、產業鏈條短。
然而,甘肅區域遼闊,環境容量大,且擁有豐富的電力資源,尤其是清潔能源占比遠高于東南沿海城市。因此,甘肅不僅可以承接東部產業轉移,還可以發展新興產業。
據了解,甘肅2023年戰略性新興產業營業收入過億企業有205戶,其中過百億企業僅1戶,十億至百億元企業僅32戶,稅收過億元企業僅4戶,與形成甘肅特色新興產業集群還有一定差距。
甘肅省在2025年重點工作中指出,甘肅將打造全國區域性科技創新及轉化基地,統籌推進“強科技”“強工業”行動,加快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蘭州理工大學副校長鄭小平表示:“甘肅應該積極主動承接產業轉移,并培育一批比較優勢突出、掌握核心技術的‘專、精、特、新’優勢核心企業,聯合產業鏈上下游核心企業組成產業聯盟,形成以新興產業為主體,上下游企業緊密結合的產業體系,帶動傳統產業鏈的延伸發展和轉型升級?!彼ㄗh,甘肅應該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鼓勵戰新企業通過整合并購創新型企業或研發機構,聯合高校院所等方式建設高水平研發平臺,集聚力量開展原創性、引領性科技創新。
鄭小平還建議,甘肅應該提升企業技術供給能力,鼓勵科教技術入股,支持企業建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等研發機構,吸引科技人才流動集聚,建立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聯盟,為新興產業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同時,聚焦重點產業鏈和產業集群,開列人才需求清單,在省屬高校建設現代產業學院、高等研究院,培養優秀工程技術人才,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甘肅省《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25年甘肅將培育省級單項冠軍企業500戶以上,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00戶以上,創新型企業500戶以上,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600家,省級科技創新型企業達到18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400家。
深耕裝備制造業
除了發展新興產業之外,2025年,發展裝備制造業也是甘肅的重點工作之一。
甘肅省《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25年甘肅將加速裝備制造業提檔升級,持續拓展鉆采煉化、電工電氣、數控機床等產業規模。甘肅省《政府工作報告》還指出,甘肅將加快傳統產業改造,聚力打造全國區域性現代制造業基地,運用數字技術、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實施“三化”改造項目300個。提升石化產業煉化一體化水平,開工建設蘭州石化120萬噸乙烯改造項目。
同時,推動冶金有色產業精深化躍升,做優鎳鈷銅鋁加工千億級產業鏈,爭取建設有色金屬和戰略性礦產資源儲備基地。深化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全面推動隴東綜合能源基地建設。開工建設安家莊、唐家河、新柏、馬福川、毛家川煤礦。煤炭產量超7000萬噸,原油產量達1250萬噸以上。
事實上,甘肅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和新能源資源,為裝備制造業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支持。新能源已成為甘肅第一大電源,尤其是河西走廊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發展迅速。例如,酒泉已經發展成為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制造的重要基地。
裝備制造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甘肅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以及政策支持。例如,《甘肅省“十四五”制造業發展規劃》提出打造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數字智能等千億級產業集群。此外,甘肅省政府還通過“強科技行動”推動傳統產業與新技術融合,促進裝備制造產業的升級。
記者注意到,甘肅省委書記胡昌升曾多次強調,要推動石化化工產業提質延鏈、冶金有色產業提速增效、裝備制造產業提檔升級。通過做好“改舊”文章,促進裝備制造業從傳統模式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他還強調要構建“鏈條+集群+生態”的多維度鏈群融合體系,推動形成根深干壯、枝繁葉茂的產業“生態樹”。通過優化營商環境,為裝備制造業企業提供全天候、全過程、全生命周期的服務。
甘肅地處“一帶一路”沿線,裝備制造產品不僅面向國內,還可輻射中亞、歐洲等國際市場。例如,天水的工業母機產業面向中亞和歐洲市場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裝備制造業快速發展的背后是其迅猛的投資。據了解,近年來,甘肅裝備制造業投資增長幅度大,尤其是2023年,裝備制造業投資增長50.2%,有力推動了產業的轉型升級。
此外,甘肅省政府通過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吸引了一批重大項目落地,從而擴大了裝備制造業的投資,并進一步增強了產業實力。